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鮟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鮟鱇(ānkāng),俗称结巴(jiébā)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500米的海底深处。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也见于北冰洋,中国沿海均有产。12

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3

简述鮟鱇是深海鱼类,外形非常奇特。身体呈短圆锥形,头巨大而扁平,嘴扁而阔,其边缘长有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双眼长在头背上,体柔软,没有鳞。4

鮟鱇鱼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种类多样:大者可达1~1.5米。我国有3种,一种是黄鮟鱇,一种是黑鮟鱇,另一种是隐棘拟鮟鱇。黄鮟鱇下颌齿多2行,口内白色,臂鳍条8~11根;黑鮟鱇下颌齿多3行,口内有黑白圆形斑纹,臂鳍条6~7根;隐棘拟鮟鱇第一背鳍鳍棘3,肩棘发达,仅分布于南海600米以上深海区。黄鮟鱇分布于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东海和南海。51

外形特征头体宽阔、平扁。额嵴有低而圆形的瘤突或呈横形嵴。顶骨棘大;具上、下方骨棘;内、外蝶耳骨棘发达;上耳骨棘发达;关节骨具1指向前外侧的棘;下鲲盖骨具1棘;间鳃盖骨具1棘;肩棘发达,上具2~3小棘。鳃孔在胸鳍基的下方和后方。第一背鳍6鳍棘,前3鳍棘发达,后3鳍棘较短小。第二背鳍鳍条9~12,臀鳍鳍条8~10。胸鳍宽大,鳍条19~28。眼小。成熟雄鱼的嗅囊较雌鱼发达。脊椎骨26~31。6

体平扁,柔软。头大,宽阔而平扁。躯干部较短。口宽大,前位。下颌突出,两颌、犁骨及腭骨均具大小不等的犬牙或尖锐牙,且可向内倒伏。鳃孔较大,体裸露无鳞。头的周缘具发达的皮质触手状突起。第一背鳍鳍棘部分离,第一鳍棘位于吻上,末端有1个皮穗状吻触手,第二背鳍与臀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发达,有1个长的肌肉柄。腹鳍喉位。由于体形十分丑陋,在山东有丑鱼之称。又由于它发声似老人咳嗽,所以在河北沿海有老头鱼之称。1

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6根是黄鮟鱇,5根是黑鮟鱇)。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5

生活习性生物学上把这个小灯笼称为拟饵。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前段好象钓竿一样,末端膨大形成“诱饵”。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有利武器。但有的时候也会给它惹来麻烦。闪烁的灯笼不仅可以引来小鱼,还可能吸引来敌人。当遇到一些凶猛的鱼类时,鮟鱇鱼就不敢和它们正面作战了,它会迅速的把自己的小灯笼塞回嘴里去,胸鳍很发达,可以像脚一样在海底移动,顿时海洋中一片黑暗,鮟鱇鱼趁着黑暗转身就逃。本身冲着鮟鱇鱼来的大鱼,在黑暗中也无所适丛,只得悻悻离去。7

鮟鱇鱼为中型底栖鱼类5。鮟鱇潜伏海底时,摆动第一背鳍棘的皮穗状吻触手,引诱其他小鱼和海洋生物.当这些生物游近时常被捕食。它巨大的口及能向内倒伏的牙齿使捕获的大型生物无法逃脱。一般体长在20~30厘米,最大的鮟鱇可达120厘米,黑鮟鱇可达50厘米。1

鮟鱇看上去很笨重,平时也不爱活动,不擅游泳及追逐食物。然而它却是优秀的捕鱼能手。原来它的第一背鳍棘变成了一根长长的“钓竿”,在这根“钓竿”的顶端又有一个肉质的穗,正好充当鱼饵。鮟鱇经常把身体埋在深海的泥沙中,“钓竿”却一直在水中晃动,引诱周围游动着的小鱼。当贪吃的小鱼刚要吃“钓竿”上的“小鱼”时,狡猾的鮟鱇便把大嘴一张,那些小鱼就随着水流一起被昋进铵鏮肚里。它的大嘴和可膨胀的胃,能够吞入与它同样大的鱼。4

