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收藏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武夷山玉女峰

自然伟力造武夷

三三碧水九曲溪,六六奇峰三十六

武夷山水天下奇,千峰万壑皆如画

奇山秀水不仅是武夷山最动人心弦的景观特征

更蕴藏着造就山水生境那摄人心魄的自然伟力

很久以前,武夷山没有山

这里,只是一片汪洋大海

时间来到距今约2亿年的中生代

燕山运动引发了火山的剧烈喷发

熔岩横流,形成了众多褶皱断裂山地

以及串状分布的断陷盆地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武夷山断裂

中生代这一挪移乾坤的地壳运动

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地貌格局

也奠定了武夷山的基本骨架

使得变质岩与火成岩

遍布于整个国家公园之内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晒布岩

岩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影响明显

武夷山西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

基本都是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构成

而东部的红色砂页岩地区

则往往发育较宽的谷地和盆地

随后奇妙的事情上演了

盆地不断沉降,水系于此聚集

流水冲向低洼处,带来了大量的石块和泥沙

堆积成几百甚至上千米厚的岩层

随后的地质历史时期里

气候开始变得炎热干燥

在强烈的氧化作用下

碎屑物中的铁元素变成了红色的氧化铁

并在持续的沉积过程中不断扩散

将沉积物逐层侵染成瑰丽的红色

于是在“崇安—泰宁—石城”和“建瓯—永安—上杭”这两条大断裂带上

一连串的红色盆地纷纷发育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大王峰

时过境迁,距今约6500万年前

地球进入新生代

喜马拉雅运动席卷亚洲大陆

福建西部的地壳开始抬升断裂

红色盆地中的赤石群地层

被营力生出无数的节理和裂隙

并被抬升至侵蚀基准面之上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

流水侵蚀,以及基岩风化和重力崩塌

伟大的自然雕刻家给予的创意

造就了多变山形,奇丽岩壑

玉女峰亭亭玉立

大王峰雄伟挺拔

鹰嘴岩振翅欲飞

秀拔奇伟的形,层峦叠嶂的势

共同塑造出武夷山脉多彩多姿的丹霞地貌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九曲溪

山形得益于水势,山形也助长了水势

武夷山屏阻了来自北方的寒流

更截留了来自东南海洋方向的水气

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提供了丰沛的降水

造就了山间迂回曲折的水系

奔涌隳突间,形成无数流泉飞瀑,溯回湍滩

以山水相融的九曲溪为代表

碧水纵横环绕,

与丹山共同构筑了一方山水胜境

万千生命共蕃息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东部

是天下闻名的风景名胜区

绮丽山水,如画峰壑

造就了武夷山的景观底色

而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西部

是物种繁盛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系统完整,成为万千生命共同蕃息的世外桃源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原生性阔叶林带

武夷山的植物

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

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所有的植被类型

也造就了类型多样生态系统

更构成了“一山多景”的奇特风貌

从植物物种来看

有记录高等植物269科2799种

(包含亚种、变种)

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以及数量庞大的被子植物

这些植物物种丰富度极高

有大量的亚热带物种

也有物种从北方温带展布而来

还有物种从南方热带延伸至此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香炉峰

在动物物种方面

共记录野生脊椎动物125科558种

占福建省野生脊椎动物的1/3

作为“鸟的天堂”

这里栖息分布的鸟类占全国种数近1/4

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譬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和中华秋沙鸭等

作为“蛇的王国”

这里蛇类种数达58种,占全国种数1/4强

这里还是“昆虫的世界”

昆虫种类多达6849种,约占中国昆虫种数的1/5

全世界总共34个目的昆虫,这里就能找到31个

其中金斑喙凤蝶,被誉为“蝶中仙子”

珍惜程度堪比大熊猫

成为唯一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蝶类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金斑喙凤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得益于复杂的地质地貌和微观气候条件

武夷山也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类群

以及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的“避难所”

