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菌斑性牙龈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菌斑性龈炎又称慢性龈炎(chronic gingivitis),是菌斑性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属于“仅与牙菌斑有关的牙龈炎”,是由于在牙齿颈部及牙龈沟内堆积的菌斑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物作用于牙龈导致的牙龈炎症反应,以牙龈的红肿,刷牙出血为症状的疾病。疾病介绍

菌斑性龈炎简称牙龈炎,是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过去曾称为慢性龈炎、慢性龈缘炎、单纯性龈炎等。全球人类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在70%~90%左右,成人患病率约70%,儿童在3~5岁时就可能患龈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增加,青春期达到高峰,17岁以后患病率逐渐下降。几乎每个人一生中的某段时间都可发生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龈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简单,预后良好,但是具有复发性,其继续发展可成为牙周炎,所以预防其发生和复发及其重要。1

病理生理菌斑性龈炎是一种慢性病,早起轻度的龈炎组织学表现与正常牙龈没有明显界限。菌斑性龈炎的疾病过程可以分为:初期病损、早期病损、确立期病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组织学病理表现和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均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区别只是炎症的范围和程度的不同。2

发病机制菌斑性龈炎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其使动因子为堆积在龈缘牙面上的牙菌斑中的微生物,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促进因素有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列拥挤、口呼吸等,可加重菌斑堆积,继而存进菌斑性龈炎的发展。

牙龈炎患者的龈缘附近堆积的菌斑较多,口内菌斑的菌量,细菌的种类较健康人口内的多,并且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下降,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上升,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梭形杆菌和螺旋体比例增高较明显。3

临床表现患者的自觉症状为,刷牙或咬硬物时的牙龈出血,而非自发性出血。还有些患者会觉得牙龈局部的痒、胀、不适、口臭等症状。

检查时可见牙龈组织色、形、质发生改变,以及龈沟出血。炎症一般以前牙区为主,下前牙区最为显著,一般局限在游离龈和龈乳头,严重时可波及附着龈。有一部分患者以牙龈的肿胀为主要表现。

1.牙龈颜色的改变:

牙龈健康时呈粉红色。患慢性牙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颜色呈鲜红或暗红,严重时,可以波及附着龈。这是因为牙龈组织内血管增生、充血引起。炎性水肿的患者,牙龈表面光亮,尤其是龈乳头处。

2.牙龈外形的改变:

健康的牙龈龈缘菲薄呈扇贝状紧贴于牙颈部,龈乳头充满牙间隙,附着龈有点彩。患菌斑性龈炎是,牙龈组织水肿,龈缘变厚,失去正常的扇贝形状,离开牙面。龈乳头圆钝肥大,有时可呈球状增生,甚至覆盖部分牙面。波及附着龈时,牙龈上的点彩消失,表面发光发亮。严重者,可出现龈缘糜烂或增生。

3.牙龈质地的改变:

健康的牙龈质地致密坚韧。牙龈炎时,牙龈质地可变松软,质脆,缺乏弹性。这是由于结缔组织水肿和胶原的破坏。当牙龈缘和龈乳头以增生性反应为主时,呈坚韧的实质性肥大,质地较硬且有弹性。

4.龈沟的深度:

健康时龈沟探诊深度一般在2~3mm,当有牙龈有炎症时,因为组织的水肿或增生,龈沟的探诊深度可达3mm以上,但是龈沟底仍位于釉牙骨质界处,不能探到釉牙骨质界,此时形成的假性牙周袋。

5.探诊出血:

炎症状态下的牙龈,钝头探诊轻探龈沟后会出血。应提及的是,牙龈表面炎症不明显时,探诊后仍会有出血,对牙龈炎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

6.龈沟液量:

健康牙龈的龈沟内也存在极少量的龈沟液,但当牙龈炎症时,龈沟液的量会增加,其中的炎症细胞、免疫成分也明显增多,严重时可溢脓。龈沟液量的增加可作为评估牙龈炎症的一个客观指标。2

诊断鉴别疾病诊断菌斑性牙龈炎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即牙龈色、形、质的改变,但无牙周袋、新附着丧失、无牙槽骨吸收;另外还可见到龈缘处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堆积,及其他的菌斑滞留因素。

鉴别诊断**1.早起牙周炎:**因长期存在的牙龈炎可逐渐发展为牙周炎,出现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因此对于长时间较重的菌斑性龈炎患者,应仔细检查有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必要时拍咬合翼片,可见到早期的牙槽骨嵴顶吸收。

**2.血液病引起的牙龈出血:**可引起牙龈出血的血液病有,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出血特点为自发出血,量较多,不易止住。此类病人应进行血液学检查。

**3.坏死性溃疡性龈炎:**以牙龈坏死为特点,同时有牙龈的自发性出血,还有龈乳头和边缘龈的坏死等特征性损害。另外还有口臭和伪膜形成,疼痛也较为明显。

**4.HIV相关性龈炎:**在HIV感染者中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临床可见游离姻缘呈明显的线状火红色充血带,又称牙龈线性红斑,附着龈可有点状红斑,患者自述有刷牙后出血或自发性出血。且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牙龈的充血仍不消退。1

疾病治疗治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及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

1. 去除病因:

针对病因,即通过洁治去除菌斑。牙石,并去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刺激牙龈的因素,去除后牙龈炎症在一周左右可消退,色、形、质可完全恢复正常。较重的患者,可配合局部药物治疗。药物有1%双氧水、0.12%~0.2%氯己定,一般不全身使用抗生素。

2.防止复发:

医生在治疗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OHI),让患者学会控制菌斑的方法,能够自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同时进行定期(6到12个月一次)复查和治疗。123

疾病预后因无深部牙周组织的 ,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一周后牙龈的炎症可消退,破坏的胶原纤维可新生,牙龈的色、形、质及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所以菌斑性龈炎是一种可复性疾病,预后良好。但局部刺激因素如果再次出现,菌斑性龈炎可在次发生。2

疾病预防最关键的是做好自我的菌斑控制,患者应在医生的口腔卫生指导下,坚持正确地刷牙和使用牙线,便能较好的预防该病的发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