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天文星空下,志愿之火传递——记暑期天文馆志愿者感悟

达医晓护
原创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410 篇文章

受到傅向东老师的推荐,又记录上海健康医学院志愿者氛围,来写写沈怡佳作为一个新人志愿者的志愿者初心。今年暑假她第一次加入了学校志愿者团队,团队便是上海天文馆志愿者团队,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她对暑假的志愿者生活感到新奇又期待。

沈怡佳本身是个在团队中不太主动的人,她最初报志愿者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志愿者时长同时丰富假期生活,结果阴差阳错之下,她一共报名了21天的志愿者,还连续做了13天的领队,正是这样的阴差阳错,她就像是被打开了枷锁,带上志愿者和领队的责任感,去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2021年8月8日,她正式开始做志愿者,第一天初来乍到,她提早了20多分钟来到目的地,在检查完行程卡和健康码后,进入了天文馆。工作人员等大家整队完成后,进行培训,再将大家分配去了不同的岗位。她第一天的岗位是在天象厅组织游客有序排队,背着工作人员给的小蜜蜂,提醒着游客遵循排队顺序,并回答游客们的问题。

后来的20天里,沈怡佳把天文馆里所有展区都服务过,例如在宇宙展厅,需要监督游客,并保护展品。再例如在游客休息区巡逻,提醒游客佩戴口罩不要奔跑。还有在球幕影院检票工作,或是在预约岗做咨询服务,使游客有序入场。但是所有志愿者都有个不成文的任务,就是给游客指路和提醒游客佩戴口罩。指路是为了让游客游览时间更有效利用,提醒佩戴口罩是因为疫情期间保障游客的安全。

在做志愿者的日子,日均一万六是常有的事,在做领队的日子更是日均两万步,每天回到家就会疲惫得倒在沙发,第二天又继续整装待发,早早地出门赶地铁。但沈怡佳明白,自己只是志愿者团队的一份子,和她同样坚守岗位的同学也经历着同样的疲惫,还有我们的队长们,总队庄雨婷学姐、正队陈莹蕾学姐、副队刘雨蕉,她们每天都要处理着考勤和请假以及资料汇总,但尽管很忙,她们也都能做到及时回复消息,把问题果断又尽早地解决。上健医志愿者带队老师傅向东傅老师,以身力行,百忙抽空,从市区坐地铁赶往临港,做了5次志愿者,傅老师的到来无疑给大家注入新的动力。

当然,在做志愿者时,也常有惊喜伴生。天文馆环境好,建筑优美,科普性强,是值得在这里花上几天读懂它的地方。天文馆的工作氛围也很温馨,工作人员都很照顾志愿者,很适合志愿者新人来这里锻炼自己。天文馆的员工餐还很丰盛,可自由搭配。游客们大多对志愿者也是比较尊重的,有家长会让孩子来问路并叮嘱孩子要和志愿者说谢谢。

因为志愿者的身份,沈怡佳不再是单单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她参与到社会的运行中,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游客,帮助工作人员,帮助天文馆。同时也很感激上海社会对志愿者的尊重,让每一份爱心都变得值得。

通过暑期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对沈怡佳而言是非常值得回忆的初记忆,因为去的每一天都被善待,付出耐心,收获温暖与快乐。还认识了很多志愿者朋友,最意外的是和傅老师聊天,得知他志愿者时长已经超过一万小时,有多次评为优秀志愿者,对他的敬佩加深了沈怡佳想要继续志愿者的决心。深刻记忆,以此出发,未来道路,发光发热。

640.webp (60).jpg2021.8.13 天文馆 球幕影院下

640.webp (61).jpg2021.8.24 天文馆 宇宙展厅

640.webp (62).jpg2021.9.2 天文馆志愿者同学合影

640.webp (63).jpg2021.9.2 天文馆 五位领队与傅老师合影

个人简介

沈怡佳,就读于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20级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生,曾获得2021学生宣传工作站积极分子。平常喜欢解决矛盾,乐于帮助别人,今年开始做志愿者,组团累计志愿者服务15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