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书推荐 | 大国重器 时代赞歌——《中国天眼》致敬英雄

湖北科技出版社
原创
"传播科学知识,普及先进技术,举科学旗帜,做专业出版"
收藏

近日,首部重现“中国天眼”精神和群体英雄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国天眼》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先生作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铁农先生题写书名,来自贵州的布依族作家蒙泽敏先生领衔创作。

观星河耿耿 听宇宙风声
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最精密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它是由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于1993年提出构想,历时23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并涌现了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诞生了中国天眼精神。由这些英雄们建成的中国天眼,无疑是体现我国建党百年中科技事业卓越成就的大国重器。

镶嵌在万山丛中的大国重器
2016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的贺信中,希望再接再厉,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弘扬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天眼不仅推动了我国相关新兴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成为引领平塘、黔南乃至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尤其值得自豪的是,它标志着中国一跃而成为拥有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国家,把中国天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第一梯队。

一部荡气回肠的观天巨目诞生实录一曲仰望星空的科技报国时代赞歌

《中国天眼》成书展示图
内容简介《中国天眼》是贵州布依族作家蒙泽敏先生历时两年多深入中国天眼建设一线,实地采访参与建设的科研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当地村民、党政干部等群体所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本书首次全景式、全方位记录中国天眼从最初设想到建成至今的过程,回顾这一大国重器建设的艰辛历程,重现以南仁东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英雄事迹,提炼和展示中国天眼精神,宣传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体现建党百年我国科技事业的卓越成就,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观天巨目诞生实录,更是一曲仰望星空的科技报国时代赞歌。

作者简介蒙泽敏,1971年出生于贵州省独山县,布依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知名实力作家。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60万字,代表作有《军魂留在两山间》《黑血南天》《回首已远》《情逝》《完婚》等。2010年赴云南、越南、广西、北京等地采访创作的《军魂留在两山间》,发表后影响深远;小说《情逝》改编同名电影2015年由中韩两国合拍,开创了贵州影视作品中外合拍先河;其历经20年采访创作的《黑血南天》系国内首部全景式描述1944年桂林保卫战至黔南事变结束这段惨烈历史的长篇报告文学,具有填补同类题材作品空白的重要意义,已有北京、江苏、广东的多家影视公司计划将其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

用文学作品普及科技知识用天眼精神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天眼》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作者先后多次赴北京、西安、平塘等地,通过集体座谈、个人专访、实地调研、查阅收集档案资料等形式,走访20多家单位,采访参与中国天眼建设的科学家、地方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近300人,取得大量的一手资料。据了解,通过文学作品记述、重现天眼群体英雄事迹和中国天眼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著作,目前还是一个空白。

《中国天眼》普及科技知识,讲述中国故事。本书首次全景式、全方位记录中国天眼这一大国重器从最初设想到建成至今的过程,揭开中国天眼背后的事迹,用文学作品普及科技知识,用“天眼精神”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天眼》树立创新思维,增强民族担当。正如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让我们从中国天眼精神中树立创新思维,增强民族担当,培养人类情怀,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更加充满信心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评论
科普5d5135acc689c
太傅级
中国天眼推动了我国相关新兴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把中国天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第一梯队。
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