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淫羊藿,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本次从淫羊藿的生长习性、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及科普应用、功效配伍和药食同源等方面,简单明了地进行科普,以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并利用这一宝贵的中草药资源,为健康保驾护航。
二、概述
1.定义
淫羊藿(Epimedii Folium),是一种常用且著名的中草药。其名字源于古代的观察,发现西川北部地区的羊食用这种植物后,交配频繁,因此得名。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和祛风祛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痿遗精、骨质疏松症、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和心血管疾病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抗炎、抗氧化、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抑郁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淫羊藿素,这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异戊二烯类黄酮衍生物。
图1 淫羊藿
2.种类
目前形成药材商品的淫羊藿主要种类有5种。
(1)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为多年生草本。小叶片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5~5厘米,宽2~4厘米,先端宽阔锐尖,边缘具齿,基部心形,侧生叶不对称。花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梗有腺毛,花多白色。花期6-7月;果期8月。分布于甘肃、山西、陕西、青海、安徽、湖南、广西等地区。
图2 淫羊藿
(2)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 et Zucc.)Maxim.),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葡行呈结节状。根出叶1~3枚,3出复叶,小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边缘有细刺毛,基部心形,侧生小叶多不对称;茎生叶常对生于顶端。花多数聚成总状或下部分枝为圆锥花序,花小,直径6~8毫米。花期2-3月;果期4-5月。分布于安徽、湖北、浙江、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陕西、甘肃等地。
图3 箭叶淫羊藿
(3)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中国药典》种。主要分布于吉林省东部和辽宁省东部,黑龙江省与吉林交界的地区,分布的北界为黑龙江的宁安县,南界为辽宁的凤城,西界为辽宁的抚顺市和本溪市,东界为吉林的珲春,安徽、湖南等地。朝鲜淫羊藿生活于海拔400~1500米多荫的林下或灌丛间。
(4)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中国药典》种。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北部至中西部,湖北西北角、甘肃最南端,河南西南部,重庆北部和西南部,贵州北部,分布的北界为陕西的太白山,南界为四川的峨眉山,西界为四川的宝兴,东界为湖北的武当山。柔毛淫羊藿生活于海拔300~2000米的灌丛中、林下、山坡或山沟荫湿处。
(5)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 Ying)《中国药典》种。分布于四川东部、重庆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分布区域比较狭窄,有明确分布记录的有四川南充市和苍溪县,重庆的万源县和巫山县,陕西镇巴县、安康市、平利县和镇坪县,贵州的雷山县、独山县、从江县、三都、凯里县和台江县。巫山淫羊藿生活于750~1300米的山坡灌草丛中。
三、生长习性
1.来源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 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叶。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阴干。
图4 淫羊藿草图
巫山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 Ying )的干燥叶。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 晒干或阴干。
图5 巫山淫羊藿草图
2.植物形态
淫羊藿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木质化,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9枚小叶;基生叶1~3枚丛生,具长柄,茎生叶2枚,对生;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卵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深心形,顶生小叶基部裂片圆形,近等大,侧生小叶基部裂片稍偏斜,急尖或圆形,上面常有光泽,网脉显著,背面苍白色,光滑或疏生少数柔毛,基出7脉,叶缘具刺齿;花茎具2枚对生叶,圆锥花序长10~35厘米,具20~50朵花,序轴及花梗被腺毛;花梗长5~20毫米;花白色或淡黄色;萼片2轮,外萼片卵状三角形,暗绿色,长1~3毫米,内萼片披针形,白色或淡黄色,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花瓣远较内萼片短,距呈圆锥状,长仅2~3毫米,瓣片很小;雄蕊长3~4毫米,伸出,花药长约2毫米,瓣裂。蒴果长约1厘米,宿存花柱喙状,长2~3毫米。花期5-6月,果期6-8月。产于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青海、湖北、四川。生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海拔650~3500米。
图6 淫羊藿形态特征
