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村预开村!这些“黑科技”是否惊艳到你?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冬奥村张开双臂,向世界各地友人发出诚挚邀约。

18日至22日,三个赛区的冬奥村(冬残奥村)相继启动闭环管理,正式进入赛时状态。23日,随着预开村的到来,冬奥村(冬残奥村)将迎来首批入住“村民”。27日,冬奥村(冬残奥村)正式开村。

北京冬奥村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运行区、广场区三大功能区域。赛时,预计接待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1670名冬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预计接待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残奥冰球、轮椅冰壶项目的534名冬残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

作为赛时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居住、生活、休闲、购物的场所,冬奥村预开村后,多支代表团的先遣队伍将进村入住。从景观布置,到春节元素,再到随处可见的“黑科技”,北京兑现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来源:中新网

“智能防疫员”前来接风

随着志愿者的引导,当涉奥人员抵达冬奥村后,率先迎接他们的便是“智能防疫员”。与其他场所出示“健康码”不同,面对此设备,进入人员无需摘掉口罩,一秒内,便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查验环节,提高信息核验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通行速度。

“智能防疫员”自带感知设备,相关人员只需刷相关有效身份证件,机器人便可迅速识别人员身份,快速判断其健康状态,显示屏上会呈现证件照片、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等信息,并给出“未见异常”等状态提示。这一系列动作只需一秒便可完成,也可保证人体温度检测精准度在0.2℃以内。

当科技感遇上卧室

在运动员公寓中,每套户内都装备了独立空调系统跟新风系统,即使在不开窗情况下,也可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此外,智能温度调节系统、智能红外感应、可视对讲等十余种功能,均可通过房间内控制器进行统一操作。

有技术加持的公共区域

来源:新华网

下沉广场是赛时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务和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坐落在其中的北京小屋,成为了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的一大亮点,科技冬奥新技术的成果在这里集中展现:数字时空舱采用沉浸式方式带众人领略古代奥林匹克、北京文化遗址的风采,桌面裸眼3D则利用数字投影对三赛区竞赛场馆进行立体展示……

来源:中新网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是大管家

园区内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采用了三维仿真模型进行空间展示,与文字反馈、平面图示意的展示形式相比,降低了识图定位难度,更方便人员精准定位、快速反应。

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只见平台瞬间显示出整个冬奥村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坡道、盲道等无障碍设施信息,并对起点至各目的地之间、满足无障碍要求的路线进行最优计算,将结果推送给无障碍需求人士进行导航。目前,平台可提供中英文双语,便于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使用。

当“科技赋能冬奥”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技术的加持与冬奥村无缝衔接。在“黑科技”的助力下,这场冰雪盛宴践行着“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办奥理念。

综合来源:新华网、中新网、科技日报等

评论
刘海飞123
少傅级
冬奥会日益临近,冬奥村张开双臂,向世界各地友人发出诚挚邀约。
2022-01-24
泰顺惠友社工
大学士级
从景观布置,到春节元素,再到随处可见的“黑科技”,北京兑现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2022-01-25
都昌蔡岭万
庶吉士级
赞👍
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