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4·2世界自闭症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

康复科普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打造权威、专业、实用、便捷的网络化科普平台
收藏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特点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2013年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将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病、非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及Rett综合征等多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亚型统一归为了孤独症谱系障碍。调查显示,由于ASD患者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每个患者及其家庭所需的终生社会成本高达140~240万美元,考虑到逐年上升的患病率,社会成本无疑是巨大的。通过明确ASD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有助于对ASD患者的精准识别和干预,从而减轻社会负担。

一、ASD的发病机制

1.环境因素

妊娠早期,胎儿神经系统快速发育,此时若暴露于部分药品或具有神经毒性的化学制剂时,孤独症的患病风险会增加。例如,妊娠早期接触镇静剂、丙戊酸钠或米索前列醇时,孤独症风险可能会增加。某些杀虫剂的应用,以及环境中的重金属、多氯化联苯、多溴联苯醚等高神经毒性物质,也可能会使接触者产生发育障碍及孤独症。

2.遗传因素 尽管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在ASD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作用依然需要重视。

近期针对同胞儿童的调查发现,ASD存在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性,年长儿童确诊ASD后,后续出生的儿童患病率最高可提升至20%。同时,对双胞胎ASD患病的分析显示,仍有64%~91%的ASD风险源自于遗传因素。目前,ASD风险基因已筛查出上千条,例如,Fmr1基因突变可能与触觉敏化有关,Shank3基因和ASD患者刻板行为相关等。

3.神经递质与脑发育异常

ASD个体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的问题。

例如:

γ-氨基丁酸(GABA)具有抑制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在感觉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ASD患者脑内,尤其是岛叶部分的浓度升高与AS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近期的研究显示,布美他尼(利尿药)通过调节GABA的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5-羟色胺也与ASD患者部分症状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联系。动物研究中显示,发育早期过多接触5-羟色胺会减少脑内5-羟色胺受体的表达,从而降低了5-羟色胺的敏感性。扣带回区域结合5-羟色胺减少会引发ASD患者的认知症状,而刻板动作与重复行为的出现也与丘脑区域摄取5-羟色胺减少相关。

二、ASD的诊断

ASD的诊断较为复杂,由于不同患者间病因异质性较大,诊断标准往往是功能性的。

ASD的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标准:

1.患者持续存在全方位的社交障碍,超过了发育迟缓带来的社交障碍的必要限度。患者同时出现社会情感互动缺陷、用于社会交往的非言语交流行为欠缺,且存在建立或维持与其发育水平相符的人际关系(不包含抚养者)缺陷。

2.存在重复、狭隘的行为方式,并满足以下行为的两项:

(1)语言、动作或物体运用刻板或重复;

(2)过分坚持某些常规或一些仪式性行为,或过分抵触行为的改变,例如坚持吃某种食物或重复某些提问;

(3)兴趣狭隘,主要表现在异常的关注度及强度上,例如对物品的强烈依恋;

(4)对感觉刺激的异常反应,例如对痛觉麻木,或对某些特定声音出现剧烈的负面反应。

3.儿童早期起病。但由于有时社交需求尚未超过患儿的社交能力,早期症状可能会不典型。

4.日常功能受限。由于上述症状的共同作用,患者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风险基因达上千条,这就导致具有相同症状的患者可能在病因上千差万别。基因突变可引起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脑的正常发育,产生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等神经发育疾病,故其诊断通常建立在对特征性症状的判断上。

目前,对一些共性的发病机制探索已有很多成果出现,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药物治疗探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最终能够摆脱“孤独”,重返家庭与社会。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傅级
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