箭叶淫羊藿,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粗短,节结状,质硬,多须根。一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小叶3枚;小叶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9厘米,宽3~8厘米,但叶片大小变化大,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顶生小叶基部两侧裂片近相等,圆形,侧生小叶基部高度偏斜,外裂片远较内裂片大,三角形,急尖,内裂片圆形,上面无毛,背面疏被粗短伏毛或无毛,叶缘具刺齿;花茎具2枚对生叶。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宽2~4厘米,具200朵花,通常无毛,偶被少数腺毛;花梗长约1厘米,无毛;花较小,直径约8毫米,白色;萼片2轮,外萼片4枚,先端钝圆,具紫色斑点,其中1对狭卵形,长约3.5毫米,宽1.5毫米,另1对长圆状卵形,长约4.5毫米,宽约2毫米,内萼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白色;花瓣囊状,淡棕黄色,先端钝圆,长1.5~2毫米;雄蕊长3~5毫米,花药长2~3毫米;雌蕊长约3毫米,花柱长于子房。蒴果长约1厘米,宿存花柱长约6毫米。花期4-5月,果期5-7月。产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生于山坡草丛中、林下、灌丛中、水沟边或岩边石缝中。海拔200~1750米。
图7 箭叶淫羊藿形态特征
柔毛淫羊藿,多年生草木,植株高20~70厘米。根状茎粗短,有时伸长,被褐色鳞片。一回三出复叶基生或茎生;茎生叶2枚对生,小叶3枚;小叶叶柄长约2厘米,疏被柔毛;小叶片革质,卵形、狭卵形或披针形,长3~15厘米,宽2~8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深心形,有时浅心形,顶生小叶基部裂片圆形,几等大;侧生小叶基部裂片极不等大,急尖或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密被绒毛,短柔毛和灰色柔毛,边缘具细密刺齿;花茎具2枚对生叶。圆锥花序具30~100余朵花,长10~20厘米,通常序轴及花梗被腺毛,有时无总梗;花梗长1~2厘米;花直径约1厘米;萼片2轮,外萼片阔卵形,长2~3毫米,带紫色,内萼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急尖或渐尖,白色,长5~7毫米,宽1.5~3.5毫米;花瓣远较内萼片短,长约2毫米,囊状,淡黄色;雄蕊长约4毫米,外露,花药长约2毫米;雌蕊长约4毫米,花柱长约2毫米。蒴果长圆形,宿存花柱长喙状。花期4-5月,果期5-7月。产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河南、贵州、安徽。生于林下、灌丛中、山坡地边或山沟阴湿处。海拔300~2000米。
图8 柔毛淫羊藿形态特征
朝鲜淫羊藿,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40厘米。根状茎横走,褐色,质硬,直径3~5毫米,多须根。花茎基部被有鳞片。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通常小叶9枚;小叶纸质,卵形,长3~13厘米,宽2~8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深心形,基部裂片圆形,侧生小叶基部裂片不等大,上面暗绿色,无毛,背面苍白色,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缘具细刺齿;花茎仅1枚二回三出复叶。总状花序顶生,具4~16朵花,长10~15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花梗长1~2厘米。花大,直径2~4.5厘米,颜色多样,白色、淡黄色、深红色或紫蓝色;萼片2轮,外萼片长圆形,长4~5毫米,带红色,内萼片狭卵形至披针形,急尖,扁平,长8~18毫米,宽3~6毫米;花瓣通常远较内萼片长,向先端渐细呈钻状距,长1~2厘米,基部具花瓣状瓣片;雄蕊长约6毫米,花药长约4.5毫米,花丝长约1.5毫米;雌蕊长约8毫米,子房长约4.5毫米,花柱长约3.5毫米。蒴果狭纺锤形,长约6毫米,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种子6~8枚。花期
4-5月,果期5月。产于吉林、辽宁、浙江、安徽。朝鲜北部及日本有分布。生于林下或灌丛中。海拔400~1500米。
图9 朝鲜淫羊藿形态特征
巫山淫羊藿,多年生常绿草本,植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结节状,粗短,质地坚硬,表面被褐色鳞片,多须根。一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长柄,小叶3枚;小叶具柄,叶片革质,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9~23厘米,宽1.8~4.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具刺齿,基部心形,顶生小叶基部具均等的圆形裂片,侧生小叶基部的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上面无毛,背面被绵毛或秃净,叶缘具刺锯齿;花茎具2枚对生叶。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偶达50厘米,具多数花朵,序轴无毛;花梗长1~2厘米,疏被腺毛或无毛;花淡黄色,直径达3.5厘米;萼片2轮,外萼片近圆形,长2~5毫米,宽1.5~3毫米,内萼片阔椭圆形,长3~15毫米,宽1.5~8毫米,先端钝;花瓣呈角状距,淡黄色,向内弯曲,基部浅杯状,有时基部带紫色,长0.6~2厘米;雄蕊长约5毫米,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约4毫米,瓣裂,裂片外卷;雌蕊长约5毫米,子房斜圆柱状,有长花柱,含胚珠10~12枚。蒴果长约1.5厘米,宿存花柱喙状。花期4-5月,果期5-6月。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西。生于林下、灌丛中、草丛中或石缝中。海拔300~1700米。
图10 巫山淫羊藿形态特征
3.生长环境
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是阴生植物,多生于阴坡。野生资源一般分布于海拔300~2000米的低中山地的灌木丛、乔木林下或林缘半阴湿的环境中。
4.饮片特征
