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一头野猪摔倒了,路过的野猪会扶吗?

果壳
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
收藏

你不止会在山林、麦田、草地撞见野猪,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你也难以避免会和它们不期而遇。

想象一下:

图片

可能你是走在南京河西 CBD 的市民,“二师兄”就这样冷不丁地闯进了你的生活;

图片

可能你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奶茶店员,突然耳畔就响起了《西班牙斗猪曲》,开始了与猪的缠斗;

图片

可能你正下了高数课孤单地走在校园里,一对野猪突然出现,耳鬓厮磨,那甜蜜的画面冲击着你的心灵:猪都有对象,而我……

被皮糙肉厚的野猪武力碾压并不丢人,毕竟大多数人遇到野猪也只有抱头鼠窜这一种选择。

但野猪属于高智商动物,在许多研究项目中都能快速地完成学习和记忆任务,不仅能轻松识破人类布设的陷阱,甚至还有团伙合作的意识。有动物学者这样描述猎捕野猪的困难:“野猪非常聪明,如果猎捕没有一击即中,那它就会产生警惕,必须要更换另一种猎捕方式才能再次捕捉。”在一些案例中,面对持枪射击的猎人,野猪甚至能在短暂的交锋中学会如何逃离射击区域。

更令人惊叹的是,一旦野猪被陷阱捕获,路过的野猪有可能拔刀相助,对同伙施展救援。

猪发展出了同情心?

说起来有点离谱,野猪救野猪,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

根据一篇发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的研究报道,野猪间的救援行动干净利落,手法专业,甚至还忙里偷闲对其他围观野猪进行一场教学活动 [1] 。

研究人员将相机架在一个简易的野猪诱捕器前,晚上 11:21,两只涉世未深的幼年野猪被玉米棒子吸引,干饭时触发机关,被锁在诱捕器中。

图片

图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诱捕器的门后卡着一根只能从外侧挪开的木棍,挪开木棍后就能放出野猪。一个小时后,笼中吼叫的野猪终于吸引到了一群同类,包括一只成年母猪和七只小猪,考虑到被困小猪的年龄,研究人员也猜测母猪可能是它们的母亲。听到被困小猪痛苦的嘶吼,成年母猪开始手法娴熟地拨弄前门上的木棍。

图片

图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10 分钟后,前门木棍被完全移开,前门微开,随后成年母猪又开始对后门的木棍故技重施。

图片

图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最终陷阱里的两只野猪被全部解救,路过的七只小猪也现场观摩了整个“路见不平,拔棍相助”的救援过程。

图片

图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在历时 29 分钟的救援中,该“惯犯”动作迅速,同时,成年雌猪显然意识到了这次行动的危险性,它始终竖起毛发,展示出恐吓、威胁的战斗姿态。

但这场冒险救援的惊奇之处不仅仅在于野猪的超高智力,还有野猪“奋不顾身”的表现。自救往往只关乎本能和聪明,但援救他者却需要更加复杂的因由。

并非所有的“互助行为”都能称为动物间的“救援”。理论上说,能够被科学家们承认的动物间救援行为,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2]:

被困者必须处于痛苦和受到威胁的状态,例如受伤或死亡;

营救尝试对施援者来说存在巨大的危险;

施援者的行为存在主动意图;

施援者在救援中不会得到食物或交配等实质性的直接奖励。

也就是说,救援过程需要存在一定的牺牲冒险精神,正因如此,救援行为也被认为是一种极端的“亲社会行为”(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这样的现象只在少部分动物群体中出现过,包括灵长类动物,以及蚂蚁、老鼠、座头鲸、狗等等 [1] 。

图片

救援行动只在少部分动物中出现过丨资料整理自文献 [1]

为什么救援行为仅仅在少部分动物中存在?难道“猪救猪”的类似行动,是被更高级的一种生命本能驱使着吗?

同情?还是一时“手欠”?

理论上说,个体生存的本能应当是保持自身基因的延续,救援的同时也意味着死亡的风险,必定是有更复杂的原因驱使动物做出违背生存意愿的决策。

关于这背后的原因,科学家们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猜想:

别想太多,动物的“救援”只是因为一时手欠

似乎对于人类来说,更愿意为动物有人情味的行为附加美好的道德意愿,比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而科学家们总喜欢做出解释击碎滤镜:羊羔跪乳是因为小羊站着吃不到奶,乌鸦反哺是因为古人眼神不好,错把灰色毛发的幼鸟看成老鸟。

而对于动物为什么会做出救援的行动,一部分“直男研究员”给出猜想:可能只是一时手欠,对陷阱好奇罢了。

图片

研究者们记录了这样的画面,部分小鼠在拨弄陷阱并解救同伴后,自己反而却钻了进去,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陷阱的危险性。可能对于小鼠来说,与其说是因同情而救援,不如说是自己也想钻着玩玩,恰好解救出同伴而已 [3] 。

动物救援出自同情心

但更多的研究结果和实验观察都在暗示,动物救援的背后,可能是因为感知到了同伴的痛苦情绪而激发的同情行为。

在前文中的实验里,小鼠在救助同伴脱困后,却又钻入陷阱自投罗网,很有可能是小鼠并没有察觉到危险,而一旦察觉到同伴陷入危险,这些动物则会焦急地采取救援行动。

有研究表明,大鼠在同时面对两个被困在陷阱的同类,会优先解救具有生命危险的同类,例如在水中挣扎,表现痛苦的大鼠 [4] 。科学家们分析,正是因为大鼠能够意识到同类的危险和痛苦情绪,才会采取行动优先解救它,这也是动物存在同理心和同情心的表现。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我忍不住好奇:当主人晕厥、摔倒或者处于危险状态时,宠物会不会尝试实施救援呢?

我尝试晕倒,猫没有反应。被自己亲手养大的猫猫如此冷漠对待,忍不住破大防。

结合先前的科学研究结果,第二次我尝试抽搐一段时间,尽量向猫展现痛苦,观察它会不会采取行动?

尽管猫对我的抽搐表现出了明显的关心——走来走去,观察并闻嗅,但也仅能表明当我处于明显的危险状态时,猫可能察觉到了异样,却不具备救援能力(这一点和野猪比差远了)。

虽然目前对于动物间相互救援的行为原因依旧没有定论,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动物和人一样,在面对危险时,拥有帮助他人的爱与勇气。

至于你,会更愿意相信哪种猜想呢?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355341/#CR15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585494/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77799/

[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964095/

作者:赵元羚

编辑:biu

Cloud 对本文编辑亦有帮助

果壳(ID:Guokr42)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评论
科普传播L
太师级
动物和人一样,在面对危险时,拥有帮助他人的爱与勇气
2022-07-10
无限探索者
大学士级
救援过程需要存在一定的牺牲冒险精神。别想太多,动物的“救援”只是因为一时手欠。
2022-07-10
科普:长春春
大学士级
保护野生动物,使期和人类长期共生共存!
20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