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TVM制导导弹能不能上舰? 部分051C导弹驱逐舰已经采用

中国兵工学会

对于TVM制导来说,由于指令制导的部分需要参与导弹攻击目标的全过程,包括中段飞行和末段攻击阶段,因此对地面或舰载雷达要求极高,不但要全程奉陪到底,而且对能力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同样,地面或舰载雷达也必须同时具备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目标照射功能,以及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对目标和导弹的高精度跟踪能力,同时地面/舰上指挥控制系统还必须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并配备先进的双向通信数据链系统。可见,TVM制导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制导体制。因此,采取了TVM制导体制的防空系统如“爱国者”PAC-2、S-300等都配备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系统,集搜索、跟踪、引导、火控、照射等功能于一体,而普通的机械扫描雷达是很难担当此重任的。TVM制导对陆上/舰载系统的要求还要高于以“标准”-2为代表的中段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体制。作为一种主流的远程半主动弹,“标准”-2实现远程区域防空能力对跟踪雷达和照射雷达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多部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机械扫描雷达配合工作后即可满足其基本制导需求,这已经在“基德”级、KDX-2等非“神盾”防空舰上得到了体现。

15270601926329f346a1548

“里夫”-M系统发射舰空导弹的瞬间,它是S-300的海基版

在海基平台上,早期的防空舰大都采取了类似“标准”-2的中段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动雷达的制导方式,或者采取全程半主动雷达制导,而很少采用TVM制导方式,就是因为TVM制导相比半主动雷达制导对舰上系统的要求更高,导致舰上系统过于复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采取TVM制导体制的多为陆基防空系统,就是因为陆基防空系统对系统复杂度的承受能力要好一些。而海基平台受限于舰艇吨位的限制,对于包括雷达在内的舰上设备是能简化则尽量简化,否则就有可能超出舰艇平台的承受能力,或挤占其它作战系统的空间。但也有例外,那就是俄罗斯“里夫”-M/SA-N-6舰空导弹系统。“里夫”-M是从陆基S-300防空系统移植而来的,也继承了后者的TVM制导方式,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整套系统体积庞大、设备复杂。这一点我国海军也是深有体会的。我国当年为了建造051C驱逐舰而引进俄制“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时,由于整套系统过于庞大,连俄罗斯人都不认为这玩意能塞进051C驱逐舰7 000吨级的舰体,要知道人家那边是装在万吨以上的巡洋舰上的。据说“里夫”-M不包括雷达和垂发,整套系统仅后端处理设备就多达20多个机柜,为此很让我国军工头疼了一阵,最后我国设计人员愣是将其简化到2个机柜,并硬生生地塞了进去。051C驱逐舰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虽然勉强搭载了48单元的导弹垂发系统,但舰桥前方的平台只能配备2组共16单元垂发,舰体后部平台上虽然配备了4组垂发,却是以牺牲直升机库为代价而获得的,这直接影响到了舰载直升机的搭载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到051C的其它作战能力,如反潜能力。当然,“里夫”-M系统体型庞大以及051C驱逐舰搭载困难,不光是导弹制导体制方面的问题,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152706020992193f2ae318e

051C驱逐舰为了容纳“里夫”-M系统,放弃了直升机机库

051C型驱逐舰配备的是俄制30N6E1型搜索/火控雷达(该雷达也配备于俄罗斯“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上),采取相控阵雷达体制,属于一种单面旋转阵,据称工作于X波段。由于雷达天线的尺寸较大,发射功率增强,最大作用距离可达300千米,能同时制导12枚导弹攻击6个不同目标。整个系统除了防空作战外,还具备了一定的反导拦截能力,其制导精度足以用于拦截末段高速飞行的战术弹道导弹。不过,30N6E1相控阵雷达的性能指标虽然看上去较为理想,但由于采取了单面旋转式的雷达天线,只能在90°~120°左右的方位角范围内对特定方向的空中目标进行跟踪和防御作战,因此它的整体防空性能与“神盾”舰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加上30N6E1相控阵雷达的天线尺寸较大,难以安装至较高的位置,只能安装在051C舰体后部的平台之上。由于前方建筑和相关设备的遮挡,使30N6E1雷达的前方视野受到很大限制,综合以上因素导致了051C型驱逐舰并不具备全向的远程区域防空能力。但正是由于TVM制导体制的要求较高,导致了30N6E1雷达的尺寸重量过大,无论是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还是我国051C型驱逐舰,都无法将其安装至桅杆顶端,从而导致其全向视野范围受到影响。

152706023078173f5b14ddc

051C型驱逐舰配备的俄制30N6E1型相控阵火控雷达

此外,影响TVM制导上舰的另一个限制因素是,在同等级别的舰载雷达系统的支持下,TVM制导的多目标攻击能力要差于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这是因为在TVM制导体制下,舰上系统的制导负担要远大于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无论是舰载雷达的跟踪和火控能力、舰上指挥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还是双向数据链的通信能力,都有可能会构成瓶颈而影响到TVM制导的多目标攻击能力,即水面舰艇的抗饱和攻击能力,而这正是舰上防空的重要指标之一。半主动雷达制导的舰空导弹无论是中制导还是末制导阶段,对舰载雷达系统的要求都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末制导的目标照射阶段对舰载火控/照射雷达的要求低,不但“火控盾”能完美支持末段目标照射服务,甚至老式的机械扫描式照射雷达也能支持(比如“伯克”级驱逐舰上的AN/SPG-62照射雷达和KDX-2型驱逐舰上的STIR-240照射雷达)。但TVM制导就要挑剔的多了,其不但要求舰上火控雷达提供对目标的照射,还要求火控雷达具备很强的目标跟踪能力,一般的火控/照射雷达是难以满足TVM制导的要求的。我们可以看到,不光051C型驱逐舰采用了先进的30N6E1相控阵火控雷达,而且俄罗斯“光荣”级、“基洛夫”级(改进前)巡洋舰也都配备了体型巨大的“顶罩”火控雷达(采取无源相控阵体制),其尺寸达到6.2米(长)×5.6米(宽)×7.65米(高),天线总重量达到26.5吨,为舰上的SA-N-6舰空导弹系统提供火控支持。而这些尺寸巨大的雷达系统无疑对载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适装性不容乐观。

1527060243641a41fe046c0

体型庞大的“顶罩“火控雷达

1527060258047f037c66143

俄罗斯“光荣”级巡洋舰在舰体后部配备了“顶罩”火控雷达

可见,相比TVM制导体制而言,半主动雷达制导的舰上适配性更好,更适合上舰。综上所述,作为两种非常相似的制导体制,虽然TVM制导相比半主动雷达制导在性能上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在多种因素的限制下,导致其并不适合上舰。相反,半主动雷达制导由于制导体制相对简单,在舰载防空系统上得以普遍应用。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傅级
2024-01-19
中国科普N
太师级
已读
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