淫羊藿饮片呈丝片状,宽约8毫米,上表面绿色、黄绿色或浅黄色,下表面灰绿色,叶柄圆柱形,光滑,叶片薄革质。网脉明显,中脉及细脉凸出,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近革质,气微,味微苦。
图11 淫羊藿饮片
巫山淫羊藿饮片呈丝片状,表面绿色、黄绿色或浅黄色,叶片革质。网脉明显,中脉及细脉凸出,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近革质,气微,味微苦。
图12 巫山淫羊藿饮片
四、淫羊藿全产业链
围绕淫羊藿这一中药材,从种植、加工、提取到销售、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完整的淫羊藿全产业链条。这种模式不仅能够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还能通过深加工和多元化应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1.种植技术
通过“粮药套种”“林下套种”等种植模式,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例如陕西、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在林地或农田中套种淫羊藿,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
(1)选地作床及整地
选地作床时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最好是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的腐殖质层。坡地坡度应在25°以下,避免水土流失和侵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可以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选地作床。秋季选地作床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冬季的降雪和结冻对土壤进行松化和消毒,春季选地作床,一般在2-4月移栽,土壤化冻后开始,淫羊藿萌芽前结束。春季选地作床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春后的雨水和露水保持土壤湿润,也可以避免冬季的寒潮和霜冻对苗木的影响。春季选地作床,一般在9-10月,开始降温后开始,结冻前结束。
(2)种子准备
播种前,选择圆柱状、褐色、有光泽的种子,确保其充分成熟、完整且不携带病原杂菌。每千粒种子的重量应在4.4~4.7克,且种子的纯度应达到99%。为提高发芽率和抗病性,常用采用沙藏法处理种子。
(3)育苗
①播种(淫羊藿正常是秋播)
淫羊藿的播种时间一般在秋季进行。淫羊藿的播种采用直播法,直播法是将种子均匀撒在床面上,然后用细沙或细沙掺腐殖土覆盖0.5~0.8厘米,最后用喷雾器喷水保湿。
②苗期管理
淫羊藿喜湿不耐旱,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湿,促进发芽。发芽后要根据气候变化适时浇水,防止干旱或涝渍。每次浇水量以能渗透到底部为宜。浇水时要用喷雾器或细口壶等工具,避免冲刷或埋没幼苗。淫羊藿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播种前应施入足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作为底肥,增加土壤肥力。发芽后要根据苗情适时追施氮、磷、钾等复合肥或速效肥,促进苗木生长。一般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每次用量以不烧苗为宜。施肥时要均匀撒在床面上,最后浇水使之溶解。淫羊藿的生长速度较慢,容易被杂草压制。要及时除去床面上的杂草,保持床面清洁。除草时要轻拔轻放,避免损伤幼苗的根系。除草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要适当遮阴,郁闭度以0.6~0.7为宜。
③种苗采收与贮藏
淫羊藿种苗的采收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挖苗时应避免损伤根系和越冬芽。将挖出的种苗按大小分成三等,进行栽植。淫羊藿一般采用随挖随栽的方式进行。
(4)移栽
淫羊藿种苗一般春季2-4月萌芽前或秋季9-11月土壤未上冻前进行,此时移栽对种苗的伤害较小,且能够较快地扎根和生长。淫羊藿种苗移栽时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芽饱满的种苗,避免使用过小、受伤或变异的种苗。移栽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须根和芽眼,不要过度挤压或拉扯。
(5)田间管理
①光照管理
淫羊藿属于阴性植物,对光照的需求较低,过强的光照会抑制其生长,甚至造成叶片灼伤或失水过多。因此,林下淫羊藿的光照管理要求遮光度在60%左右,即每平方米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为200~400 kJ/m2。可以利用林下的树荫或人工遮阴网来调节光照强度,避免烈日直射。一般在5-9月的高温期进行遮阴处理,其他季节可以适当增加光照,促进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②施肥管理
淫羊藿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中性或微碱性、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移栽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500千克,或有机复合肥100~300千克,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移栽后每年要进行追肥,一般在春季展叶期和秋季促芽期各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入有机复合肥50~8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0~50千克。追肥时要注意与土壤混匀,并及时浇水,以利于淫羊藿吸收营养和增加产量。
③灌溉管理
淫羊藿喜湿润,忌干旱,要求土壤湿度在25%~30%,即土壤含水量为15%~20%。移栽后要及时浇透水,以利于苗木成活和扎根。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以免引起根系腐烂或发生病虫害。一般在干旱缺水时及时灌溉,每次灌水量以能浸透土层为宜,一般为2000~3000 L/亩。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造成淹水或缺氧。
