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速看!6亿年前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图鉴(下)

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在上一期讲述中,我介绍了两种分别来自寒武纪、奥陶纪的节肢动物里拉琴虫和双棘虫,它们是当时节肢动物统治世界的年代缩影。而在随后的时代里,笔石和鱼类以其丰富的种类让人无法忽略。在这期,我们不如以直笔石与月甲鱼为例,来窥视一下它们当时的繁盛。

Part.1

直笔石:奥陶纪的僧帽水母

笔石属于半索动物门羽鳃纲,它们与脊椎动物一样属于后口动物,但与棘皮动物关系更近,此外它们也与海百合一样,但却选择了退化运动能力,以过滤食物为生的道路。

图片

笔石个员的形态,就像一只长着触手的小管子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单个的笔石称为“个员”,它们就像珊瑚虫,生活在自己分泌的相互连接的胶原蛋白管道系统中,管道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群居。在它们死亡后,会在岩石表面留下很薄、有光泽的碳痕迹,因此称为“笔石”。

最早的笔石或生活在海床上,或附着在巨石上,或形成直立的丛状群体,但在奥陶纪初期,一部分笔石却成为了自由漂浮的生物。

为了利用食物储备并应对漂浮生命的新挑战,不同的物种迅速进化,奥陶纪浅海中的直笔石(Orthograptus quadrimucronatus) 便是其中一员。

图片

漂浮在水面上的直笔石,摄于奥陶纪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和今天仍然幸存的笔石-杆壁虫(Rhabdopleura)底栖种类一样,这个巨大的笔石群体有着橙色管状的多聚群体胶原蛋白外壳,每个小管中都生活着一个近白色、伸展着中空触手的活体笔石个员。

图片

直笔石浮囊与个员的特写,可以看到充气的浮囊与具有白色触手的笔石虫活体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直笔石属于双系笔石,是由两列背靠背排列的小管群形成并在两侧开口的群体,群体顶端有一根发达的壳针,这根针可不是用于抵抗捕食者的,而是用多刺和网状的结构产生较大的阻力,防止群体下沉,从而让笔石可以在上升流中滤食随水流上涌到水面附近的营养物质。

除此之外,直笔石还有一个保持浮力的秘诀:它们的很多小管群群居在一起,依靠悬丝连接到上部生长的浅蓝色浮囊上,浮囊连在一起,其中充满分泌的气体或低密度脂肪,让它们可以像今天的僧帽水母一样,如同浮标般半露在水面上

图片

现代的与直笔石形态相似僧帽水母,也长有类似的浮囊和,但其结构相当不同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在进食时,它们随着水流在水中缓缓旋转,滤食水中的小生物和有机质颗粒,仿佛一只元宵节的灯笼。

Part.2

月甲鱼:最早的底栖捕食脊椎动物

最早的底栖捕食脊椎动物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是泥盆纪,这个年代为4.19~3.59亿年前,被称为“鱼类的时代”。泥盆纪的鱼类种类繁多,包括像邓氏鱼这样的盾皮鱼和最终进化成第一批四足动物的肉鳍鱼,也包括这只懒懒散散,趴在海底的博氏月甲鱼(Lunaspis broilii)。

图片

趴在海底的博氏月甲鱼(Lunaspis broilii),呈现黄黑相间的体色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月甲鱼是一种扁平的底栖动物,属于盾皮鱼纲瓣甲鱼目。像其他瓣甲鱼一样,这只月甲鱼在头部具有发达的头甲,呈扁平状,头部骨甲上有特殊的沟脊状装饰,让它们很容易与其他瓣甲鱼区分开来。

月甲鱼的头甲两侧拥有拉长的角板,形成向后弯曲的刺,眼睛朝向背侧,这种形态既稳定,又能看到上方环境,它身体的其他部分则被微小的鳞片覆盖,尾巴又长又细,像一根鞭子,看起来呆呆傻傻,就像现代扁平的鳐鱼一样。

图片

月甲鱼头部特写,可以看到粗糙、带有沟脊状装饰的头甲和胸鳍角板的锯齿状刺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这种形态十分适合趴在沙子上或是在沙中守株待兔,捕食路过的小生物来填饱肚子,当然,月甲鱼也确实这么做了。

月甲鱼头甲长长的角板位于其胸鳍稍微靠前的位置,在沿着角板的前脊有许多小刺,形成锯齿状的前缘,这一结构与号称“现代盾皮鱼”的陶乐鲶的胸鳍相似

图片

现代的“盾皮鱼”陶乐鲶科的生物具有厚重、几乎裸露的骨甲和满身的尖刺与锯齿,与月甲鱼十分相似

图片来源:AquaInfo

角板的用法和陶乐鲶胸鳍的用法也是大同小异:月甲鱼长长的角板让它们在捕食者眼中又大、又粗糙难吃,吞咽不下,只能悻悻离开。

如果贪婪的捕食者硬要吞下它们,月甲鱼带有锯齿的棘刺也会卡住敌人的喉咙,使其无法下咽或是被刺伤。有时,小小的月甲鱼甚至能和庞大的捕食者做到同归于尽,因此它们在海里几乎没有天敌。

从月甲鱼开始,各种盾皮鱼和后来的真骨鱼等更先进的鱼类开始了底栖的生活,将过去底栖环境中主要的生物——小型无颌鱼和板足鲎挤出了生态位,开创了鱼类统治海底的时代。

好啦,这次就先说到这里,咱们这次的黑水古生物摄影之旅也要告一段落了。

在过去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那如同宇宙一般空间浩瀚无垠、时间漫长无尽的海洋,生活着无数美丽鲜活而又灵动精致的生物,它们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幽暗的背景下闪烁着,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参考文献:

[1]Munro C, Vue Z, Behringer R R, et al. Morph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rtuguese man of war, Physalia physali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1): 1-12.

[2]Young G C. Further petalichthyid remains (placoderm fishes, Early Devonian) from the Taemas-wee Jasper region, New South Wales[J]. Bureau of Mineral Resources Journal of Australia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1985, 9: 121-131.

[3]Goldman D. Taxonomy, evolution, and biostratigraphy of the Orthograptus quadrimucronatus species group (Ordovician, Graptolithina)[J].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1995, 69(3): 516-540.

[4] Castiello M , Jerve A , Burton M G , et al. Endocranial morphology of the petalichthyid placoderm Ellopetalichthys scheii from the Middle Devonian of Arctic Canada, with remarks on the inner ear and neck joint morphology of placoderms[J].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5]Maletz, Joerg. Graptolite reconstruc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J]. Palaontologische Zeitschrift, 2015.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古明地恋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编辑:王婷婷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评论
无限探索者
大学士级
在过去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海洋中生活着无数美丽鲜活的生物,它们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2022-08-14
科普5d2da4be67392
秀才级
在古代海洋中生活着无数美丽鲜活而又灵动精致的生物,不断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2022-08-14
科普要发达
太师级
在古代海洋中生活着无数美丽鲜活而又灵动精致的生物,不断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生命~~~
20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