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本年度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将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充分运用自身所拥有的科普资源,充分发挥公共科普服务职能和科普示范作用,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基地全年开放天数220天,共接待研究生、本科生、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受众群体共计约1000人次,各类科普活动10余场。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2023年基地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5次,服务学生800余人次。活动均取得较好效果。
2023年3月19日,齐齐哈尔自然科学中心组织各校青少年学员共50余人,来到生命科学馆参观研学。通过科普基地讲解员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员了解了大自然生命的奥秘,重点了解鸟类的分类、繁殖、生活习性、迁徙特点等,让学员了解自然,融入自然。
2023年5月30日上午,市瀚睿中学和市第二十中学分别组织师生共380余人,参观了齐齐哈尔大学西校区和生命科学馆。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知自然、崇尚生命,让同学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人类生命之奥秘,体会生命之珍贵,获取知识,启迪灵思。
2023年9月15日下午,齐齐哈尔大学附属高中师生共350余人,参观了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馆。此次活动在高一新生中展开,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副院长李珊珊接待了来访的老师和同学,学院副教授、科普讲解员周瑶博士分批次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为学生普及生物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培养科研兴趣,让同学近距离感受生命的美丽与珍贵,从而促进同学们更加尊重生命、珍爱健康、保护自然。
2023年10月20日下午,市民族中学师生50余人在副校长那金秋的带领下,参观了生命科学馆。同时一起参加参观活动的还有我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研一学生20人,合计70余人。学院副教授、科普讲解员周瑶博士分批次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再一次为现场的师生传播了科学思想、普及了科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2023年5月-6月,利用全国科技活动周契机,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共筑地球美好家园”为科普服务宗旨,举办了多场科普活动。
2023年5月29日,联合龙沙区山姆大叔幼儿园举办了“科普向未来,科普从娃娃抓起”主题活动,接待山姆大叔幼儿园学前儿童及老师50余人参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专家和科普讲解员为小朋友们介绍了陆生动物、水生动物、飞禽等8个展区,讲解针对幼儿特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启发了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了幼儿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性认识。
2023年5月23日,联合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科技教育讲师团,开展参观科普场馆、科普宣讲、宣传资料发放等活动。学院党委书记于天飞、院长王志刚、副院长陈钦华、教学副院长李珊珊、生物科学专业主任刘丽杰现场参与了活动互动,对基地科普资源进行了展示与相关介绍,让科普“具象化”,让科研平台和科学实验“看得见、摸得着”,使大家近距离体验了科学研究的神奇魅力,拓展了第二课堂渠道,为学生普及生物学知识、进行生物学实验、开展科创活动提供了特色场所,丰富了科技教育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也拓宽了学校科技教育新路径,利于深化教师科技素质的提升。
2023年6月16日上午,联合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河市林业科学院单位举办科普交流活动。各单位领导和科普专家在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副院长高美玲的陪同下参观了生命科学馆。领导和专家们分享了宝贵的科普工作经验,对我校生命科学馆的建设和运行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标本的种群分布、制作维护以及在科学普及、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3年10月24日围绕全国科普日主题,联合黑龙江职业学院举办科普活动。与黑龙江职业学院“齐齐哈尔、大庆‘两市四校’专题调研团”就科普工作进行了座谈。座谈会后,调研团一行在校团委副书记计红及院党委副书记顾长海的陪同下参观了科学馆。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组织教师广泛搜集素材和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微课视频,编辑制作科普视频资料、制作科普宣传动画40余个(部),丰富了教学内容资源和科普资源;鼓励教师参与编写教材、科普教材和读物,运用科普宣传挂图、图书、视频、宣传册、网站等多种手段,采用讲座、培训、竞赛、咨询等多种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科技节和大学生挑战杯活动等主题性科普教育活动。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科普基地与本市重点中学签订研究生创新培养合作协议;加强与扎龙自然保护区、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黑龙江林业生态科学院的科技协作,联合指导和推动区域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推广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北大仓集团公司、齐齐哈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供志愿服务,努力营造“大联合、大协作”科普工作格局。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科普基地现有科普人员22人,人员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病理学、林学等多个领域,根据科普活动不同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普教育服务。