④松土除草
淫羊藿生长期要结合中耕进行松土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营养。除草时要注意不伤及根茎和越冬芽,防止感染病菌。一般在生长旺盛期每30天左右除草一次,秋冬季可适当减少除草次数,但要保持地面清洁。除草后要及时覆盖有机物质如麦草等,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
(6)病虫鼠害防治
在林下淫羊藿的种植中,主要有两种常见的病虫鼠害需要防治,分别是病害和虫害。林下淫羊藿常见的病害包括白粉病、锈病和叶斑病。为了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要定期检查植株,及早发现病害的迹象。保持植株的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因为湿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病菌。此外,使用有机肥增强植株的免疫力,降低感病的可能性。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对已感染的植株进行隔离或清除,以防止病害传播。
虫害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林下淫羊藿可能受到蚜虫、螨虫和蓟马等害虫的侵害。为了预防虫害,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使用黄板、黄贴纸等诱捕工具,吸引并捕捉害虫。第二,定期修剪和清除林下淫羊藿的枯叶和杂草,以减少害虫的藏身之处。第三,密切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早发现害虫的侵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采收及初加工
淫羊藿的采收和加工直接影响到这一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林下淫羊藿的采收时间通常在种植2年或3年后进行。最佳采收期通常是在9月下旬-11月下旬之间。在这个时期,淫羊藿植株生长发育充分,丰富的营养物质积累在植株中,从而使药效达到最强。采收时的选择时机对于药材的质量至关重要。采收淫羊藿时,应使用镰刀等适当的工具,割取植株的地上茎叶。这些茎叶割下后扎成小捆,最好当天将其运回晒场。
采收的林下淫羊藿茎叶通常不需要清洗。相反,它们应该被放置在荫棚内进行阴干或晾干处理。在干燥的过程中,水分含量应该降至12%以下,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耐久性。此外,也可以选择使用远红外烤烟房进行人工烘干,以提高干燥效率。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仔细检查并去除杂质、粗梗以及可能混入的异物。这一步骤对于确保药材的纯度和质量至关重要。只有经过仔细的分类和处理,林下淫羊藿才能成为高质量的中药材,适合制作药物和草药配方。
3.炮制及深加工
(1)炮制工艺
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炙三个主要环节。炮制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各环节的参数,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①净制:去除包括泥土、枯叶、枝梗等非药用部位的杂质。用手将叶片从枝梗上捋下摘取叶片,确保药用部分的纯净。注意:非药用部位(如枝梗)会影响药效,需彻底去除。
②切制:将净选后的淫羊藿叶片喷水湿润,避免切制时脆裂。使用往复式切药机将叶片切成宽丝(10~15毫米)。
去除切制过程中产生的碎渣。将切好的药丝进行干燥处理,便于后续炮制或储存。切制时需保证药丝均匀,便于后续炮炙和制剂。干燥时需控制温度,避免有效成分损失。
③炮炙:羊脂炙是现代常用的炮制方法。将羊脂油加热熔化。加入淫羊藿丝,用文火炒至均匀有光泽,取出放凉。每100千克淫羊藿丝,使用炼羊脂油20千克。现代研究表明,通过正交实验法等优化炮制工艺参数,提高了炮制品的质量和一致性。例如,优化后的羊脂油炙工艺参数为温度170 ℃,时间7分钟。
(2)现代深加工技术
①烘干加工技术:将采集的淫羊藿鲜叶片铺放于方盘中,置于烘箱中进行鼓风烘干。干燥温度通常控制在140~180 ℃,干燥时间为3~10分钟。在烘干过程中,需要适时翻动叶片以确保均匀干燥。
与传统的阴干或晒干方法相比,烘干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淫羊藿药材的质量和外观色泽,同时有效成分(如淫羊藿苷)的含量也显著提升。例如,采用烘干法加工的淫羊藿药材中,淫羊藿苷含量比阴干或晒干法加工的高2~15倍,某些种类的淫羊藿苷含量甚至达到4.20%,远超《中国药典》要求。
②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黄酮类物质提取:采用乙醇回流、超声波辅助等技术提取淫羊藿苷等黄酮类活性成分,用于抗骨质疏松、抗衰老的医药及保健品开发。
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可分离高纯度黄酮类物质,提升产品功效。
多糖与生物碱分离: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或蒸馏提取工艺分离多糖和生物碱,提高成分纯度。
现代辅助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可缩短提取时间并提高获得率;水提取法适用于基础提取需求,成本较低。
4.检测与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检测淫羊藿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的主要方法。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等特点,能够准确测定炮制品中的活性成分。
特征图谱技术:通过特征图谱技术,可以对炮制品的质量进行整体评价。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单一成分,还能反映炮制品的整体化学指纹,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质量标准的制定:药典和炮制规范为淫羊藿的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羊脂油炙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炮制后总黄酮含量(以淫羊藿苷计)不得少于5.0%。叶片含朝藿定A(C39H50O20)、朝藿定B(C38H48O19)、朝藿定C(C39H50O19)和淫羊藿苷(C33H40O15)的总量,朝鲜淫羊藿不得少于0.50%;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均不得少于1.5%。
