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钱学森——在美为国求学路

文昌市航天科普馆
以文昌航天科普馆为依托主要从事航天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
收藏

钱老的一生,经历了二十世纪就惊心动魄的技术革命和政治冲突,这其中有着清王朝最后的垂死挣扎,有着南加州干枯河谷中进行的美国秘密导弹实验,有着中美日内瓦会谈的大国博弈,有着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许多人会被时间淡忘,但人民会记住真正的英雄;许多事会被时间冲刷,但历史会留下永恒的经典。

1935年8月的一个傍晚,钱学森与一群庚子赔款奖学金的留学生在上海登上了杰克逊总统号邮轮,启程前往美国,在所有入选者中,钱学森是唯一一位攻读航空学的学生,他将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系硕士学位,由于怀着“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明确目的,他勤奋刻苦取得了很好学业,这种学习精神和聪明才智很快受到许多教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飞机机械工程系的硕士学位。

钱学森的学习成绩保持着一贯的优异出众,据当时的毕业生韦伯斯特·罗伯茨回忆,那时的教授甚至会把钱学森工整的考卷贴在门上,以此来劝退那些抗议考试太难的学生,但一旦到了实际动手操作环节,钱学森就全然无助了,好在这时的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曾担任过庚子赔款奖学金项目清华大学学校顾问的西奥多·冯·卡门,在冯卡门的会议录中这样描述了二人第一次见面:

1936年的一天,钱学森来拜访我,征询关于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见,我看到一个个头不高,表情严肃的年轻人,他在回答我的问题时精准异常,他敏锐深邃的思路立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立即建议他来我这里进一步深造。

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之时,正是冯·卡门和其他一些学者携手开创理论天体物理学的新纪元的关键时刻,天时地利令钱学森得以参与到这一创造过程中。冯·卡门拥有天才的物理洞察力,可以将空气动力学问题形象话并直接找到问题的关键。而钱学森却以坚韧不拔和在应用数学方面的天赋见长。他负责搞定论文的各项细节。两人分工非常明确。

在没有计算机,只有纸、笔、计算尺的年代,这是一项枯燥到极致,让人望而生畏的工作。不过钱学森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他非常感兴趣的工作之外的消遣——造火箭,据火箭小组成员史密斯回忆,那时,他和另一位创始人佛兰克·马利纳经常在聚在屋里讨论火箭的实验结果,与他在同屋的钱学森在这时就会放下手里的工作专注的在一旁倾听,并时不时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他们三位再加上负责机械制造的福尔曼,已经自学成才的化学家帕森斯,五个年轻人开始利用周末晚上的业余时间,一边进行各类火箭相关的数学计算,一边用垃圾堆和二手商店淘来的金属部件,一点点的拼装火箭箭身,再拉到学院几英里外的阿罗约·塞科河谷里进行实验,他们的项目得到了冯·卡门的支持,得以从宿舍搬到了加州理工的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里进行,但没过多久,就因为搞出了各种爆炸以及严重的腐蚀性气体泄漏被永久的轰了出去,这也为他们在校园里赢得了一个“自杀小组”的称号。

不过军方看中了他们的研究在军事上的潜力,拨了一万美元的资金,交给他们一个用火箭辅助重型轰炸机起飞的项目,小组成员对于这笔经费其实内心非常的复杂,他们的梦想是探索外太空,结果却变成了研制杀人工具,不过这显然不是钱学森该考虑的问题,因为钱学森外国人的身份他已经被踢出了这个项目,眼下他的祖国正在经受着日本一轮轮的空袭和轰炸,重庆政府中央研究院适时的向他发出了召唤,钱学森深知自己作为一个庚子赔款奖学金获得者的责任,他本人亦很想早日回国报效祖国,但由于自1943年起他已参加美军火箭小组工作,正如他给父亲信中写的那样“瓜葛诸多,身不由己”。且战争快要结束时又随冯·卡门以美国空军顾问团上校身份到德国考察德火建技术。

1941年7月,日本发动珍珠港突袭,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随即向日本宣战,美国政府再也无法容忍浪费这位中国科学家的智慧,美国陆军元帅办公室安全事务负责人巴特尔上校签署通过了钱学森参与美国最高军事机密项目的保密许可,当时二战局势日趋紧张,英国情报部门发挥的照片显示,德国人正在大规模的建造火箭和导弹,冯卡门向美国军方提议成立一个新的研究实验室进行导弹研究,这正是NASA下属的大名鼎鼎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由来,有趣的是,喷气推进实验室就是这么成立的,加州理工学院的五个人想造火箭燃料,差点把宿舍给烧了,学校没有开除他们,而是将他们驱逐到附近的农场告诉他们继续干,所有我们才有了太空计划。

1944年10月,冯卡门应五角大楼的邀请,正式成为了美国陆军航空部顾问,得力干将钱学森也被他一道带到了华盛顿,钱学森摇身一变成了美国的空军上校,被授予了一枚金质徽章,可以参与美国最高的国防机密,不过很快钱学森就收获了另一项艰巨的任务,前往欧洲审讯俘虏的德国火箭专家,其中包括冯·卡门的老师现代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后来成为了美国登月计划总指挥的冯布劳恩,以及完成了V2火箭前期设计的鲁道夫·赫尔曼,钱学森给赫尔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记得其中有一位钱学森博士,他是冯卡门的贴身助手,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我们的风洞试验中所使用的正是他的理论,从德国回来后钱学森将他在二战期间的技术贡献转化为了三本主要出版物,专著《喷气推进》《开创新领域》系列报告以及关于《超空气动力学》论文,尤其是《开创新领域》作为美国空军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包括超音速导弹,核动力飞行器等诸多设想。

美国军方为了表彰钱学森在动力和核能领域的无价贡献,1945年12月美国空军部长亲自为钱学森颁发了一张官方嘉奖令,母校麻省理工决定向他发出邀请,许诺钱学森终身教授,要知道大多数美国的教授,需要20年以上的教学、咨询和管理工作才能获得永久教职,而此时的钱学森只有36岁,这也让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摆在钱学森面前的是一片光明的未来,他已经在理论空气动力学领域,确立了主要发言人的地位,不出意外的话,在未来一定会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和登月计划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不过历史没有如果,1950年6月6日,一切戛然而止。

参考文献

[1] 魏宏森 .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热科学版), 2008, 48(11):1873-1882.

[2] 张纯如 .钱学森传 [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