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心脏病常被视为男性的“常见病”。然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同等甚至更隐蔽的威胁。由于女性ACS在发病轨迹、风险因素、症状表现乃至诊疗过程上都有其独特性,提高认识对于及早发现、正确救治和有效预防至关重要。
患病风险轨迹
年轻女性在雌激素的天然庇护下,ACS发病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但这层保护并非牢不可破。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在更年期后,女性体内的保护性激素水平下降,发病率会显著攀升,最终甚至可能超过男性。一旦发病,女性患者往往面临更高的院内死亡风险,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更高。因此,任何年龄段的女性都不应对心脏健康掉以轻心。
超越“三高”的独特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这些传统危险因素,对女性心脏的危害同样严重。但女性还需面对一些专属的“心”事:
·社会期待和家庭责任常常让女性承受着叠加的心理与职业压力,这种持续的压力状态悄然侵蚀着心脏健康。而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常肩负多重角色与压力,这无形中又为心血管健康增添了额外的负担。
·不良生活习惯中吸烟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破坏力较男性更为惊人。同样,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未来发生严重心脏问题的风险远高于男性患者。
·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这些疾病会显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更差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女性同胞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仅关乎生育问题,更易引发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为心血管健康埋下隐患。乳腺癌幸存者也需特别关注心脏,某些抗癌治疗可能带来长远的心血管影响。
·女性同胞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的围产期,是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高风险期。其中,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导致孕产妇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且凶险的病因。
症状隐匿,诊断需更细致
女性ACS的症状常常不够“典型”,这是导致延误诊断的关键。胸痛虽然仍是常见表现,但相当多的女性患者会主诉呼吸困难、难以缓解的极度疲劳、恶心呕吐、肩背或下颌疼痛,甚至仅仅是“胃部不适”或“烧心感”,这些症状可能在休息时或轻微活动时出现,而非仅在剧烈活动后。这些模糊不清的表现极易被误判为焦虑、消化不良或更年期症状,错过宝贵的救治时间窗。
对女性患者疾病诊断,应更加细致
·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标准”,肌钙蛋白在女性体内的基础水平通常低于男性。沿用统一的诊断阈值,可能导致一部分女性心肌损伤被漏诊。
·约半数女性ACS患者在冠脉造影中可能显示“没有严重堵塞”。这绝不代表无事发生!其背后往往可能隐藏着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血管痉挛,或是之前提到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此时,需借助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更精密的影像学检查,才能拨开迷雾,明确真正的病因。
优化治疗
治疗层面女性患者有时未能获得与男性同等及时和充分的救治机会,这种现象被称为“治疗差距”(Treatment Gap)。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在接受再灌注治疗(如冠脉介入手术-PCI)这类救命手术的比例相对较低,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也往往更长。其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女性发病年龄可能更大(伴随疾病更多)、对症状的忍耐或误判导致就医延迟,以及临床中对女性非典型症状的警惕性有时不足。数据同样表明,女性接受搭桥手术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此外,女性患者在出院后坚持长期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也面临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医生正在积极努力弥合这些差距:微创手术技术(如经桡动脉PCI)的普及、抗凝药物方案的优化,都在不断提升女性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男性一致(如抗血小板药、他汀类),但医生会更精细地评估每位女性的个体情况,如出血风险、年龄、体重和肾功能,以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预防为先,管理为重
·知晓风险,定期筛查:
绝经后女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病的女性、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接受过乳腺癌治疗的、以及吸烟(包括被动吸烟)的女性,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监测,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甚至心脏负荷试验等)。
·积极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是保护心血管最有力的行动之一,同时严格限制酒精摄入;优选地中海饮食模式,丰富餐桌上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和深海鱼类,严格限制盐、糖和不健康脂肪;将规律运动融入生活,每周保证足够的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游泳、跳舞),打断久坐习惯;给心灵减压,学习并实践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正念呼吸、瑜伽),建立稳固的亲友支持网络,主动为心灵“松绑”。再次强调年轻并非“豁免牌”,近年来,年轻女性(如<55岁)心梗发病率呈现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滥用减肥药、不当使用避孕药等,都对心脏构成潜在威胁。
·关注特殊时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尤其是在怀孕中后期或产后不久,若突发剧烈的、撕裂样的胸痛,这种疼痛常向背部或颈部放射,必须刻不容缓紧急就医,排除凶险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如诊断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治疗策略常以保守治疗为主,因为血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自行愈合,需要长期的专科随访,密切监测胸痛等症状变化。孕期及产后女性,怀孕期间应加强血压、血糖等可控风险因素的管理。若不慎发生ACS,需要产科、心内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同时保障母婴安全。产后阶段同样不能放松对心脏的关注。
结语:
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绝非小事一桩。它独特的发病模式、复杂的风险因素、多变且隐匿的症状表现,以及在诊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特殊挑战,都要求我们给予格外的关注。提升全社会对女性心脏健康的认知水平,是改善女性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基石。守护好“她”的心,关爱女性心脏健康,珍爱她的生命、拥抱美好生活。
作者:
朱林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主管护师
马芳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CCU副主任护师
夏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副主任护师
审核:沈建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