5.商品流通
(1)规格分级标准
按种类与形态分为“小叶淫羊藿”(如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等)和“大叶淫羊藿”(如朝鲜淫羊藿、巫山淫羊藿等)两类规格。不同种类的叶片大小、形态及药效成分存在差异。
在规格基础上,根据叶片色泽(青绿或黄褐)、完整叶占比(≥85%为一等,≥70%为二等)、碎叶杂质含量(≤5%为一等,≤10%为二等)划分等级。
甘肃、四川等主产区的淫羊藿因有效成分(如淫羊藿苷)含量高,通常被列为优质等级;贵州、云南等地的普通货则根据实际品质分等。
(2)供应链溯源管理
①种植与采收环节
标准化种植:执行《淫羊藿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林下种植淫羊藿技术规程》等标准,规范种子生产、林下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流程,确保药材质量稳定。
采收记录:要求记录采收时间(秋季为最佳)、种植年限(3~4年)、地理坐标及农事操作(施肥、除草等),实现全流程可追溯。
②加工与流通环节
加工规范: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统一干燥温度(≤50 ℃)、杂质去除标准及包装标识(产地、等级、生产日期等)。
数字化溯源系统:通过二维码或区块链技术关联种植、加工、检验数据,供下游企业及消费者查询。
(3)市场流通规范
①质量检测与认证
药典标准:流通前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淫羊藿苷含量,确保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绿色认证:鼓励产区申请有机认证或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如“汉中淫羊藿”),提升市场竞争力。
②价格与渠道管理
价格监控:主产区(甘肃、东北)定期发布市场指导价,避免因供需波动引发恶性竞争;进口渠道(如朝鲜淫羊藿)需遵守关税及检疫规定。
渠道分类:药材市场按等级分区销售,禁止混等混批;
线上平台需公示检测报告及溯源信息,接受第三方抽检。
③生态保护措施
限制野生淫羊藿过度采收,推广人工栽培技术,对濒危品种(如短角淫羊藿)实施采集配额管理。
6.产业链延伸
(1)种植端
规模化种植模式:通过“林下种植+农户合作”模式扩大种植面积,如甘肃漳县林下种植淫羊藿达8000余亩,并建立标准化育苗基地实现种苗自给,以“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积极推动淫羊藿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品种优化与技术创新:选育高含量品种(如箭叶淫羊藿),满足抗肝癌药物“淫羊藿素软胶囊”原料需求;研发种子轻简化采集技术,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育苗效率。
(2)加工端
初级加工延伸:发展淫羊藿超细粉胶囊、保健酒等初级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探索“淫羊藿+食品”模式,开发药食同源类健康食品。
医药领域深度应用:作为国家1.2类新药“淫羊藿素软胶囊”核心原料,切入抗肿瘤药物产业链;与药企合作(如国药集团),建立标准化提取物生产线,供应中成药及保健品市场。
(3)市场销售端
多元化销售渠道:通过“订单农业”绑定药企采购,保障销路与价格稳定性;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零售市场,覆盖C端消费者需求。
生态价值转化:结合种植基地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休闲项目,打造“林药旅”融合业态;开发地理标志品牌(如“武仙灵”),增强市场竞争力。
淫羊藿产业链已形成“育种—种植—加工—医药/食品应用—生态服务”的闭环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业态融合与政策支持,推动单一药材种植向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升级。
五、科创+科普
1.新品种培育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的杂交,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高产、抗逆性强等,比如大花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紫花淫羊藿、长柄淫羊藿等。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优良基因,提高育种效率,减少试验周期和成本。
2.新技术应用
(1)育苗技术
①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无病毒的健康淫羊藿种苗,提高种苗的纯度和成活率。
②智能温室:采用智能温室进行育苗,通过传感器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淫羊藿育苗效率。例如,沙湾“仙灵药谷”基地利用连栋薄膜温室结合数控系统,确保每株种苗生长环境参数一致,有效克服自然气候波动对育苗的影响。贵州沿河自治县等地的智能温室采用无菌、恒温恒湿环境,为淫羊藿提供类似野生的理想生长条件。
(2)栽培技术
①精准灌溉: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淫羊藿的精准灌溉,节约水资源。
②智能施肥:通过土壤养分检测仪和智能施肥系统,根据淫羊藿植株生长需要,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③病虫害防治:利用无人机进行淫羊藿的病虫害监测,结合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
(3)种植过程管理
①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记录淫羊藿在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施肥量等,实现数据化管理。
②智能监控: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控淫羊藿的种植环境,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加工新技术
