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餐后血糖控制不好,除了用药之外,饮食上的选择也很重要

药师华子
三甲公立医院副主任药师
收藏

很多有糖尿病的人跟华子说,空腹血糖控制得还可以,但是餐后血糖控制得不好,有没有什么好方法,餐后血糖升高会有严重的后果吗?华子说,餐后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在近年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餐后血糖的重要性超过了空腹血糖。

在对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中,餐后血糖升高可以使死亡率加倍,而空腹血糖则表现无相关性,所以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十分重要。

一、坚持使用降糖药物控制餐后血糖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比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随着第一口饭同服,可以抑制小肠内的葡萄糖苷酶,减缓碳水类食物的水解,使葡萄糖生成速度下降,减少餐后血糖的峰值。

也可以在餐前使用速效胰岛素以及胰岛素促泌药,在餐后血糖升高时,发挥降糖作用,控制餐后的高血糖。控制目标是餐后血糖峰值小于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二、要注意饮食上的选择在坚持用药的同时,饮食上也要注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这类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停留的时间长,消化、吸收的速度慢,引起餐后血糖升高的反应较小,需要的胰岛素也较少。如果食物选择合适,还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减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饮食上的选择:

1、选择结实的食物:食物的质地越结实,消化吸收的速度就越慢,升糖指数也就越低。比如说意大利面,比正常的挂面要结实得多,其中的淀粉就不容易消化。法棍、大列巴等硬面包,就比松软的面包升糖指数要低。

2、减少精加工主食:食物的完整性越好,膳食纤维含量越高。其中可溶性的膳食纤维进入消化道后,会吸水呈胶冻状,粘附在食物表面,延缓食物的吸收。不溶性的膳食纤维,可以吸附肠道胆固醇和脂肪,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排便。

膳食纤维在全谷类食物中含量较多,但主要在食物的外层,比如稻米的糠层、小麦的麸层。但是精加工过的主食,为了不影响口感,会去除米糠和麦麸,大量膳食纤维丢失。所以建议减少精加工的主食,用粗粮、杂粮替换一部分的主食。

3、尽量少喝粥和面汤:淀粉类食物有一个特性,就是在长时间熬煮的过程中,会产生“糊化”现象,淀粉中的长链多糖分子会裂解成短链,变得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同样多的大米做成粥,就会比做成干饭的升糖指数更高。

4、选择酸性的食物:烹饪的时候,可以放一些白醋、陈醋、柠檬汁等酸性调料。因为醋酸可以抑制肠道中的消化酶,减缓碳水类食物中葡萄糖的释放,使血糖升高的速率降低30%左右。

三、在餐后1小时进行有氧运动有糖尿病的人要坚持运动,因为肌肉在活动时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同时运动还会促进组织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增加,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建议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有氧运动。

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或做操,先缓后快,使自己达到中等强度。可以从呼吸判断,能正常说话,但不能完整唱歌,身上微微出汗。在这种状态下,坚持30分钟以上,建议选择每天的晚餐后进行运动。

总结一下,糖尿病人要注意对餐后血糖的控制,除了坚持用药之外,还要注意饮食上的选择,同时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只有在饮食、药物的互相配合下,才能控制血糖的平稳,预防并发疾病的发生。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