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上看到今日“天眼”,您还满意吗?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将毕生心血献给“中国天眼”的南仁东

生前最后一次与助理姜鹏见面时

仍念念不忘“天眼”

后来得知南老逝世

姜鹏给南老又发了一封

“工作汇报邮件”:

“老爷子

我们还能有机会再聊聊吗?”

如今姜鹏最想知道的就是:

“老爷子对我们做的事满意吗?”

2022年1月5日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

2021年

科学家依托“中国天眼”FAST

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持续发现毫秒脉冲星;

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

取得重大进展;

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

首次揭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

及其双峰结构;

……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中科院院士周琪表示

FAST已经成为

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

已经进入到

“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新阶段

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

FAST已成为

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

未来将产出

更多深化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科学成果

中国天眼这些让我们自豪的成就

让大家的内心

都不约而同地呼喊起一个名字:

南仁东

南方有仁东

追寻天星梦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二十多个寒来暑往

8000多个日日夜夜

他用自己生命的近三分之一的时光

在世界天文史上

镌刻下新的中国高度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

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2020年1月11日

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据悉

FAST自2020年1月

通过国家验收以来

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

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

2021年3月

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

已有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

27份国际项目

获得批准并启动科学观测

2022年

FAST还考虑向中小学生

开放1%的观测时间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

我们没有

我挺想试一试”

为了这句话

他拄着竹竿

执着地奔走在大山深处

喝浑水、吃冷干粮

踏遍上百个窝凼

“为了选址

南老师当时几乎踏遍了

那里的所有洼地”

他原本乌黑的胡子和头发

也渐渐变得斑白起来

“他总是说

FAST寿命有30年

相当于使用1天国家要投入11万

如因为工作失误停用一天

损失11万

这个担子一直压在心上”

FAST顾问斯可克说

“他为这个项目起名叫FAST

就是希望这个项目

一定要快一点

再快一点

让中国快一点探索宇宙!”

2014 年

FAST反射面单元即将吊装

年近七旬的南仁东坚持自己第一个上

亲自进行“小飞人”载人试验

这个试验需要用简易装置把人吊起来

送到6米高的试验节点盘

在高空中无落脚之地

全程需手动操作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摔下来

从高空下来

南仁东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

但他发现了试验中的几个问题

就在“中国天眼”即将建成之际

南仁东被确诊为肺癌

然而手术后仅仅3个月

他就再次出现在施工现场

他从未有一刻

忘记过自己的科研事业

2017年9月15日

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一年后

天上多了一颗“南仁东星”

或许

他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

继续守望着

这片他挚爱一生的土地

“感官安宁 万籁无声

美丽的宇宙太空 正以它的神秘和绚丽

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进入无垠的广袤”

很多人还记得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

南仁东一字一顿地

向他一生所爱的星空告白

“72载人生路

像是只为FAST而来”

24年

从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

到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模型试验

南仁东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给了

这个“大国重器”

他的眼睛闭上了

中国的“天眼”却慢慢睁开了

世界天文史因他而改变

每逢听到他的名字

我们总能骄傲着落泪

不仅仅是南仁东

纵观时间长河

那一个个身影前赴后继

一次次科学技术

创新突破的身后

是一代代科学家

久久耕耘的付出与坚守

向时代楷模南仁东致敬!

向所有的他们致敬!

本文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新华网、我们的太空、中国日报

评论
CZH科普
大学士级
一次次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的身后,是一代代科学家久久耕耘的付出与坚守,探索宇宙,永不停步,向时代楷模南仁东致敬!
2022-01-08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天眼这一大科学装置无疑是利器的锋刃,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2022-01-08
国海
太师级
中国的天眼对宇宙天空探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了!为南仁东点👍
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