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村庄里的大气象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10.5平方公里,1万多本地人口,1万余外来人口,这里不仅有稻香鱼肥、小桥人家的水乡清韵,还有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城市基因;不仅有鼠标种地、钢花绚烂的物质文明,还有民主公平、仁德进取的精神文明,更有稳定和谐、康泰安居的幸福生活。这里是“华夏第一钢村”——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

产业多元化、农业现代化、生活城镇化、保障均等化、管理法治化,永联村展现出中国新农村发展的自信。

而这样的自信,源自于永联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理解,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实践。永联村所走出的“党建引领、五位一体、区域协同、依法办事”的治理路径,更推动了该村从荒滩穷村到美丽乡村的小村大治。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底在江苏省考察时强调,要“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追求“强富美高”,靠什么?靠“四个全面”真正落地生根。

改革,小村嬗变的动力

让每一位村民参与其中,并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我们绝不能拖地区的后腿,而应当做高速度、加速度的开路先锋。”30多年前,永联村的带头人吴栋材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说。30多年过去了,这个长江边上700亩芦苇滩围垦而成的村落,也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子,已经成为销售收入358亿元、利税18亿元的强村,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位居第三、上交税收位列第二,全面建设成就名列前茅。

从突破“以粮为纲”的禁锢带领村民挖塘养鱼,到自筹资金办起轧钢厂;从341天时间打造百万吨钢铁企业到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发展6个产业板块。无论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势而上,永联村一步步嬗变的过程,靠的就是澎湃在每个永联人心中的改革动力。

“改革开放后,在老书记吴栋材的带领下,永联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进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永联村党委书记、永钢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惠芳说,“改革推动了永联村的全面发展。”

改革,是创新开拓、提质增效的过程,是做强产业、加快发展的过程,是机制转变、利益调整的过程。在世纪之交的企业改制大潮中,永联也先后历经两次改制。改制的结果,一是实行村企分离,村企两套班子两本账;二是村集体在永钢保留了25%的股权,让“村民变股东、资产变股权”,让永联村村民和永钢集团股民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正是这25%股权,在村与企之间划了一道线,使村和企不再界限不清,村是村,企是企,村与企之间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不吃“混毛猪”了;也是这25%股权,在村与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村集体资产转化为企业的股本金,形成了集体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使新农村建设有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眼下,永钢集团的改革发展重点,放在与上海宝钢集团的“全面战略合作”上。张家港市委书记姚林荣将其列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市级“三年行动计划”。永钢和宝钢,一个村办民营企业,一个国有大型企业,能够走到一起,投资共建特钢优质长材基地,对永钢的企业实力与素质,是肯定也是考验。

永钢集团董事长吴耀芳认为,在钢铁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生存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还是要靠改革谋发展、增活力。永钢瞄准“普转优”、“优转特”,推行技术创新模式、精细管理模式、低碳绿色模式,积极向内挖潜。2011年花大本钱投建特钢厂,今年已经开始盈利。

记者看到,永钢的烟囱不仅不冒烟尘,连水蒸气都回收利用了,企业每吨钢材的环保成本达150元。钢厂旁边的3000亩稻田出产一级优质稻米,“永联米业”也像永钢一样向外扩张,增加土地造血功能。村里与周边种植大户开展土地合作经营,正在计划到我国东北地区租地种粮。

2014年12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来永联考察,看米业、看现代农业、看乡村旅游,对永联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兴工不忘稳农”的做法十分赞赏。永联村农民上楼之后,以每年1300元的标准把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先后建设4000亩苗木基地,3000亩现代粮食基地、400亩的花卉果蔬基地,以及占地500亩的江南农耕文化园。吴惠芳说,农耕文化园在企业与村庄之间设立一个屏障,企业今后不再向村居、耕地扩张。

法治,深入人心的理念

基层民主与依法治村,共同构筑稳定和谐环境

“郡县治,天下安。”而乡村治,则郡县安。2013年,永联村实行“两委”换届选举时,决定只保留村经济合作社,不再进行村委会选举。消息传出后,有村民写信举报,认为不选举村委会是“违法行为”。事实上,经向有关部门请示确认,永联村集体资产产权清晰,通过选举产生的经济合作社理事会等管理服务,更为有效。而村民的一人一票选举权更是通过多种渠道得以实现。

