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规范的筛查体检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腾讯科普
腾讯科普,中国领先的科学传播与普及平台。
收藏

流传说法:结直肠癌有明确的癌前疾病,若能进行规范的筛查,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死亡率。

较真鉴定: 真 确实如此

查证要点:

借助肠镜和其他辅助检查方式(比如 CT 成像和大便潜血检查),及早发现那些可能转化为恶性肿瘤的结直肠息肉并予以处理。针对结直肠癌进行系统的体检检查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据统计,规范的筛查体检可以再减少 60% 的结直肠癌死亡悲剧。

人类与恶性肿瘤的战争持续多年,也算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近 50 年来,各类恶性肿瘤的 5 年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换句话说,现在的肿瘤患者比 50 年前那代患者活的更长、治好的更多。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其他疾病更佳的治疗效果,恶性肿瘤比 50 年前的地位更重要,反而成了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战争仍在并仍将进行下去。

结直肠癌(结肠、直肠比邻,二者的肿瘤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统一称呼)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可以排到第二位,在中国也能稳居前五,并且在逐年上升。我们熟悉的王均瑶、杨德昌都是死于结肠癌。如何打赢与结直肠癌的这场战争,我们需要好好动动脑筋,从三个关键环节分别下手。

1

预防

「预防肿瘤」是对付肿瘤的最佳办法。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最好。比如宫颈癌,我们已经发现 HPV 几乎是所有宫颈癌的病因,通过 HPV 疫苗来消灭宫颈癌,就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可惜的是,大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至今没有办法完全搞清楚。有很多营销号经常搞些什么骇人听闻的「5 岁女童肝癌晚期,竟是因为爱吃……」,那都是胡说八道!结直肠癌也是如此。我们只能大致的说「运动、钙、高膳食纤维饮食、阿司匹林」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而「饮酒、肥胖、红肉、加工肉类、结直肠家族史」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仅此而已。要注意这些正面的因素,但也绝对不要陷入非此不可的执拗。

这里要把两个特别情况拿出来说一下。一是阿司匹林。确实有不少临床研究证实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但多是基于高剂量阿司匹林,相应带来的消化道出血风险也会成倍增加。所以一定不要为了预防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请听从医生的建议,这需要综合的评估。二是前段时间比较热的「培根致癌」,好多人因此表示拒吃培根。没错,培根是加工肉类,可以增加结直肠癌风险,但是风险是多少呢?天天吃 50g 培根不过增加大约 18%,相比之下,每天饮用酒精 50g,口腔癌发生几率会高差不多 300%。

2

治疗

如何治疗肿瘤,可能是大多数人最为关注的肿瘤问题了。肿瘤治疗不能说没有进步。以结直肠癌为例,我们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手术方式、化疗药物也在精益求精。但最后起到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大。即便在美国,IV 期结直肠癌的 5 年生存率也低于 20%。

另外,恶性肿瘤的治疗还有一个特点是花费高昂,新的药物会提高效果,但造价不菲。再加上病急乱投医的因素,恶性肿瘤的治疗也是医疗腐败的重灾区,大量毫无治疗依据的「保健品、我国特色的植物药、土方洋方」充斥其中,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

这当然不是劝你患了结直肠癌不去治疗,而是擦亮眼睛,选择靠谱的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如果能住在肿瘤专科病房,就不要住在什么中西医结合、老年病房里。也要遵医嘱,不光是治疗期间,也要遵照专业的随访计划观察复诊。

前面说了两个关键环节,不过看起来,好像结直肠癌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都乏善可陈,没有眼前一亮。好吧,亮点总在最后。

3

最重要的是早发现!

既然我们不能在肿瘤的头尾控制住他,那就找七寸好啦。

这个七寸就是尽早的发现肿瘤。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 5 年生存率是 90%,天差地别啊。怎么通过症状早诊断,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可以是「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这些,有了这些表现还请及时就诊检查。但只凭这些感觉来检查多半是为时已晚,并不足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

不过还好,结直肠癌有其自身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早发现。

  1. 结直肠癌有明确的癌前疾病。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尽早发现结直肠息肉并处理就能起到去除恶性肿瘤的目的。
    小知识:息肉是一个形态学名词,好比地里长了一大片瓜里的「瓜」字。瓜有西瓜、南瓜很多种,息肉也是完全不同,众多息肉中只有腺瘤样息肉才是癌前疾病。如果你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医生告诉是炎性息肉,那就跟肿瘤毫无关系。
  2. 发现癌前疾病有充裕的时间。大部分结直肠息肉转变为结直肠癌要经过 10 年以上的时间,留给我们找到息肉的时间足够。
  3. 有方便直观的检查工具。由于肠道结构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通过肠镜直接观察到结直肠黏膜,最大限度地减少诊断误差和漏诊。看到没?要想早发现结直肠癌我们是有办法的。一句话总结,就是要借助肠镜和其他辅助检查方式(比如 CT 成像和大便潜血检查),及早发现那些可能转化为恶性肿瘤的结直肠息肉并予以处理。所以我们必须要针对结直肠癌进行系统的体检检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规范的筛查体检可以再减少 60% 的结直肠癌死亡悲剧。

undefined

好的,今天我们说的结肠癌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

等等,讲完了?
对啊,都已经告诉你要去筛查体检啦。
这就够了?我还什么都没搞清楚啊。我应该多大去做肠镜啊?我比隔壁老王胖,老爸也是结肠癌,难道也要跟老王一样的年龄去做肠镜吗?我这次做完,下次什么时候再做啊?是不是平时检查了大便潜血,就不需要肠镜了?这次肠镜发现了 3 个结肠腺瘤样息肉,治疗之后又该隔多久再做一次肠镜呢?……是啊,一句简单的「肠镜筛查体检」,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啊。

3.X

我们需要针对个体的筛查体检

人们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情况。有时很难套用一个模版作为筛查的标准。

年前因结肠癌去世的原女篮队员陈鹭芸,死的时候不到 40 岁,新闻提到了她的母亲与哥哥都先她因结肠癌去世。也许你会觉得她好可怜,但在我看来,他们有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结直肠癌类型--林奇综合征,明确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结直肠癌。表现为家族性的在青中年时期患上结肠癌,可以没有结肠息肉,或者有了息肉,极短的的时间内就要恶变。林奇综合征大约占到结直肠癌总数的 5-10%。显然,对于这一类的人群,我们就不能套用基础的要求,让他们到 50 岁再去检查肠镜,那就什么都晚了。

与之类似的情况,还有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筛查、首次结肠镜检查发现进展性腺瘤人群的筛查等等这些,我们都需要因人而异。因此要最好的对付结直肠癌,最有力的武器是个性化的筛查体检。不但要知道做什么检查,还需要搞清楚什么时候去做。不止是结直肠癌,其他恶性肿瘤也都离不开这个原则。

我希望家人、朋友,以及所有的人,都能先建立我要体检的意识,然后在科学的指引下,有机会享受到个性化的体检筛查。在与恶性肿瘤的战争中,我们不可能每战必胜,但还请擦亮手中的剑,最帅的出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