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我国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8%,居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很多人谈“肺癌”色变,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确诊肺癌时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但其实,肺癌并非不可预防,早期发现肺癌并非不可能。
为什么肺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早期的肺癌基本没有明显的症状,因为肺部的容积较大,所以压迫症状不明显。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
- 持续咳嗽:出现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反复干咳,常规止咳治疗后仍无法缓解,要引起重视。
- 痰中带血:间断性反复痰中带血或血丝痰是最具提示性的肺癌症状。
- 胸痛:部分病人出现胸痛,说明病变侵犯到胸壁或者胸膜表面。
- 呼吸困难:原发肿瘤扩展阻塞气道、引发肺不张或胸腔积液时,可能出现气短、胸闷、呼吸困难。
- 声音嘶哑:肿瘤或受累的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导致声音嘶哑且难以恢复。
如何避免肺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早筛查是关键。肺癌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能够发现早期微小病灶,可降低高危人群20%的肺癌死亡率。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年龄≥50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属于肺癌高风险人群:
- 吸烟包年数≥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2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 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有职业暴露史至少1年,包括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暴露。
- 一级亲属确诊肺癌,包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有肺癌。
此外,远离危险因素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方法,包括主动戒烟、避免职业暴露(如石棉)、减少二手烟吸入、加强空气污染防护等。
虽然肺癌“悄无声息”,但早期治愈率可达80%,越早发现,治愈的可能性越大。请牢记,时刻关注自身健康:高危人群定期筛查,预警症状及时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