永联村从村委会一元化治理,发展成南丰镇社会管理服务永联分中心、永和社区、经济合作社、企业、社会民间组织“五个治理主体”的结构。村治民主不仅没有弱化,而是大大加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原本相对封闭的农村熟人社会逐步被打破,形成了开放型农村社区,原有治理模式的缺陷和弊端日益凸显。永联村敢破敢立,逐步理顺关系,改革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化的乡村治理格局。

坚持依法办事,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切实落实依法治村,永联人不断梳理五个治理主体的责任清单,对全村范围内的社会事务、公共事务等区分职责,制定了《永联区域常态化管理分工责任表》,对于村民来说有什么服务该找哪个主体,一目了然,该找合作社的找合作社,该找社区的找社区。各治理主体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各司其职。

永联村设施现代的“村民议事大厅”,不仅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基层民主实践场合,更不时上演群众因利益纠纷而付诸经济合作社或社区对簿的场景:

2015年7月28日下午,经济合作社常务副社长宋兴祥召开社员议事会,成功调解了离婚再婚家庭中第二代子女的住房分配纠纷:“儿子要准备结婚,但是现住的房屋已旧,不适合作为婚房,因此,希望其生父能将第二套安置房指标给儿子作为婚房。”陆某某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离婚时,我们已经协议签约,你们现在所住的商品房就是我给儿子准备的婚房。第二套安置房我会给儿子,但是时间为儿子结婚生子之后。”李某某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陆某某和李某某展开了激烈的口角战,谁也不肯退步。之后,拆迁办对经济合作社的拆迁安置规定进行说明,并指出至今未给予其家庭安置第二套房的原因;与会人员积极引导当事人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并加以正面引导,提出有益建议。“其实,双方都是为儿子考虑,离达成一致的距离并不远……”主持人宋兴祥适时提出,“你们可以以签订书面协议的形式将双方的意见记录下来,以此消除双方顾忌。”最终,当事人在议事会的建议下达成一致,并在会后签订了调解协议。

村企分离、镇村分离、村社分离、政经分离等一次次“分离”的过程,恰恰是永联村融合方方面面力量、走向乡村善治的过程。

南丰镇党委书记钱锦东认为,永联村每年创造几百亿元产值,容纳了共3万人口生产生活,其中包括1万多外来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这一块,镇里责无旁贷。在永联小镇,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城,各种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不仅如此,永联社会事务管理协调小组的成立,也让公安、交管、卫生、工商、消防等服务和管理职能的触角深入到园区街道。

永联协调办联合永合社区、警务室、城管、综治办在集贸市场开展了多次“法律早市”活动,送法律进社区,送服务进家门,为群众提供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等服务,让更多群众知法、守法、学法、用法,在各种普法教育和执法制度的不断践行过程中,法治正成为深入人心的治理理念与实践自觉。

党建,凝聚力量的关键

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心中就有党

“一个好书记,带领一个好班子,贯彻落实党的好政策。”永联村的党建实践说明,只有抓住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这一关键,坚持用过硬的党建来带动和引领,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永联村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永联村党委先后两次被中组部树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老书记吴栋材被树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基层干部”的典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富裕起来的农村,如何发挥党委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联村进行了许多有效探索。

始终坚持为全体村民谋利益,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6年起,永联村拆迁了3600多户人家,投入15亿元建设了永联小镇。房子怎么分?永联村党委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原则宗旨。抛弃了拆得越多、分得越多的常规方法,采取“拆归拆、分归分”的做法:拆的时候按标准估价,一次性补偿到位,分的时候按“一户一套(一张结婚证为一户)”,每户140平方米左右,按照500元/平方米均价出售,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退休老人可申请入住8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每户只需缴纳2.4万元押金;老人去世后,押金退还给子女,房子由村里回收滚动使用。这样一来,村民不管穷与富,拆得多还是少,都确保了家家有住房。其本质是把货币形式的集体资产,通过拆迁安置,公平公正地转化为村民家庭的房产。

一个大村子,各方面工作再到位,矛盾纠纷总会有,群众上访也难以避免。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书记蒋志兵说“前两年掀翻桌子的事情还是发生过”。比如,73岁的姚金山老人与孩子分住,分房时要求住底层,后来因为黄梅季节底层潮湿要求换房,并表现出过激情绪。对于类似情况,既要设身处地耐心说服安抚,又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永联村建立党员联户制度,要求党员干部服务上门,每月走访20户群众,了解他们的诉求需求,及时化解矛盾。

