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论养海獭宝宝,再专业的科学家,也不如“海獭后妈”

果壳
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
收藏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刚刚结束,海岸回归平静,但依旧汹涌。就在一个海浪缩回海里时,广阔的沙滩上冒出了一只灰褐色的小毛球。

被冲上岸的小毛球,是一只海獭宝宝。

它软绵绵地瘫在沙滩上,湿漉漉的小身子在海风中瑟瑟发抖。这样下去,小海獭可能几个小时后就会死掉。幸运的是,海边有人发现了这个奄奄一息的小毛球。搁浅的小海獭被随后赶来的救助人员带到了蒙特雷湾水族馆(Monterey Bay Aquarium),一个非常擅长海獭救助、抚育和放归的水族馆。

搁浅的小海獭 | PBS Nature

由于这是水族馆的第501次海獭救助行动,于是,这只小海獭就被叫作“501”。之所以没有起一个常规的名字,是因为水族馆希望有一天,这只小海獭能够健康地离开水族馆,回归野外。

脆弱的501,住进海獭IUC

在加州蒙特雷湾,海獭(Enhydra lutris)当属明星动物。作为需要呼吸空气的哺乳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却都呆在海里,或漂浮着梳毛,或潜入水底吃海胆、螃蟹、鱿鱼等动物。水獭分娩时会回到岸上的洞穴,海獭则可以在水里分娩。

为了避免被海浪冲走,海獭睡觉时会把自己缠绕在巨藻上。有时候,成群的海獭也会缠住彼此的脚丫子,或者手牵着手,聚众休息。

但是,海洋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加州海湾的天气更是变化无常。风暴引起的巨浪,足以无情地拆散海獭妈妈和它紧紧搂在怀里的宝宝。就算没有风暴,一些海獭妈妈潜水觅食之后也没能游回水面,留下小海獭独自随浪漂流。

海獭宝宝不会游泳,但可以浮在水面

发现搁浅的小海獭时,蒙特雷湾水族馆救助团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认海獭妈妈是否就在附近,能不能让海獭母子尽快团圆。倘若找不到海獭妈妈,小海獭就会立刻被带到水族馆,因为小海獭几乎无法独自存活。

来到水族馆,刚获救的501先是接受了全面的体检。虽然身体没什么大碍,但501看上去刚出生几天,正处于非常依赖海獭妈妈的时期。在没有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小海獭的免疫系统非常脆弱。所以,501有可能因为免疫系统发育不良而病死,或最后只能接受安乐死。因此,当下之急是先稳住501的健康状况,再尽快增体重、变强壮。

于是,501住进了水族馆的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每隔几小时就会举着小奶瓶,给“咿呀呀”叫唤的501喂水族馆调制的海獭奶——由搅碎的蛤蜊肉、鱼油、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混合而成。

给501喂奶

而不喂奶的时间里,工作人员得拿着梳子不停地为毛绒绒的501梳毛,就像海獭妈妈那样,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给肚子上的孩子梳理毛发。

没办法,海獭不像其他的海洋哺乳动物那样有着厚厚的皮下脂肪,因此它们必须常常梳毛,以保证浓密的内层绒毛时刻保持着干燥,从而达到御寒、防水的效果。

工作人员每天花三小时给501梳毛

为了帮助501渡过充满不确定性的特殊时期,工作人员随时待命,“我们基本不会让它自己待着”。

一边形影不离,一边保持距离

虽然每天都在一起,但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和小海獭保持好距离。这些人类后妈后爸统一穿上宽松的黑色外衣,戴上手套和防护面具。一身臃肿的打扮是为了掩盖人形,避免小海獭和人类有眼神接触。过去有的小海獭就因此过于依赖人类、放归后依然会与人类过度亲密地互动。

自1984年,蒙特雷湾水族馆就开始研究、救助海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育獭经验,但也曾走过不少弯路。早些年,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如今这身装扮。照顾小海獭时甚至还会留守在水池边,和小海獭一起过夜;之后,人还会亲自下水领着小海獭一起游泳潜水,并示范如何用蛤蜊敲击石块……经过日日夜夜的亲密相处,小海獭对工作人员产生了强烈的依恋,以至于人去上个厕所,小海獭都会咿咿地尖叫个不停。

然而,工作人员对小海獭无微不至的照料,却无意中影响了救助放归的效果——这些小海獭长大之后不怕人,例如放归野外之后,常会爬上游客的皮划艇玩耍。而这些行为不管是对人还是对海獭而言,都有风险。

