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先生因持续胸痛3天未缓解到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民医院就医,经检查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冠脉造影显示,其心脏前段支(心脏最重要的血管之一)中段99%狭窄,远端TIMI血流1级(TIMI 血流分级中,1 级表示仅有极少血流通过血管),前降支冠脉内有大量附壁血栓。该院胸痛中心团队反应迅速,胡先生入院后2分钟内即完成心电图确诊,并立即实施PTCA球囊扩张术。若非如此及时的干预,患者极可能因冠脉多支严重病变引发心源性猝死或大面积心肌梗死。
胡先生30岁,从他的病例能看出来年轻人心梗有三大特征:多支血管病变、血栓负荷重、进展还特别迅猛。
最新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30岁心梗患者占比从2000年的15%升至2020年的25%,相当于每 4 名心梗患者中就有 1 个是年轻人。
临床数据还显示,心梗的年轻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比中,吸烟史占87.6%,酗酒占64.3%,熬夜>3次/周占79.2%,高脂饮食占83.1%。
可以看出,吸烟与熬夜是心梗重要危险因素。胡先生就是因长期吸烟、熬夜,烟草中的尼古丁长期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显示,吸烟者心梗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倍-6倍。长期熬夜导致人的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成为心梗杀手。此外,高脂、高盐饮食(如外卖)易引发肥胖、高血脂,加速斑块形成。
年轻人心梗的信号和老年人不太一样。老年人一般是持续性胸痛,年轻人更容易出现短暂性不适,像活动后胸闷、胸痛,休息一会儿就缓解了。或者不明原因的牙痛、肩背痛;还有全身性预警,突然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心悸还伴有血压波动。就像胡先生这样的隐匿性进展,得注意了,超过50%的年轻患者因为忽视早期症状,耽误了就医,等入院的时候都已经发生多支血管病变了。
心梗救治关键在于把握“时间就是心肌”的原则。心梗后每延迟1分钟,患者约100万心肌细胞死亡。从急救到长期管理都得重视。急救要遵循“双120原则”,即胸痛发作立即拨打120,争取120分钟内开通血管。一级预防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必须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戒烟可使心梗风险在1年内下降35%,避免熬夜,每天保证7小时-8小时睡眠;同时要制定运动处方,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久坐。二级预防监测方面,30岁以上人群要进行年度筛查,包括血脂四项、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动态血压监测和心电图变化等。
年轻可不是健康的“免死金牌”,每一次熬夜和吸烟都像是在给心梗铺红地毯。从今天起,咱们都多听听身体的声音,别让心脏在沉默中“崩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