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雨季野生蘑菇疯长!警惕“蘑菇宴”变“中毒宴”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雨季来临,近期持续降雨,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误食野生蘑菇导致中毒的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多。近日,湖南旺旺医院急诊医学科同时接诊了因误食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的老两口。爷爷回忆早上七点左右食用了家人在圭塘河附近采摘的野生蘑菇(经鉴定为毒蘑菇“大青褶伞”,见下图),约3小时后开始出现剧烈呕吐、头晕等症状,随即被送往我院救治。

(▲图为食用的毒蘑菇“大青褶伞”)

急诊医学科王晶医师接诊后,结合病史高度怀疑蘑菇中毒,立即上报科主任并启动科内快速反应机制。迅速为患者进行采血、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同时给予积极的补液、口服甘露醇导泻、活性炭吸附毒素、静脉注射呋塞米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急诊团队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随后转入消化内科进一步治疗。

科普知识:

我国约有1130种毒蘑菇,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大概有10种。因为其分布广、容易采集等原因,日常生活中毒蘑菇中毒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如何识别毒蘑菇、了解毒蘑菇中毒症状及急救措施、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有毒蘑菇具体有哪些特征?

有毒特征之一:颜色鲜艳

有毒菌特征之二:有菌环、菌托

有毒菌特征之三: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有毒菌特征之四: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

二、蘑菇中毒分型及主要症状有哪些?

1.胃肠道型: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较好,但中毒严重的也会引起死亡。

2.神经精神型:主要表现为精神兴奋、精神错乱、精神抑制、头晕、幻觉、抽搐等症状。

3.溶血型: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可于短时间内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腰背疼痛、面色苍白、全身虚弱无力等。

4.肝肾损害型:严重的可导致肝肾脑心等重要内脏的损害(尤其是肝脏的损害),使病情迅速恶化,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2日内死亡。

三、误食毒蘑菇后如何应对?

1.出现不适立即拨打120,尽快就医;

2.等待救援时,清醒者可饮用温水催吐,昏迷者可协助其取侧卧位,防止误吸;

3.保留蘑菇样本或呕吐物,有助于相关部门进行毒物种类的鉴定及后续的对症治疗;

4.避免自行用药,禁用偏方(如绿豆汤、金银花等)。

四、民众如何防范?

1.不采摘、不买卖、不加工、不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

2.认真刷洗干净,烹调时要炒熟煮透,不要将多种菌子放在一起混炒;

3.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菌子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急诊医学科 游雅婷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封面图为版权图,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评论
周美华ZMH
学士级
众所周知菌类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在食用时一定要仔细辨别,通过科普知识学习掌握识别食用菌和有毒菌的方法,千万要防止误食有毒菌类,以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025-07-02
尖刀情怀永远跟党走
大学士级
夏季温高雨多利菇长,不要为了尝鲜在野外乱摘菌。特别是是毫无识别能力的群体千万不要去碰。想吃就到正规商店去购买,现在的菌类品种繁多,应有尽有,可避免菌类中毒事件发生!
2025-07-02
点亮科技梦想
少师级
雨季野生蘑菇大量生长,其种类繁多,部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难以辨别。随意采摘食用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这警示我们,对待野生蘑菇需保持警惕,不随意尝试,不抱有侥幸心理,守护自身与他人健康安全。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