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性白斑。发病原因

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由于菌丝深入到黏膜内,引起角化不全、上皮增生。

临床表现1. 多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 2. 颊黏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黏膜白斑。 3. 腭部损害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黏膜成乳头状增生。 4. 高龄患者发生念珠菌性白斑,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以明确诊断。

疾病诊断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的同时,还需要实验室检查证实损害组织中存在病原菌。高龄患者若发生念珠菌性白斑,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1. 口腔白斑:斑块型口腔白斑,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白色病损,边界清,略高出黏膜表面,不能拭去,患者多无症状或有粗糙感。可做念珠菌涂片、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2. 白色角化症:长期受到机械或化学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黏膜白色角化斑块,除去刺激因素后病损逐渐变薄,最后可完全消退。可做念珠菌涂片、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1. 局部药物治疗:2%~4%碳酸氢钠溶液或0.2%氯已定溶液漱口,西地碘含片含化,制霉菌素制成混悬液局部涂擦等。

2. 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包括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3. 增强机体免疫力。

4. 手术治疗:上述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应考虑手术切除。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