人类全副武装之后,小海獭没有对人类产生依恋,

但是,这身装扮抵挡不住工作人员对小海獭的爱。

此外,人类养大的海獭放归后,大多也无法完全适应野外生活,比如独自觅食不顺。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人类无法代替海獭妈妈,无法亲身传授真正的海獭野外求生技能。

不过,2002年之后,水族馆养大的海獭放归野外的成功率飙升。而越来越多的海獭之所以能顺利回归野外独立生存,幕后功臣除了加强伪装、呕心沥血的人类后妈后爸,还有出于本能、本色出演的海獭后妈。

海獭后妈,教你做真正的海獭

人工喂养了近两个月,软绵绵的501能吃固态食物,也能游来游去……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去见海獭后妈了。虽然非常不舍得,但工作人员还是放心地把小海獭交给了成年雌性海獭——Toola.

蒙特雷湾水族馆的海獭救助项目致力于野化放归,但是有些被救助的海獭身体状况并不适合放归,于是就留在了水族馆,其中有些雌性海獭还成为了海獭后妈,而提及海獭后妈,就不得不说Toola。

2001年夏天,当时大约5岁的Toola在沙滩上搁浅了。虽然幸运得到了救助,但由于大脑感染了弓形虫,Toola癫痫发作得很频繁,必须每天接受两次抗痉挛药物治疗。所有人都没想到,Toola无法放归的遗憾,竟创造了水族馆的传奇。

其实被救助时,Toola还怀着身孕,但之后不幸生下了一个死婴。巧的是,水族馆正好又救助了一只小海獭。这个巧合也启发了救助团队,“如果我们把它俩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在野外,海獭妈妈一般不会收养孤儿。但在水族馆水池的首次见面,Toola竟没有任何犹豫,对小孤儿视如己出。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Toola教会了小海獭如何潜入水底觅食,如何借助石头打开蛤蜊,怎样吃螃蟹才能不被夹住,以及其他各种海獭生存技能。最后,这只被Toola养大的海獭成功放归野外。

2010年,当Toola见到小海獭501时,已是一位育儿经验相当丰富的海獭后妈。这是它接手的第11个小孤儿。而有了海獭后妈的亲自示范和照料,501也顺利学会了使用工具、潜水觅食、挑选食物、打理毛发等重要技能。

501第一次见海獭后妈Toola,害怕得躲起来

三天后

加州海獭通常长到6~8个月大时就能独立生活了。转眼间,8个月就过去了,经过评估,健康的501符合放归野外的条件,被带到了海岸湿地Elkhorn Slough。当航空箱打开时,501纵身一跃,一头扎进了这片陌生但又自由的水域。

501长大了,回归野外

海獭后妈养大的海獭

和野外长大的差不多

海獭放归野外后,研究者们会持续追踪,收集数据。若发现有海獭不适应野外生活,则会接回水族馆。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小海獭若由海獭后妈抚养长大的话,回归野外的生存率和从小就在野外长大的差不多。而且,“它们也会对人类保持警惕。”

2002年开始,蒙特雷湾水族馆的海獭后妈开始带娃,

放生地Elkhorn Slough的海獭数量增加速度加快(见图d)

| 参考资料[3]

研究还发现,由海獭妈妈养大的小海獭会留在放归地,就此定居。研究者观察了37只由海獭后妈养大并放归野外的海獭,尽管小时候都是在广阔的海岸被捡到的,但这些海獭中90%的雌性、80%的雄性都留在了放生地。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只海獭被救助放归之后,它就会试图回到家乡。但这些海獭没有老家的概念,大概是因为它们被捡到时都很小。救助团队表示,很多时候,它们可能刚出生就遭遇搁浅。

501也把Elkhorn Slough当成自己的新家,并陆续在此生养了至少5个孩子。统计数据显示,Elkhorn Slough过去十几年间新增的海獭中,超过一半是海獭后妈养大的海獭、以及它们的后代。

而在海獭后妈带娃项目中,第一只顺利回归野外生活的救助海獭,正是Toola养大的。

2012年3月,海獭Toola去世,享年大概15或16岁,死于老年疾病。

2021年3月,海獭501去世,享年11岁,死于放生地Elkhorn Slough,死因还未确定。

纪录片《拯救小海獭》永远定格了Toola养育501的珍贵画面。而包括501在内,Toola一共抚养了13只小海獭,其中有11只回归野外。

在海獭救助研究项目的历史上,Toola是公认的头号功臣。“虽然它在水族馆生活了十多年,但它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野心’,”蒙特雷湾水族馆海洋哺乳动物负责人Christine DeAngelo说道。而这颗保留野性又坚韧的心,或许正是Toola成功养大一只只海獭、并让这些海獭成功适应野外的关键。