①智能去根系统:采用图像识别与多光谱传感器定位根部,配合柔性切割装置实现根茎分离,处理效率达600~800 千克/小时,杂质率≤0.3%。
搭载自清洁功能的传送带系统,同步完成泥沙冲洗与茎叶分选,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85%。
②热泵精准控干技术:采用闭环温控系统(50±2)℃配合湿度梯度调节,8小时内完成干燥,淫羊藿苷保留率提高至92%,较传统晾晒缩短2/3周期。集成羊脂油/蜂蜜智能喷涂模块,实现炙法炮制工艺自动化,辅料渗透均匀度达95%以上。
③提取技术:应用基因改造的固定化生物酶,将淫羊藿总黄酮中的5种成分定向转化为淫羊藿素,转化效率达95%以上,酶重复使用20次后活性仍保留90%。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高效提取淫羊藿中的活性成分,实现黄酮类、多糖同步提取,单次提取率突破88%,溶剂残留量≤5ppm。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使能耗降低40%,废渣自动转化有机肥实现零排放。
(5)质量检测新技术
利用光谱分选与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仪实时监测黄酮含量,自动剔除不合格品(CV值≤5%),结合区块链技术生成全流程追溯码。重金属镉、铅快速检测模块(检测限0.01mg/kg)与加工线联动,超标物料自动隔离。
(6)包装与仓储自动化
利用防潮铝箔袋自动灌装+氮气置换封装,配合AGV无人搬运系统入库,货架期延长至36个月。
智能仓储环境维持温度18~22 ℃、湿度≤30%,库存损耗率从传统仓储的8%降至0.5%。
3.新渠道拓展
(1)B端渠道深化合作
药企定制化供应:与药企合作,开发淫羊藿提取物标准化原料包,定制补肾壮阳类中成药及保健品,通过药企渠道覆盖全国5万家连锁药店。
为中医馆提供道地药材溯源服务,建立GAP认证基地直供体系,溢价空间达30%以上。
食品饮料跨界开发:联合健康饮品品牌推出淫羊藿功能饮料,主打“抗疲劳+免疫增强”卖点,通过商超、便利店及自动售货机铺货,预计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2)C端渠道立体布局:在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开设旗舰店,推出鲜切淫羊藿茶包(98元/50 g)及冻干粉胶囊(268元/瓶),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复购率35%。
开发会员订阅制服务,提供季度养生礼盒(含淫羊藿+枸杞+黄精),捆绑销售客单价提升至500元。
(3)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成功注册了“武仙灵”“YIZHANG”(益漳)两个商标并申请了版权保护,研发上市淫羊藿超细粉胶囊、保健酒等产品。
(4)社区推广: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草本壮阳”科普讲座,搭配体验装免费派发。在养生会所、健身房设置自助售卖机,主打即饮型淫羊藿浓缩液。
(5)国际市场拓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向马来西亚、新加坡出口淫羊藿切片,主打“温补不上火”概念,定价较国内高50%。
欧美高端市场培育:取得欧盟有机认证后,以“天然植物伟哥”为卖点进入德国、法国保健品市场,250mg/60粒装定价89欧元。
(6)数据驱动渠道优化: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渠道销售数据溯源,动态调整区域供货量(如西北地区冬季需求量增加40%)。
基于价格波动模型,在5-6月采收季提前锁定20%库存,应对下半年市场价格15%~20%涨幅。
4.信息化赋能
(1)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淫羊藿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同济堂智慧农业项目:同济堂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了淫羊藿药材的标准化繁育体系。在智慧农业大棚,通过对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提供了优质的淫羊藿种子种苗,从源头上保证了药材质量。该项目不仅提升了淫羊藿的种植效率还提高了淫羊藿的人工种植品质。
图13 淫羊藿智慧农业大棚(来源:天眼新闻)
(2)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淫羊藿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淫羊藿成分分析和药效研究,加速新产品研发。
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有学者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对淫羊藿保健品组方规律及主要保健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了淫羊藿在增强免疫力、改善骨密度等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淫羊藿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淫羊藿提取物市场分析:根据QYResearch等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将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预测淫羊藿提取物的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这些报告为中药材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洞察,有助于淫羊藿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3)大模型:利用大模型技术对淫羊藿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预测,为淫羊藿的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当前,大模型技术在中药材淫羊藿领域的直接应用案例相对较少,但大模型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整体应用趋势表明,其未来在淫羊藿研发中具有巨大潜力。
