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非溃疡消化不良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系指上腹不适症状反复发作,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的一组症候群,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表现为腹胀、早饱、嗳气等是消化不良的症状。

病因非溃疡消化不良的发病诱因很多,其中精神因素作为发病诱因比较常见。精神紧张或抑郁状态下,胃的运动与分泌减弱,甚至可能停止,在抑郁,灰心时,肠蠕动呈抑制状态,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可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的改变和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功非溃疡消化不良。

临床表现腹胀、早饱、嗳气等是消化不良的症状,由于非溃疡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胃肠病,因此这些症状比较多见于非溃疡消化不良。非溃疡消化不良患者有时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很严重,或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器质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及胰腺疾病等也可以存在以上症状。因此医生在明确非溃疡消化不良的诊断时,会建议患者做一些检查如胃镜、B超等用于帮助诊断。如果各项相关检查都没有问题,而且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这四种症状至少一种)至少已存在数月,最近3个月内发作频繁。

检查应做下列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查。

4.X线检查、B型超声检查。

5.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6.胃液检测。

7.心血管检查。

8.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9.放射性核素(同位素)检查。

诊断出现以下情况者可以考虑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1.有上述症状;

2.内镜检查正常或排除了慢性胃炎活动期(如出血、糜烂)以及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3.实验室、B超检查或X线检查排除了肝、胆、胰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

4.追踪随访2~5年,并经2次以上胃镜复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

鉴别诊断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相鉴别。

并发症可以合并有肠易激综合征等。

治疗一般患者可在门诊治疗,严重者可收入院治疗。解释病情,消除紧张情况情绪,必要时给经镇剂,如安定,口服。增强胃动力(见消化性溃疡)。抑制胃酸、抗幽门螺矸菌、胃黏膜保护。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在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病情采取以下综合性措施:

1.心理治疗

患者当得知自己患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时,既要把心胸放宽,不要惊恐和紧张,又要积极地配合医生坚持进行正规的治疗。虽然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在短时间内较难彻底治愈,但它绝对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更不会发展为胃癌。作为病情严重的该病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调节精神的药物,如阿米替林、多虑平、马普替林(路滴美)、氟西汀、氯米帕明、安定、谷维素、芬那露和柏子养心丸等。

2.用胃肠推动药类药物

主要包括:①吗丁啉(又名多潘力酮) 该药能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胃的排空,从而可以调节或恢复患者胃肠道的正常活动,使食物能够顺利地进入十二指肠,这对于消除由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产生的症状十分有效。②普瑞博思(又名西沙必利) 该药是新一代胃肠推动药,其作用与吗丁啉相同,但疗效比吗丁啉高3~4倍,故它已成为目前临床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最佳和首选的胃肠推动药。③胃复安(又名灭吐灵) 该药是一种老的胃肠推动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没有吗丁啉和普瑞博思时亦可选用此药。

3.对症治疗

①上腹痛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若出现上腹痛可选用溴必利、普鲁本辛、颠茄片、阿托品或654-2等药物进行治疗;②若出现腹胀、嗳气症状 可选用二甲基硅油或消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③若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可选用维生素B。或吐来抗等药物进行治疗;④若出现烧心、反酸症状 可选用胃舒平、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洛赛克或甲氰咪呱等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非溃疡消化不良患者在饮食中应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要特别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