鮟鱇通常生活在500~1000米的深海海底,产卵时它们会移动到浅海地区。4

分布范围鮟鱇生活于近海底层,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也见于北冰洋,中国沿海均有产。1

繁殖习性冬季性腺开始发育,春季产卵1。密棘鮟鱇的雌鱼远大于雄鱼,雌鱼全长1~1.2米,雄鱼只有8~16厘米,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上而生活。雄鱼遇到雌鱼时就咬住不放,不久就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5

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满着鲨鱼等。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行动缓慢,又不合群生活,在辽阔的海洋中雄鱼很难找到雌鱼,一旦遇到雌鱼,那就终身相附至死,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供给。久而久之,鮟鱇鱼就形成了这种绝无仅有的配偶关系。7

原来,鮟鱇鱼的卵一经孵化,幼小的雄鱼就马上找“对象”,随后立刻成亲,或附着在雌鱼头部的鳃盖下面,或附着在腹部或身体侧面。过一段时间,幼小雄鱼的唇和身体内侧就和雌鱼的皮肤逐渐连在一起,最后完全愈合。这样,雄鱼除了精巢组织继续长大以外,其他的器官一律停止发育,最后完全退化。从此,雄鱼就依附在雌鱼体上,过着寄生生活,靠雌鱼身上的血液来维持生命,并通过静脉血液循环进行交配,最终这一对夫妻个体相差悬殊。人们曾经捕到一条1米长的雌鮟鱇,而附着在它身上的雄鱼只有2厘米。鮟鱇的这种奇特的婚姻在汪洋大海之中对提高受精率、保证后代的繁衍是非常有效的。4

条纹鮟鱇鱼的交尾行为短暂而有趣。雌鱼排泄出若干枚成片凝胶状卵子,用以吸附随海水浮动的雄鱼精子。随后,受精卵上浮到水面数天,再沉落海底,直到胎儿孵化出来。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发现为数不多的鮟鱇鱼,它们以另一种方式交配。这种表皮光滑的雌鱼排出的卵子,比其他种类的鮟鱇鱼卵子数量少些但个头更大。7

主要品质世界鮟鱇科鱼类有4属25种。1987年产量达9.42万吨。其中鮟鱇(Lophiuspiscatorius)是产量最高的一种,为5.65万吨,分布于东北大西洋,主要生产国是法国、西班牙、前苏联、英国等;美洲鮟鱇(L.american)产量为1.11万吨,主要为美国捕捞;南非鮟鱇(L.upsicephalus)产量为8958吨,主产南非。中国仅产3种。1

**1.黄鮟鱇(L.litulon):**下颌牙1~2行,臀鳍鳍条8~11,第一背鳍鳍棘6,臀鳍黑色,口内底前部为黄色,分布于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1

**2.黑鮟鱇(Lophiomussetigerus):**下颌牙3行,臀鳍鳍条6~7,第一背鳍鳍棘5,臀鳍白色,口内底前部为黑白色交叉,分布于东海和南海。1

**3.隐棘拟鮟鱇(Lophiodesabdituspinus):**第一背鳍鳍棘3,肩棘发达,仅分布于南海600米以上深海区。1

主要价值经济价值鮟鱇肉味颇鲜,在日本北方盛行吃鮟鱇,特别是鮟鱇的肝更受欢迎。冬季的鮟鱇肝以火锅食用,食后能御寒,认为是冬令高级滋补品。法国和意大利人也爱食鮟鱇,用它做成有名的高级汤菜。近年山东根据国外市场的需要,生产了冰鲜鮟鱇鱼肝、鮟鱇鱼肝罐头、冰鮟鱇鱼片、水煮鮟鱇鱼肝、熟制鱼头米等,大大提高了鮟鱇的经济价值。1

