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桥梁。值此2025年全国爱眼日之际,今年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以“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我们聚焦“小儿近视防控、中年干眼防治、老年眼病管理”三大领域,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守护各年龄段人群的视觉健康!
护苗行动:科学防控小儿近视,守护清晰未来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且低龄化。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高度近视更易引发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
医院眼科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坚实后盾!医院拥有专业的儿童眼视光团队和先进的检查设备(如电脑验光仪、生物测量仪、OCT等),致力于为孩子提供精准的视力评估和科学的防控策略。
中西医结合近视干预治疗措施非常多:如耳穴压豆、揿针、眼部穴位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结合规范的医学验光配镜(框架镜、离焦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应用等,可以提高视力并不同程度延缓近视进展,建议家长根据患儿自身近视情况选择不同的矫治措施。
眼科专家建议:
早筛查、早干预:建议3岁起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进行专业眼科检查(电脑验光、眼轴测量、视功能评估等)。
充足的有效户外活动(空旷、有绿植的大自然,多进行抛球类运动,至少2h,可累计时间);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学习、绘画、琴谱、乐高、积木等);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手机等小屏幕电子产品尽量避免,电视投影等大屏幕电子设备保持3米距离,日累计不超过一小时);
注意远眺,遵循20-20-20 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外 20秒);
坐姿端正(一拳一寸一尺):
学习时的光线充足(全光谱、高频不闪烁、500+Lux);
饮食均衡,少食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食物。
关爱“屏奴”:缓解中青年干眼困扰,焕发双眸活力
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空调环境干燥,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使得干眼症成为困扰广大人群的“时代病”。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质量。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和特色外治技术(眼部超声雾化、中药熏治、中药塌渍等),为饱受干眼困扰的中青年朋友提供个性化、舒适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中西医协同治疗: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干眼,可采用不同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案:
中药超声雾化/熏蒸治疗:通过特制中药方剂,直接作用于眼表,疏通经络、润泽目窍、消炎止痒,显著缓解干涩不适。
睑板腺按摩及物理治疗:疏通阻塞的睑板腺,改善油脂分泌。
针灸、眼外肌按摩治疗: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标本兼治。
眼科专家建议:
增加眨眼频率:有意识多眨眼,保证泪膜均匀覆盖。
调整用眼环境:避免空调风直吹眼睛,使用加湿器。
合理使用人工泪液: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低的人工泪液缓解症状。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维生素A的食物。
守护夕阳:重视老年眼病筛查,安享清晰晚年
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发病率显著升高。这些疾病早期可能症状隐匿,但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定期眼科体检是关键!建议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镜、OCT等)。
眼科专家提醒您认识常见老年眼病信号:
白内障:视物模糊、重影、眩光、色彩饱和度下降。
青光眼:眼胀、头痛(尤其晨起)、视力逐渐下降(晚期)、视野缩小;部分类型可无症状,需定期测眼压查眼底。
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物变形(直线变弯)、中心视力下降、视野中心暗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视力下降、飞蚊症增多、视物变形甚至失明。糖尿病患者务必定期查眼底!
爱眼护眼始于心,科学用眼践于行。在这个爱眼日,让我们共同关注眼健康,从今天做起,为自己、为家人点亮清晰美好的视界!
作者:谷新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治医师
审核:王养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眼科学科带头人、眼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