淫羊藿素软胶囊是我国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其研发历时十余年。在淫羊藿素软胶囊的研发过程中,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淫羊藿素这一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图14 淫羊藿素结构式(来源:药圈网)
非临床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淫羊藿素对肝癌原位肿瘤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2022年1月,淫羊藿素软胶囊(阿可拉定)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治疗。
六、功效与配伍
1.功效
(1)补肾壮阳:淫羊藿最著名的功效之一是补肾壮阳,对于肾阳虚导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强筋骨:淫羊藿可以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对于缓解因肾虚引起的腰膝疼痛、关节不利等症状有效。
(3)增强免疫力:淫羊藿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4)改善心血管功能:淫羊藿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5)抗氧化、抗衰老:淫羊藿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过程,对于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6)改善记忆力:淫羊藿对于改善记忆力、提高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可能与其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供氧量有关。
2.配伍
(1)与杜仲配伍: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与淫羊藿合用,可以增强补肾强腰的效果,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下肢无力等症状。
(2)与巴戟天配伍:巴戟天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除湿的功效,与淫羊藿合用,可以增强治疗肾虚引起的性功能障碍、风湿痹痛等病症的效果。
(3)与肉苁蓉配伍:肉苁蓉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作用,与淫羊藿合用,可以增强补肾阳、增强性功能的效果,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性功能障碍、便秘等症状。
(4)与鹿茸配伍:鹿茸是大补之品,具有很强的补肾阳、强筋骨、益精血的作用,与淫羊藿合用,可以增强治疗肾虚引起的多种症状,如腰膝冷痛、阳痿、早泄等。
(5)与枸杞子配伍:枸杞子能够滋补肝肾、明目,与淫羊藿合用,可以增强补肾益精、改善视力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视力模糊、腰膝酸软等症状。
3.精选验方
①阳痿:淫羊藿叶12克。水煎服,不可久用。
②牙齿虚痛:淫羊藿适量。研粗末,煎水漱口。
③闭经:淫羊藿、肉苁蓉各12克,鸡血藤30克,枸杞子20克。水煎服。
④肺肾两虚、喘咳短气:淫羊藿15克,黄芪3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
⑤更年期综合征:淫羊藿、仙茅各15克,当归、黄柏、巴戟天、知母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肾虚阳痿、腰膝酸软:淫羊藿100克,白酒约500毫升。同浸泡,每次饮1小杯。
⑦肾虚型无精子症:淫羊藿、甘草各30克,鱼鳔胶、五味子各10克,沙苑子20克,枸杞子、党参各15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⑧变应性鼻炎:淫羊藿、白术各10克,黄芪20克,北五味子、甘草各5克,防风4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⑨脾气虚弱型缺铁性贫血:淫羊藿、党参、焦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各15克,白术、茯苓、熟地黄各9克,丹参18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饭前服。
七、药食同源
淫羊藿为药食兼用且具有一定益寿延年功用的草本植物。其茎叶及根茎可入药保健,茎叶可用来加工滋补保健食品,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1.食疗菜谱
二仙爆羊肉:羊肉250克,仙灵脾(淫羊藿)、仙茅各10克,葱50克,油、盐、糖、酒等调料各适量。先将“二仙”入砂锅内加水煎煮成药汁,再用药汁浸羊肉丝,加淀粉挂糊,然后以常法爆炒即可食用。此菜尤适宜阳虚气力不足者食用。运动员参赛前食用亦佳。
淫羊藿猪肝火锅:即在日常所吃火锅中添加淫羊藿、猪肝及白菜、海带蔬菜等涮食。适于性机能衰弱及健忘等人群食用。
巴戟淫羊藿炖鸡:鸡腿2只、巴戟天10克、淫羊藿15克、红枣5颗。药材与鸡肉炖煮30分钟,加盐调味,可补肝肾、强筋骨。
2.保健药酒
淫羊藿酒:用淫羊藿茎叶浸泡白酒(1:15比例即可)饮用。适宜阴阳两虚、男子阳痿、女子不孕等人群饮用等。
肉苁蓉淫羊藿酒:淫羊藿100克、肉苁蓉50克、米酒1升。将药材与米酒混合密封浸泡7天,分3次饮用,适用于宫寒不孕及肾阳虚证。
**3.**主食类
淫羊藿山药面:淫羊藿10克、山药100克、桂圆肉20克、面条适量。淫羊藿煎汁后与山药、桂圆煮20分钟,下面条煮熟调味,可补肾安神。
淫羊藿枸杞粥:淫羊藿5克、枸杞10克、大米50克,将淫羊藿煎汁后与枸杞、大米煮粥,适合肾阳虚者长期调养。
**4.**膏方与代茶饮
淫羊藿膏:淫羊藿煎煮浓缩后加蜂蜜收膏,每日2次,用于补肾强心、缓解筋骨痿软。
淫羊藿枸杞饮:淫羊藿与枸杞煎汤,长期饮用可改善更年期性欲下降及疲劳。
淫羊藿杜仲茶:淫羊藿10克、杜仲6克、清水500毫升,药材煮沸15分钟,滤渣后加红糖调味,可强筋骨、缓解腰膝酸痛。
八、淫羊藿的营养与安全问题
淫羊藿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显著的营养与健康价值,但其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1.营养价值
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如淫羊藿苷)、多糖、生物碱、甾醇等。这些成分赋予其以下营养与生理作用:
