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精导”科普万花筒(13)导弹的“内眼”:惯性测量装置

国防电子信息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国防电子信息 国防科技大学直属中央军委
收藏

几乎所有的导弹都要用到惯性测量装置。雷达和光学传感器是导弹的“眼睛”,它们主要用来观测作战目标和外部战场环境。而惯性测量装置可以说是导弹的“内眼”,它主要用来测量导弹自身的运动状态,是惯性导航的主要敏感器,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陀螺仪是什么呢?陀螺仪是利用陀螺特性制成的测量仪器。陀螺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小孩子玩的“地转子”,杂技演员抖的“空竹”,都是陀螺。把它高速转动起来以后,如果我们不去推它,不管底面如何倾斜,陀螺的转轴总保持和地面垂直。陀螺转得越快,它的这股“倔劲”越大,越能使转轴的方向保持不变,这叫陀螺的“定轴性”。

陀螺旋转后保持稳定

陀螺仪由转子、内框、外框和底座组成。这种机械式陀螺仪,已经被更先进的激光陀螺仪、光纤陀螺仪替代。将陀螺仪装载导弹上,可以分别测出弹体上下、俯仰或左右偏航以及绕中轴滚动的角度。

皮埃尔·居里把陀螺的特性加以扩展引伸,说了一句名言,或者说“金句”:“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抵抗着外界的压力。” 我们看这幅图,居里夫人太有名了,这个皮埃尔是她的丈夫。他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03年与夫人同获诺贝尔奖。

按照惯性测量装置在导弹内部的安装方式,可把惯性制导系统分为平台式和捷联式两类。我们先看平台式,平台式惯导系统的测量装置一般安装在弹体内部的常平架上。这种制导系统的测量条件较好,控制系统的运算量也较小,但重量和尺寸较大,适于大型飞行器。因此,洲际弹道导弹、潜地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和大型的运载火箭基本上都采用平台式惯性制导系统。左下图就是惯性制导稳定平台。

惯性制导稳定平台

微型光纤陀螺仪

还有一种叫捷联式的测量装置,它直接安装在弹体上,而不是装在常平架上。它省去了惯性平台,制导系统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可靠性也较高,这是它的优点。因为测量装置直接装在弹体上,就随着弹体在颠簸、翻滚,坐标系就经常的在变,需要高速大容量的计算机对运动参数进行实时的坐标变换,才能获得所需的制导数据;还要克服测量装置直接承受的弹体振动、冲击及角运动带来的动态误差。现代战术导弹多采用捷联式惯导系统,惯导系统的英语简写INS。右上图是一种捷联式的惯性测量装置——微型光纤陀螺仪。(来源: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