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田德欣:干旱区绿色发展需要当地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

中国绿发会
原创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2022年1月5日至6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成功举办《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会议为期两天,共分为三大主题七个部分,累计89,371人次在线参会,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对干旱区的认识。

会上,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从多个方面剖析干旱区面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危机,共同寻求机遇与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干旱区的保护工作。

1月6日中午的闭幕式上,中国绿发会“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系统(NESS)”工作委员会、N%计划发起人、中科院动物所特聘专家田德欣做了总结性发言。绿会国际部现特将其发言整理分享如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昨天会议刚开始时,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做了非常精彩的开幕致辞。两天来各位嘉宾也分享了非常精彩的观点,介绍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一些研究,给大家提出了很多可供参考和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会后我们能有机会进行更多的交流分享及合作。

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目前全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定的目标太低了,而不是太高了;人们的行动太分散了,而不是太集中了;大家的心是太分割分裂了,而不是太团结了。我们要围绕人类自身的栖息地,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它的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展开工作。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全人类的后代,为了我们全人类与地球所有生命,要保护整个地球(100%),保护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实现人类自身(物种的)生存的可持续,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目标。

为此,提出干旱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非常有意义,它对以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些局限性的目标,是一个有益的扩展和扩充。基于人类的解决方案HBS——也就是人本解决方案,也是对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的有力补充。必须让全体人民参与进来,才有可能完成这样艰巨复杂的任务。

中国绿发会提出的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的理念,从理念的层面更清晰地让我们理解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其他多样性的生命、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关系。我们应该扩展这些观念,围绕扩展的观念,建立广泛的共识,形成广泛的联系和协作,结成强有力的联盟共同行动。

让我们共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全球生态环境的各方面问题、为我们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严峻的挑战,形成更多的交流,团结协作,为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家园齐心协力做出更大贡献!

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以“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Post-2020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为主题,解读《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壹案文(first draft),探讨干旱区相关议题,并计划将会议成果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提交,争取通过此次会议和后续建言,将干旱区相关问题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本次会议选择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UNFCCC COP26)后,COP15第二阶段前举办,具有重要的时间节点意义。它的举办,对全世界干旱区在2020后,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文/Maggie 审/YJ

评论
买希俊
少傅级
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2-01-17
科普5d71e44c833ad
进士级
2022-01-17
飞马腾空
太傅级
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