抗氧化与抗衰老:黄酮类和多糖可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延缓细胞衰老。
促进骨骼健康:淫羊藿总黄酮能增加骨密度,抑制骨质流失,改善骨质疏松风险。
调节内分泌:通过刺激肾上腺和生殖系统,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性功能及肾阳虚症状。
增强免疫力:多糖成分可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2.安全问题
(1)潜在副作用
心血管影响: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悸或心律失常,低血压患者需慎用。
消化系统不适: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或腹泻。
肝肾毒性: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损伤肝肾功能,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
神经系统紊乱: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头痛、眩晕,严重时甚至昏迷。
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引发皮疹、瘙痒或过敏性休克。
(2)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女性: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或引发子宫收缩。
阴虚火旺者:性温燥热,可能加重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可能加剧心血管异常。
过敏体质及水痘患者:可能诱发过敏或加重病情。
(3)药物相互作用:淫羊藿可能干扰抗凝剂、降压药等药物的代谢,需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九、附录:相关标准规范及参考文献
以下是一些关于淫羊藿的标准规范和参考文献:
1.标准规范
GB/T 22247-2024《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测定》描述了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GB/T 43810-2024《饲料添加剂淫羊藿提取物中黄酮醇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描述了饲料添加剂淫羊藿提取物中黄酮醇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LY/T 3094-2019《林下种植淫羊藿技术规程》介绍了淫羊藿林下栽培技术、病虫鼠害防治、采收及加工。
DB6107T48-2024《淫羊藿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确立了淫羊藿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繁育技术。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规范》规范了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均应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对羊脂油炙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2.参考文献
《中药淫羊藿主要种类评述》评述了中药淫羊藿的主要资源种类,提出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贵州淫羊藿种植技术55问》以提问的方式,对淫羊藿适宜种植区域、淫羊藿原植物育苗技术、田间管理技术、采后初加工、药材质量标准以及淫羊藿药材的包装、贮藏、运输等方法进行阐述。
《药典内5种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报道了药典规定的5种淫羊藿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走进神秘的淫羊藿》介绍了淫羊藿的功效应用及养生食疗。
《2025年淫羊霍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介绍了淫羊藿的行业现状、市场规模、市场分析、产业链分析、企业分析、技术创新及研发动态等方面。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淫羊藿行业竞争状况分析及市场占有率调研研究报告》介绍了淫羊藿的行业现状、市场竞争、行业技术发展、市场营销及未来竞争格局。
《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及特征图谱研究》介绍了优化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并分析朝鲜淫羊藿炮制前后的特征图谱。
《淫羊藿属主要资源种类的化学品质比较研究》对淫羊藿属主要资源种类药材化学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研究。
《江口多链融合 发展林下淫羊藿产业》介绍了江口县大力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依托辖区适宜的林地资源,在民和镇积极探索多链融合发展淫羊藿产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十、结语
淫羊藿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食同源特性,在中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在补肾壮阳、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疗效,还因其可以与日常饮食结合,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良好选择。希望通过这次科普,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淫羊藿这一宝贵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医学和营养健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