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中国地震断层带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中国地震断层带简介

研究人员发现:历次大地震中,地震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的;但地震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中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地震断层带。如果将断层带详细勾画出来,可有效减轻地震破坏。

中国地震断层带普查徐锡伟表示,1995年阪神大地震两天后,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了一个示意图,表明倒塌的房屋和遇难者有三成分布在一个狭长带上。“我们在现场看到,在狭长带上大量民房倒塌,偏离断层的后院房子却完好无损。台湾地震后,我们去现场,发现房子破坏、河床移位、桥梁等灾害带也形成一个狭长带。汶川地震后,我们在现场调查,发现白露中心学校有一个断层从操场通过,隆起两米高。断层旁边不远的两栋教学楼是按可抗七级地震的标准建造的,产生了好多X形剪切线,但整栋楼没有大问题。地震断层带上的房子可以说是无坚不摧,但在断裂带以外,如果科学设计建筑物抗震标准,可以大大减轻破坏。”徐锡伟说,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如果将断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已经把它们的准确位置勾画了出来,建房时可以避开活动带。现在我们正在各地级城市进行相关普查。”徐锡伟说,“到2020年左右,我们要把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此外,还要编制新一代的地震区划图,作为国家建设的依据和抗震的有效措施,这也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按这个标准建的房子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1

中国二十三个地震带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划分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划分,我国大致可分为二十三个地震带,它们分别是:1、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枣兰州带。14、武都枣马边带。15、康定枣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冲枣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

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地震活动周期包含平静和活跃两个阶段。由于各个地区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地震活动周期长短是不同的。我国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台湾除外),东部一个周期大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总的看来板块边缘地震活动周期较短,板块内部地震活动周期较长。在一个地震周期中还可进一步划分出时间更短的周期,我们称为地震幕,是否还有更长的周期,由于历史地震记录时间太短,目前尚难确定。地震重复性是指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的现象。一般说来地震越大,重复时间越长;震级越小,重复时间越短。但不同地震区、带,由于构造活动强弱差异,同一震级地震的重复时间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据统计,6级地震重复时间可从几十年到几百年,7级以上地震的重复时间多在千年以上乃至几千年。

地震断层带背景知识世界地震带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板块那么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占大地震的5%左右。

地震断层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它的展布、产状和位移性质与活动断裂带相一致,成为活动断裂带的直接表现,一般7级以上地震都伴有明显的地震断层,个别6级以上(或震源较浅)的地震也出现有地震断层。地震断层是研究地震的很好的样本。2

中国最长地震断层中国有两个最大的地震断层,一个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所形成的断层,长度达230公里,水平位移量达5米,垂直位移量为1米。另一个则是1976河北唐山发生的7.8大地震,地震断层长8公里,水平位移1.53米,垂直位移为0.7米。

研究方法城市里的活动断层因为有很多覆盖的,建筑物或者马路需要用地球物理的勘探办法,探测出城市里面有异常带后,研究人员通过两种办法,一种异常点埋设比较深,通过钻头探测,来进行最终的确定断层的位置和活动性。还有一种是异常点埋设比较浅,通过开挖槽沟等方式。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采集被触动的底层,跟覆盖的断层,来判断两者的年龄。就是十万年以来,一系列大地震会累计比较大的位移量。这种位移量就是可以对比、研究的量,让相关的部门进行参考,避让。

研究进展从2004年开始,中国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现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可根据这个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3

在各地级市普查断层带徐锡伟表示,1995年阪神大地震两天后,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了一个示意图,表明倒塌的房屋和遇难者有三成分布在一个狭长带上。“我们在现场看到,在狭长带上大量民房倒塌,偏离断层的后院房子却完好无损。台湾地震后,我们去现场,发现房子破坏、河床移位、桥梁等灾害带也形成一个狭长带。汶川地震后,我们在现场调查,发现白露中心学校有一个断层从操场通过,隆起两米高。断层旁边不远的两栋教学楼是按可抗七级地震的标准建造的,产生了好多X形剪切线,但整栋楼没有大问题。地震断层带上的房子可以说是无坚不摧,但在断裂带以外,如果科学设计建筑物抗震标准,可以大大减轻破坏。”徐锡伟说,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如果将断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已经把它们的准确位置勾画了出来,建房时可以避开活动带。现在我们正在各地级城市进行相关普查。”徐锡伟说,“到2020年左右,我们要把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此外,还要编制新一代的地震区划图,作为国家建设的依据和抗震的有效措施,这也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按这个标准建的房子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

我国二十三个地震带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划分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划分,我国大致可分为二十三个地震带,它们分别是:一、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枣兰州带。14、武都枣马边带。15、康定枣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冲枣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

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地震活动周期包含平静和活跃两个阶段。由于各个地区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地震活动周期长短是不同的。我国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台湾除外),东部一个周期大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枣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总的看来板块边缘地震活动周期较短,板块内部地震活动周期较长。在一个地震周期中还可进一步划分出时间更短的周期,我们称为地震幕,是否还有更长的周期,由于历史地震记录时间太短,目前尚难确定。地震重复性是指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的现象。一般说来地震越大,重复时间越长;震级越小,重复时间越短。但不同地震区、带,由于构造活动强弱差异,同一震级地震的重复时间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据统计,6级地震重复时间可从几十年到几百年,7级以上地震的重复时间多在千年以上乃至几千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