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适应症为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外耳道炎、中耳炎。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左氧氟沙星。
其化学名称:(一)-(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分子式:C18H20FN3O4·HCI·H2O
分子量:415.85

性状本品为淡黄绿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外耳道炎、中耳炎。

规格0.5%

用法用量滴耳。成人一次6~10滴,一日2~3次。滴耳后进行约10分钟耳浴。根据症状适当增减滴耳次数。

不良反应偶有中耳痛及瘙痒感。

禁忌对本品及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只用于滴耳。
2.本品一般适用于中耳炎局限在中耳粘膜部位的局部治疗。若炎症已漫及鼓室周围时,除局部治疗外,应同时服用口服制剂。
3.使用本品时若药温过低,可能会引起眩晕。因此,使用温度应接近体温。
4.出现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药。
5.使用本品的疗程以4周为限。若继续给药时,应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不宜应用,如确有应用指征,且利大于弊时方可慎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儿童用药一般不用于婴幼儿。

老年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长期大量使用经局部吸收后,可产生与全身用药相同的药物相互作用,如可使环孢素、丙磺舒等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干扰咖啡因的代谢等。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V和DNA旋转酶(均为Ⅱ型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
左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左氧氟沙星Ames试验、CHO/HGPRT突变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大鼠程序外DNA合成试验(UDS)、小鼠体内姐妹染色体交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体外CHL细胞株染色体畸变试验、CHL/IU细胞株姐妹染色体交换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致癌作用:大鼠掺食法给予左氧氟沙星高达100mg/kg/天,连续给药2年,未见致癌作用。

药代动力学左氧氟沙星口服后吸收完全,单剂量口服0.2g后,血药峰浓度(Cmax)约为1.6mg/L,达峰时间(tmax)约为1小时。血浆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6小时。蛋白结合率约为30%~40%。
左氧氟沙星吸收后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体液,在扁桃体、前列腺组织、痰液、泪液、妇女生殖道组织、皮肤和唾液等组织和体液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之比约在1.1~2.1之间。
左氧氟沙星主要以原形自肾排泄,在体内代谢甚少。口服48小时内尿中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80%~90%。左氧氟沙星以原形自粪便中排出少量,给药后72小时内累积排出量少于给药量的4%。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低密度聚乙烯药用滴眼剂瓶。每瓶5ml,10ml。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033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