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用微生态制剂防治家兔腹泻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腹泻是家兔养殖中发生最多的疾病,而且由于病因及机制比较复杂,是我国乃至世界养兔业的一大难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与防范。一、常见的几种腹泻类型1.低粗纤维性腹泻 即由于日粮中精料比例过大,粗纤维含量不足,特别是玉米含量过高,淀粉在家兔小肠内消化吸收不全,增加了后肠负担,造成异常发酵,正常菌群受到抑制,易引起魏氏梭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大量增殖,消化机能紊乱而引起腹泻。因此,一方面要求家兔日粮中的粗纤维含量控制在14%左右;另一方面应用微生态制剂中的许多有益菌产生多种消化酶,促进饲料消化吸收。2.消化不良性腹泻 主要发生在断奶前后的仔兔。由于这些仔兔消化器官发育和机能尚不完善,对营养物质消化能力差,若开食过早或采食了难以消化的草料,则容易引起腹泻。有时由于仔兔的腹部(尤其是被毛稀少的脐周围)着凉,肠壁受到冷刺激,蠕动加快,最终造成消化不良的小肠内容物刺激大肠,使大肠的蠕动亢进而引起拉稀或腹泻。因此,仔兔18日龄时,应喂以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诱食饲料(如麦片等),使仔兔从吸食乳汁到采食饲料有一个过渡阶段,同时刺激胃肠发育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迅速形成;此外断奶时仔兔离乳不离窝,减少环境变迁的应激与仔兔舍冬季增温,尤其是要防止直接躺卧在水泥地面上等等。 3.病菌感染性腹泻 据文献报道,能够引起家兔腹泻的致病菌约有20余种,常见与多发的有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最多的是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强家兔的科学饲养与管理,尤其是搞好环境卫生与防疫,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另一方面参考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的防制措施,加以防范。近年来也已证明采用微生态制剂,使体内菌群达到平衡状态,防范效果比较理想。4.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二次感染性腹泻 目前许多兔场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促进家兔生长或防病,结果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尤其是易引发魏氏梭菌或大肠杆菌二次感染而出现腹泻。而且一旦出现这些现象后,再度使用其他抗菌药物也无济于事,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治疗因使用抗生素不当引发的二次感染,应立即停用抗生素药物。有效方法就是直接灌服微生态制剂,饮水中加入适量葡萄糖、食盐等,以促进药物分解和肠内毒素解毒,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用止血药物,防止肠道出血;必要时可采取灌肠、静脉注射等治疗措施。此外,还有寄生虫(主要是球虫)病、真菌性毒素(发霉饲料)、植物毒素(如山黄麻、牵牛花)、农药(如有机磷)、兽药(如痢特灵中毒)、饲料加工不当等引起的中毒性或消化性腹泻。二、微生态制剂的防治功效独树一帜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发酵、培养等系列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通过研究证实,外源益生菌,能够帮助家兔建立稳定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护家兔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凡是家兔肠道菌群结构稳定的,家兔机体就会保持健康;而菌群紊乱的,则会导致家兔免疫机能低下,甚至暴发疾病。在防治家兔腹泻病中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实践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结论。例1,某场用氨苄青霉素预防兔病,发生大面积肠炎而腹泻,开始试用多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均没有控制病情,仅种兔就死亡300多只。后用“生态素”全群预防(0.2%的浓度喷料或0.5%浓度饮水)及病兔治疗(口服,每次5毫升),3天控制病情发展。例2,某场2004年3月以大剂量氨苄青霉素预防兔鼻炎,当天发生肠炎,300多只兔子发病,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性腹泻。当晚用“生态素”防治,3天控制病情,仅死亡兔子18只。例3,另三个兔场,总饲养量2000多只,分别由于饲料突变、卫生条件差、引种不当而发生大面积腹泻,诊断为病菌感染,死亡惨重。采取高浓度(1%)“生态素”饮水,连续3~5天;病兔口服,每次5~10毫升,日3次,3~5天病情得到控制,病兔治愈率平均60%。例4,对预防低纤维日粮导致的腹泻,以“生态素”效果最佳,预防有效率达到98%以上。“EM”次之,有效率95%,大蒜素、寡果糖为94%左右。在改变饲料时,使用生态素饮水或喷料,腹泻预防有效率达98%以上。对于卫生不良性腹泻的预防效果为85%~95%。例5,对断奶仔兔每头每日口服4毫升益生菌制剂,30天后生产性能和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正常饮水。编辑:张庆平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研所任克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