从鮟鱇鱼提取的各种形式各种结构的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获取的多糖降血脂活性物能够使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得到提高;从鱼骨鱼皮中提取的活性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调节独特,如鱼骨可作为骨钙补充剂的原料,对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疗效,另外,鱼骨磨粉,与麻油调和可治疗疮疖,鱼皮鱼骨中存在起到抗衰老及免疫调节功效的胶原蛋白及其肽;鱼胆脏含有治疗菌痢、急性胃肠病的胆汁,存在牛磺酸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效;提取的卵磷脂对机体免疫具有调节作用,还具有降脂降糖、改善记忆力的功效;起到护肤美容、润滑骨骼的效果;肝脏提取物不仅抑制癌细胞,还对视力起到保护作用,对肝脏疾病具有疗效;从胰腺中获取的胰岛素在防治糖尿病上具有显著功效。总之,从加工副产物提取的活性物,与陆源动物活性物质相比,具有高的提取效率、缺乏疾病传播、减少污染、无宗教障碍限制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调节机体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的重要药用活性原料。综合开发这些副产物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从中获取疗效独特的药用物,用于调节和治疗人类疾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8

**鱼肝和鱼尾食品:**鮟鱇鱼肉初级加工后鱼尾、鱼肝被丢弃,不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是对未开发利用资源的一种浪费。当前,人们采用新加工技术结合传统方式,研制开发出了既满足自身需求又具有市场前景的系列鱼尾和鱼肝类休闲产品,例如,采用盐渍发酵法腌制鱼肝、冷冻法保鲜鱼尾、真空加工鱼肝罐头等。8

**鱼皮和鱼肚食品:**鮟鱇鱼皮和鱼肚中的多糖类、蛋白类、脂质类等有较高营养价值。目前,基于鱼皮和鱼肚为原料制备出了赛海参和梅花肚类食品,还采用微波膨化技术开发了高营养价值且方便携带的膨化鱼皮休闲食品。8

**其它加工食品:**鮟鱇鱼一些其它部位也能被加工成了一系列食用产品。鱼肠加工制成鱼卤,鱼头熟制成鱼头米产品,丹桂肉制备成赛干贝等。8

营养价值鮟鱇鱼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其鱼肉因品质细腻滑嫩和味道鲜美,能够与河鲀媲美。利用多种烹制方式处理鮟鱇鱼或其可食用部位,料理出的菜肴味道鲜美可口。故鮟鱇鱼全身被普遍地认为宝贵食材,简单加工处理成的食品即可食用。鮟鱇的肝、胃和卵巢等组织部位具有独特营养价值,含有维生素较丰富、脂肪量低等特点,例如,鱼肝大鲜嫩、较低的胆固醇量及较高经济营养价值,常常被比作美味类似鹅肝的珍馐。此外鱼肚大似猪肚,是美味的餐桌食材,其头鳍骨可烹制做成美味营养汤类或菜肴。8

种群现状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8月6日报道,科学家们日前在墨西哥湾深海中发现怪异鮟鱇鱼新物种,其头顶长有更为怪异的发光组织。9

这种新的鮟鱇鱼是在墨西哥湾1000米到1500米深海中发现的。它的头顶长有明亮的橙色附肢,很像昆虫的腿,嘴巴周围长有触须。研究人员已经捕捉到3条雌性新鮟鱇鱼,并将其作为标本。它们的体长介于30到95毫米之间。鮟鱇鱼生活在深海中,那里绝对没有阳光可以到达。在这种深度,唯一的光源就是生物发光,这意味着它们自己就会成为光源。9

鮟鱇鱼利用头顶附肢充当钓竿,吸引小鱼靠近其嘴部,然后张嘴吞噬。与此同时,在深海中,海水压力十分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为寻找食物而发生的战斗非常激烈,鮟鱇鱼显然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它们利用头顶上的附肢充当鱼竿,并散发光芒吸引小鱼靠近,随后用大嘴吞噬。9

萨顿称:“发现这种新的鱼类物种证明,我们在广阔海洋中的生命探索任务远未完成。”9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