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隔壁大爷有痛风,竟然不敢吃豆腐!到底能不能吃?

营养师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师、注册营养技师,粉碎健康谣言。
收藏

「痛风」被人称为不死的癌症,患上了痛风会很痛苦,但是却不会因它丢命。痛风发作期的时候,哪怕是一阵微风吹过,都能把人痛的龇牙咧嘴,如刀割一般。

虽然现在人们饮食中可选择的食物很丰富,但是多数人的饮食并不均衡,特别是大鱼大肉、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普遍存在。某些人为了博人眼球,在各个平台上演「吃播」、「喝播」,更有网友发布一次性挑战喝10瓶烈酒的视频,甚至有人喝播过程中呕吐。

随之而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发胖、高血脂,糖尿病,胃病,也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春季是痛风的高发季节,很多人为了避免痛风发作,连豆制品都不敢吃。

得了痛风,真的就不能吃豆制品了吗?

01 痛风是怎么得上的?归根结底:胡吃海喝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以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是常见,近几年来,我国患病的人数也不少。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80%来自于体内正常的分解,20%来源于饮食。

正常情况下,尿酸可以通过肾脏、肠道和皮脂腺排出体外;可一旦胡吃海喝后,身体机制出现问题,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就不平衡了。这会引起尿酸在体内蓄积,使得尿酸结晶在软骨、软组织、肾脏、关节处堆积,从而产生红肿和刺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风。[1、2]

根据我国目前最新的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可知: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SUA)浓度>420μmol/L,无论男女,就可以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同时,如果按照下表累计分值≥8分即为痛风。[3]

▲图:文献截图[3]

02 我国现状怎么样?发病率:不低!

一项纳入44项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2000~2014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痛风患病率为1.1%,并呈现上升趋势。[2]看来,我们真的要对这“不死的癌症”足够重视起来了!

既然饮食对于患上痛风和痛风的严重程度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力,那么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食物碰不得,就真的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豆腐,痛风患者还能吃吗?

03 有痛风能不能吃豆腐?能!

大多数植物性食物的嘌呤含量都要比动物性食物低,但是也有一部分植物性食物嘌呤含量偏高,比如豆类、菌类、菠菜等。其中豆类食物比如黄豆、绿豆、黑豆、红豆的嘌呤含量分别为218mg/100g、196mg/100g、170mg/100g、156mg/100g。而我们常吃的蔬菜,比如大白菜、黄瓜、番茄的嘌呤含量分别为:14mg/100g、11mg/100g、17mg/100g。[4]

相比之下,豆类的嘌呤还真的挺高的。不过,即便是这样也不用太担心。

有研究显示:食用豆类可能不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反而可能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2]并且还有研究对752名65岁以上的男性老人研究发现:减少大豆的摄入,则可能会增加高尿酸血症和慢性肾病的发病率。[2]

如果你实在担心,那么可以选择吃豆制品,而不是吃完整的豆类。比如豆腐、豆浆、腐竹,甚至也可以吃豆子发芽后的蔬菜,比如绿豆芽、黄豆芽。它们都是豆子进一步加工后得到的食物,在加工的过程中,经过了浸泡等多道工序,嘌呤会流失掉一部分,因此含量会大大降低。

黄豆的嘌呤:218mg/100g

北豆腐嘌呤:68mg/100g

豆浆(20%,无糖)的嘌呤:63mg/100g

甜豆浆的嘌呤:29mg/100g

腐竹的嘌呤含量稍微高一些,为160mg/100g。

绿豆芽嘌呤:11mg/100g

黄豆芽嘌呤:29mg/100g

其中,豆浆的嘌呤含量与稀释程度有关,我们平时在早餐店买到的豆浆,由于水分含量偏高,其实纯豆浆的浓度很低,嘌呤含量也就更少了。

因此,痛风患者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疾病和严重的肾病,是可以吃豆制品的。吃多少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25g大豆即可。[5]

这相当于豆制品中的50g豆腐丝(女性一拳头)、50g豆腐干(女性一拳头)、100g北豆腐(5个麻将块大小)、150g南豆腐、200g内酯豆腐、400g豆浆(10%浓度)。

04

有痛风得注意这7点

饮食上:

① 不吃动物肝脏、贝类海鲜。

② 不喝肉汤、火锅汤。

③ 不饮酒、不喝甜饮料。

④ 限制食用红肉,比如猪牛羊肉。

⑤ 充足饮水,每天2000mL以上。

运动上:

①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痛风患者每周保持大于等于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

②要量力而行,不要做剧烈运动。

总结一下: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发痛风的重要因素,健康人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被痛风折磨。

已经患有痛风的人们,更要注意饮食的选择,避免因控制不好病情而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比如肾结石、慢性肾病等。

参考文献:

[1]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M].科技出版社,2009

[2]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3]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世界中医药.2021.16(2):183-189.

[4]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作者 | 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注册营养师 注册营养技师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审核 | 宋 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本文首发于“科学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