在18、19世纪,因为暴利的皮毛贸易,人类曾疯狂猎杀加州海獭。加州的海獭原本有16000只左右,到了1930年左右只剩下不到50只。

没有海獭的捕食,海胆与其他无脊椎动物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巨藻林。而巨藻林的消失不仅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使得海岸更容易受到暴风雨和海浪的腐蚀破坏。河口的生态被破坏后,许多鱼类失去了重要的产卵地,迁徙的候鸟也无法在此停脚休息。

在蒙特雷湾,一只海獭准备吃一颗紫海胆 | Morgan Rector

在加州北部,紫海胆泛滥,吃光了巨藻林

| Steve Lonhart, NOAA MBNMS

因为海獭的回归,Elkhorn Slough河口的生态已经得到了恢复。但从海獭的历史分布范围来看,很多地区的海獭数量仍未恢复,海獭依然是濒危物种。整个加州的最新海獭数量大概是2962只,还没有恢复到历史数量的19%。

蒙特雷湾水族馆的海獭后妈带娃项目,或许能为扩大海獭数量、拯救海岸生态带来曙光。

参考文献

[1]Otter 501(2012).

[2]全世界真正“好”的水族馆?看看这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aTMtvOpMQDDMiFUjLrWRMw

[3]Mayer, K. A., Tinker, M. T., Nicholson, T. E., Murray, M. J., Johnson, A. B., Staedler, M. M., ... & Van Houtan, K. S. (2019). Surrogate rearing a keystone species to enhance population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Oryx, 1-11.

[4]Study confirms Monterey Bay Aquarium surrogate-reared sea otters helped restore threatened population. (2019, September 2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9/mba-mba091919.php

[5]Monterey Bay Aquarium. Retrieved from https://montereybayaquarium.tumblr.com/post/18684953434/toola-the-most-important-animal-in-the-history

[6]https://www.kpbs.org/news/2013/oct/14/nature-saving-otter-501/

[7]https://futureoftheocean.wordpress.com/2016/09/19/our-surrogate-raised-sea-otters-are-helping-restore-a-wetland/

[8]https://www.montereybayaquarium.org/newsroom/press-releases/monterey-bay-aquarium-expands-pioneering-sea-otter-surrogacy-program-with-new-partnership2

[9]Curious Kids: Why do sea otters clap? (2021, April 28). Retrieved from https://education.abc.net.au/newsandarticles/blog/-/b/2843470/curious-kids-why-do-sea-otters-clap

[10]https://www.montereybayaquarium.org/stories/our-surrogate-raised-sea-otters-are-helping-restore-a-wetland

[11]Peralta, E. (2012). Toola, An Otter Pioneer Who Raised Orphan Pups, Has Died. NP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pr.org/sections/thetwo-way/2012/03/05/147974799/toola-an-otter-pioneer-who-raised-orphan-pups-has-died

[12]Jones, C. (2012). Otter who raised orphaned pups, inspired law dies. SFGA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fgate.com/news/article/Otter-who-raised-orphaned-pups-inspired-law-dies-3381223.php

[13]Aquarium, M. B. (2021). Otter 501 put a face on our surrogacy program. Monterey Bay Aquariu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ontereybayaquarium.org/stories/otter-501-death

[14]Aquarium, M. B. (0001). Meet Luna. Monterey Bay Aquariu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ontereybayaquarium.org/join-give/support-our-sea-otter-program/luna-story

[15]https://www.montereybayaquarium.org/stories/the-feel-good-science-behind-sea-otter-surrogacy

[16]Aquarium, M. B. (2019, November 19). Rescue and Release: The Monterey Bay Aquarium's Sea Otter Program. Youtub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q3gD6eOy0

[17]Becker, S. L., Nicholson, T. E., Mayer, K. A., Murray, M. J., & Van Houtan, K. S. (2020).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y Drive the Post-release Movements of Surrogate-Reared Sea Otters. Front. Mar. Sci., 7. doi: 10.3389/fmars.2020.539904

作者:Cloud

编辑:游识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