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就懂丨痒在脚趾,祸及全身:别让“小毛病”脚气引爆丹毒危机

科普中国
原创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78岁的邻居李爷爷怎么也没想到,一双“老烂脚”竟会让他住进了医院。前几日下午,碰到李爷爷时,老人家还给我嘀咕:“你说我这脚气啊,几十年的老毛病了,右脚这几天又红又肿,小腿有点红,感觉还有点发烧,快给我看看,没啥大事吧!”看着老人家又红又肿的右脚及布满红斑的小腿,我心里一惊:“李爷爷,您这脚气引发丹毒了,需要赶紧住院治疗。”

果不其然,家人送医就诊后,医生诊断其为“丹毒”——脚气埋下的“隐形炸弹”终于爆炸了。这个由脚气引发的急性感染,让原本硬朗的老人住进了病房。

从“痒”到“痛”:脚气如何招来丹毒?

李爷爷的脚气(学名称“足癣”)是最常见的一种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疾病,常发生在足底、趾间,表现为水疱、浸渍、角化、脱屑,常伴明显瘙痒,具有传染性。但李爷爷总以为脚气是“小毛病”,“忍忍就好”,常忍不住抓挠止痒,殊不知抓破的微小伤口,成了细菌(尤其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入侵的“大门”,引发丹毒。

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淋巴管感染,就像火苗顺着导火索蔓延。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边界清晰,常伴随发烧。若延误治疗,细菌侵入血液,可能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丹毒住院救治:与“红肿热痛”抢时间

系统治疗:抗生素精准打击

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丹毒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可恢复正常,但患者仍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防止复发。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

关键提醒:丹毒治疗需足疗程(通常10-14天),擅自停药易复发。

局部治疗:患处“冷处理”

局部可用硫酸镁、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依沙吖啶溶液冷敷,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家庭护理要点:

- 红肿期严禁热敷(加重炎症);

- 可用凉毛巾或冰袋(包裹毛巾)冷敷;

- 消毒范围需覆盖红肿边缘外2cm。

抬高患肢+绝对制动

李爷爷的病床支起了“脚架”——用软枕将右脚抬高至30度,加速淋巴回流。护士严禁他下床活动,连上厕所都要轮椅代步。

原理:下肢下垂时血液淤积,会加剧肿胀和疼痛。

日常护理4大原则出院不留“祸根”

规范用药治脚气,坚持“真菌清零”

- 外用抗真菌药(具体用药遵医嘱)需持续2~4周,药膏涂抹至周围2cm正常皮肤;症状消失后继续用1周;

- 严重脚气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如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 家里有一人患了脚气,要彻底治愈,以免传染给家人。

穿鞋有学问:给脚“呼吸权”,保持足部干爽

- 洗脚后彻底擦干,包括趾缝;

- 选前掌宽松、脚码适宜、带防滑条的鞋子;穿透气鞋袜(棉袜+露趾鞋最佳),雨天勿长时间穿胶鞋;定期换洗鞋子,每天更换袜子,鞋子放在通风向阳处,保持鞋袜干燥;

- 脚趾甲剪平,避免嵌甲引发感染。

杜绝“危险动作”

- 忌热水烫脚、盐水泡脚(刺激皮肤加重破损);

- 忌用手撕扯脱皮、用力搔抓(易带菌传染);

- 忌乱涂“偏方”(如醋、生姜、大蒜),可能加重感染。

饮食助攻:增强免疫力

李爷爷的食谱里多了鸡蛋、鱼肉和牛奶。营养师强调:蛋白质是修复皮肤的“砖块”,维生素C能增强屏障功能。

忌口清单: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警惕!这些信号可能是丹毒前兆脚气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立即就医:

1. 脚气区域出现红肿、灼热、疼痛;

2. 小腿或脚踝出现“地图样”红斑,边界清晰;

3. 突发寒战、高热(体温>38.5℃);

4. 局部淋巴结肿大(如腹股沟)。

李爷爷的“保脚”新生活

- 每天用温水(38℃左右)泡脚,趾缝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干;

- 随身携带抗真菌药膏,痒了就涂,再也不挠;

- 每周暴晒鞋子,用紫外线灯消毒拖鞋。

他说:“以前觉得脚气是小事小毛病,现在知道它厉害起来像颗定时炸弹!”

专家提醒

小病不“小视”!

脚气看似寻常,却是丹毒、蜂窝织炎等严重感染的“导火索”。脚气不是“老年标配”,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及年轻人长期穿球鞋、汗脚者也需加强警惕。

健康无小事!

当老人说“脚气犯了”时,请多问一句:“有没有红肿热痛?”这份关心,可能就是拦截严重感染的关键防线。守护双脚,就是守护全身健康!

作者:孔令红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主管护师

审核: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鲍荣凤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评论
美好时光🇨🇳
学士级
李爷爷因长期脚气引发丹毒住院,揭示了脚气的潜在严重性。脚气(足癣)是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通过抓挠导致微小伤口,细菌入侵引起丹毒。丹毒需及时用抗生素治疗,并结合局部冷敷和抬高患肢。家庭护理包括规范用药、保持足部干燥、避免刺激皮肤和增强免疫力。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专家提醒,小病不可轻视,脚气可能引发严重感染,需加强警惕。
2025-06-14
科普683d747f703d4
儒生级
脚气看似寻常,但却不容小觑,学习了
2025-06-14
科普683861344690b
儒生级
防患于未然
202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