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张伯礼谈中医药发展:用现代科技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

人民网科普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乔业琼)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如何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如何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队伍?人民网记者就此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

专题图片

满足人们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需求

记者: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不仅如此,在历次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中医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改革方面,中医药的优势在哪里?

张伯礼:在这次抗疫中,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抗疫的亮点。不仅如此,在日常的重大疾病、慢性病、老年病等防治中,中医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确切的疗效。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战略部署中提出,必须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发挥这三大优势与作用,必须要以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满足人们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需求。

中医药学的理念与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相同

记者:您之前讲过,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请您结合具体的案例分享下中医药学的临床应用成果。

张伯礼: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在理念、方法论方面并不落后,如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非药物疗法等中医基本理论,都与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相同,这可是二千多年前就提出的啊!

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在技术上层次上必须大胆借鉴、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我多年前就讲,将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产生原创性成果。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带领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用现代科技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近几十年来,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今后中医药发展更要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临床问题、面向生产实践,依靠创新驱动,把中医药伟大宝库“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中医药“走出去”的关键是对中医药文化与思维的认同

记者:现在我国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张伯礼: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为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仍然不够,中医药走出去仍存在一些壁垒需要突破。

中医药走向国际,首先是疗效。目前虽然已有不少有效性证据,但高质量的研究还是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拿出高级别的证据。其次,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中医药“走出去”的关键是对中医药文化与思维的认同。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具有多靶点的特点,需进一步得到世界的认可。第三是提高中药的品质,特别在规范化栽培、无公害标准、批次间一致性等方面,要努力取得进展。此外,必须加强政府间合作,为中医药国际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采用谈判贸易打包的方式,彻底打破政策壁垒,扩大中医药服务和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

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记者:发展中医药事业,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

张伯礼: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骨干、领军及复合性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应掌握坚实宽厚的中医知识、熟悉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具有丰富多元包括现代西医的交叉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拓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最终成为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就人才培养模式来讲,目前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是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当然还要对接需求,实现分类培养、分类评价,在这方面全国各中医药高校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改革。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服务人类健康的全生命周期,以培养满足健康中国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为目标,围绕中医药人才的核心能力,打造一支中医药人才队伍。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已经启程!

评论
华理小栋梁
秀才级
中医药文化自信!
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