亿万年来,近千余种中国特有物种种群在此繁衍

其中的21个古树群

是极其珍贵的自然遗产

也成为人类活动和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

作为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武夷山有许多特有物种

在高等植物中,武夷山有27个中国特有属

以这里为模式产地的植物也已达91种

武夷山鳞毛蕨、武夷山玉竹、黄岗山鳞毛蕨

崇安鼠尾草等、福建天麻……

许多动物也是武夷山的独有生灵

崇安髭蟾、崇安斜鳞蛇、挂墩鸦雀、雨神角蟾……

山林湖沼,众多两栖、爬行类和昆虫的动物新种

在这里被人类发现认知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挂墩鸦雀(武夷山模式标本产地种)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物种资源

使武夷山成为中亚热带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

世界级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

儒释道圣遗文脉

武夷山不仅是碧水丹山的自然遗产

更是星河璀璨的人文圣地

千年岁月,万众神往

无数文人墨客、先师鸿儒

共同造就了这座儒释道三教名山

留下了不朽传奇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华东屋脊——黄岗山

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

公元1193年

武夷山迎来了南宋双星

一是人中之龙,一是文中之虎

63岁的朱熹和53岁的辛弃疾同游武夷

泛舟九曲

枫叶摇红,溪潭转碧,山水如诗如画

半生风雨,一世情怀,共付碧水丹山

新儒学的开创者朱熹

是格物致知的理学大师

以朱子理学影响后世八百年

隐居讲学武夷山,鞠躬尽瘁付半生

朱子理学在武夷,弘扬光大,功炳千秋

豪放词宗辛弃疾

是情义满怀的书生,也是豪气干云的将领

“少年狂突入金营,生擒叛逆张安国“

纵横沙场二十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然而中年遭到弹劾,从此赋闲二十年

英雄热血,无用武地,于是“可怜白发生”

忧国忧民的朱熹,与弟英雄相惜,增暮年悲叹

报国无门的辛弃疾,与兄肝胆相照,添知己慰藉

唱和之间,二人吟赋《武夷棹歌》各十首

武夷山间星河诵

九曲溪上成绝响

坎坷人生路,“雨打风吹去”

题壁“第一山”,遥看天游峰

南宋诗人陆游年迈之际,居于武夷

看到武夷山的天游峰壁立万仞

喟叹武夷之胜尽在其中

彼时的山水胜景,抚慰着陆游一生的创伤

身在红尘何烦忧?

陆游将遗憾化为镜中白发

飘逝于武夷山的山水之际

又四百年后

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武夷山

一生弃绝功名、志在四方的旅行家

被武夷山绝美的风光所倾倒

他躬身探访武夷,足迹遍布峰壑

写出了《游武彝山日记》

在徐霞客的著述中

地形地貌、生境水文、风景名胜抒写得淋漓尽致

武夷山藉此声名隆盛、誉美远播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武夷山之韵在山,在水,也在人

秦汉以降,武夷山云集了各地名流、羽士、禅家、道者

隋朝彭迁,唐代陆羽,宋代范仲淹、苏轼

时至近代,依然无数文人墨客倾慕寻访,留下影迹

所以无论是遗址星落的历代书院

还是凝结古代书法艺术的摩崖石刻

或是道教第十六洞天那60多处保存完好的宫观寺庙与遗址

乃至于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之上

3800多年历史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

灵山秀水的文化积淀

承载的是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

更是厚重渊远的历史文明

三才和谐共此生

科普自“游”行 | 碧水丹山 生命奇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

雨后桐木

武夷山

不仅是碧水丹山的生命奇境

拥有悠久辉煌的人文历史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典范

只譬如“茶”一字,就是“人在草木中”

选育品饮,我与草木亲,同为自然友

武夷山的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正山小种红茶和武夷岩茶享誉世界

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武夷山开创了“万里茶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传奇

也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高山流水,知音无限。群峰成林,层峦千里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

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

中国人又赋予了武夷山旷达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

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建立在世界双遗产保护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国家公园

天造地设武夷山,由碧水丹山,创生命奇境

承载了灿烂的历史人文遗产

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END·

资料来源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官网

文字:阅岳,中国地质博物馆工程师,《地球》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

评论
虚心学习的小学生
少师级
美丽的国家公园———武夷山。
2024-03-16
科普5d5135acc689c
太傅级
武夷山不仅是碧水丹山的生命奇境,拥有悠久辉煌的人文历史,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典范。
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