优化强化基层党的组织框架,转变为民服务方式。永联区域内拥有永联村党委、永合社区党总支、永联村经济合作党总支和永钢集团党总支,以及光明电缆、福隆机械等3家独立建制的党组织,还有永联小学、派出所等4个驻区单位党小组。今年,为强化永联村统筹全局力量,又将永和社区、经济合作社、永钢集团三个党总支纳入永联村党委,并通过组织开展“党性暖民心、党员塑形象、支部树威信、群众得实惠”,将党小组下移到园区,形成“支部带动、小组联动、党员互动”的党群互动局面。

永联党委不断拓宽为群众服务的渠道,成立50人组成的村民议事会、企业建立总经理信箱、工会设立主席接待日,上上下下无死角,只要党员、群众有需求,就能找到反映和解决的途径。此外,永联小镇上的爱心互助街有各种服务板块22个,各种困难都可以找到求助的地方,各种爱心都可以在这里奉献。

注重发挥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全体党员带头作用。“进了永联村,就是永联人。”永联村的外来人口、流动党员很多,在企业劳动待遇上没有户籍之别,在党的组织里更没有内外之分,充分体现了“五湖四海”的用人特征。无论村里的事,还是企业的事,按照民主集中制,充分酝酿、表决。

在永钢集团党总支,上海籍党委委员余加军负责开拓外贸市场,安徽籍党委委员张刘瑜是管理好手,有一批“外来的”高知党员进入企业中高级管理层,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康,不懈追求的梦想从富口袋到“富断累积村民的幸福指数脑袋”,不

老书记吴栋材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城里人有的,我们要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如今,在永联村,一排排民居小楼干净整洁,一片片田园风光沁人心脾,一个个社会组织无微不至,在永联议事厅前的金手指广场上,每天前来跳舞健身的居民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广场,安居乐业、一派祥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许多具体而丰富的内涵。论物质财富,永联人拥有土地租金、务工收入、股金分红、老年补助、学生补助、家庭文明奖等等,2014年人均纯收入已达3.78万多元。永联人的“福利清单”上,开列着生活补助费、养老金、助学金、农转城补助、老党员费、尊老金、助残金等11项福利保障,村里每年支出达9000多万元,人均从集体获益7000多元。

然而,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都有了更高的追求。永联人所理解的“小康”:物质有保障,生活有照料,精神有家园,生态更宜居。2015年8月14日,为强化社会管理,提升永联区域社会文明程度,永联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成立大会在永联议事厅成功召开,标志着永联社会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之前,永联村已连续4届获得“全国文明村”的荣誉称号。

永联村的爱心互助街,是村里老人特别爱去的地方,打球做保健、下棋阅读谈人生。如果身体不便,“爱心便当”为老人提供上门饮食,“爱心剪刀”项目为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此外还有卫生、缝补等各种居家养老服务上门。永联村60岁以上的老人1460多人,老龄化率达24%,能够做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可以视作“全国文明村”的一个重要标志。

永联村里有为民服务中心、志愿者联合会、惠民服务中心、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四大NGO组织”,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2600人。大病救助、儿童教育等各种公益项目的存在,能够让永联村每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年纪大了,并不是只能待在家里享福。只要身体素质跟得上,就要为社会、为他人多做点事。”虽然李培福已经80岁了,但他觉得自己还能做很多事。2015年2月,永联志愿者联合会成立“银巢联盟”志愿服务队,开始招募老年志愿者。李培福看到通知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在他看来,志愿者的身份能让他找回年轻时久违的责任和担当,“不管什么时候,人总该有点追求,做有意义的事情,过有意义的生活。”

永联戏楼、学校体育场所、永联24小时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区域内居民均可自由享用;企业举办的管理专业讲座、社区举办的文明道德讲堂等等,社员、居民、职工都可以免费听课;永联村网站实现经济合作社、永合社区、永钢集团、社会组织、永联农业、永联旅游等六网合一,共同编织起“智慧永联”大网,永联村民凭借“社员卡”,可以领取各种补贴、支付各类公共服务消费。

记者多次徘徊在金手指广场,凝视那伸向空中、并未合拢的五根手指。村民解释说,象征着“五村合并一村”走共同富裕道路,象征着五湖四海的英才共建美丽乡村,象征着老书记抗美援朝时伤残的手指,象征着未来的发展空间,更象征着中国农民不屈不挠、创新追求的精神。

作者:余向东、张伟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