二、特色工作
(一)扩充科普队伍,培养高素质科普人才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黑龙江省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批省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平台,以生命科学和生态环保知识的普及与推广为主旨,具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科普展教资源,培养专、兼职的讲解员,对于科普知识的传播、推广及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年度,科学馆科招募教师科普宣讲员2人,大学生科普宣讲志愿者3人,并于2023年3月21日对新入职的科普宣讲人员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由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周瑶副教授主讲,多位科普专家分别进行了全过程示范讲解、讲解技巧及受对参观群体解说技术等内容,使新讲解员初步了解了生命科学馆的基本信息,掌握了讲解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以专业竞赛为载体,不断丰富科普活动
2023年度,科普基地积极按照中国科协有关精神,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通过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向广大群众进一步宣传生命科学知识,并通过组织开展景观设计、花艺、“三笔字”等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不断丰富科普活动形式。
2023年5月16日下午,齐齐哈尔大学第二十五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第十二届插花花艺大赛作品展在学校守正楼阳光大厅举行。除本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科普工作人员外,招生就业处处长杨国志、校团委书记罗宵、校团委副书记计红、马小华及其他学院相关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和插花花大赛作品展。本次插花花艺大赛以“花寓佳节”为创作主题,邀请齐齐哈尔地区插花爱好者和在齐高校学生,以插花与花艺设计形式展现节庆文化,大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共收集参赛作品32组,每组作品表现一个节日。根据大赛主题,分成两个设计模块,分别为现代花艺设计类和中国传统插花类。现代花艺设计类,体现了参赛者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了爱国精神和追求创新卓越的理念;中国传统插花类,传承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展示了瑰丽的花卉文化和艺术美学,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智慧。
2023年6月7日-6月11日,在西主教学主楼阳光大厅隆重举办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生物黑板画、三笔字”作品展。6月7日下午,举行了开幕式,校教务处处长刘省非,学生处处长杜海权,团委书记罗霄,我院党委书记于天飞,院长王志刚,党委副书记顾长海,副院长陈钦华、李珊珊,生物科学专业系主任刘丽杰、生物绘图及三笔字课程负责人吕建伟老师出席了开幕仪式。
此次作品展的成功举办,既完成了科普宣传工作,同时又体现了我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同学们增强继续锻炼提升自身的教师技能的信心,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理论实践双行的生物教师。
2023年10月25日下午在西二区生命楼举行第四届植物标本制作大赛,我院付学鹏老师进行作品评审,我院学科部同学协助大赛进行。参赛同学积极准备本次大赛,以身边常见植物为材料,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制作出各式各样标本参赛。付学鹏老师从整体标本制作上向参赛学生予以肯定,又逐一对参赛作品进行分析并围绕参赛作品质量和细节处理情况进行打分,由学科部同学在旁进行分类及记录,最终确定30名参赛获奖人员。此次大赛既深入贯彻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的认识,鼓励同学们掌握制作植物标本的技能,同时激发同学们探究生命、热爱自然的热情,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为我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不足
(一)科普形式相对单一,许多科普内容较为枯燥,难以被一般公众所理解且失去兴趣了解。
(二)科普活动开展范围较为局限,多数仅限于本地区,未能拓展科普品牌影响,为更多群众提供科普服务,扩大科普受益面。
(三)科普资源不足,科普传播能力、传播的技巧需要完善,同时科普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了科普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建议
(一)举办各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交流活动,学习其他基地的优秀案例,不断互相促进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
(二)希望科协能牵线搭桥,提供更多契机加强基地和省级、全国各类协会、学会等科技单位的合作交流,联合举办影响范围更广、受益面更大的科普活动。
(三)希望科协等相关部门给予更高的科普经费支持,并组织开展科普人员能力培训,提升科普工作者科普服务能力和科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