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三高共管”科普讲座——守护健康,从管理“三高”开始
今天咱们聊聊和健康息息相关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兄弟”看似不痛不痒,但如果不注意,时间长了会悄悄伤害咱们的心、脑、肾,甚至引发心梗、中风、尿毒症!不过别怕,只要咱们早发现、早控制,就能稳稳当当地过好日子。下面我分几个方面给大家讲讲。
一、认识“三高”:它们到底有啥危害?
- 高血压(血管的压力太大)
啥是高血压? 血压≥140/90 mmHg(医院测或家庭自测)。
危害:血管像水管,压力大了会变脆、破裂,容易引发脑出血、心梗、肾衰竭。
常见症状:头晕、头痛、耳鸣,但很多人没感觉!所以不能靠“感觉”判断。
- 高血脂(血液里的油太多了)
啥是高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或“坏胆固醇”(LDL-C)超标。
危害: 油脂糊在血管里,堵住心脏血管就是心梗,堵住脑部血管就是中风。
- 高血糖(血液里的糖分超标)
啥是高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危害:血糖高会慢慢损伤眼睛、肾脏、神经,严重了会失明、脚烂、尿毒症。
二、农村生活中,为啥“三高”越来越多?
- 饮食习惯:
爱吃咸菜、腊肉、猪油(盐多、油大)。
主食吃得多(米饭、馒头),蔬菜水果吃得少。
- 生活习惯:
抽烟、喝酒(尤其是白酒)。
干农活虽累,但平时走路、锻炼少,爱久坐打牌、看电视。
- 健康意识弱:
不舒服才看病,不体检,不测血压血糖。
迷信偏方,不按时吃药,感觉好了就停药。
三、三高共管:记住这四句话!
- “吃对饭,病好一半”
少盐:每天盐不超过1啤酒瓶盖(5克),少吃咸菜、酱油。
少油:用菜籽油、花生油代替猪油,少吃肥肉、动物内脏。
少糖:不喝甜饮料,少吃白糖、红糖(尤其是糖尿病人)。
多吃粗粮和蔬菜:玉米、红薯、绿叶菜帮咱们“刮油通血管”。
- “动起来,血管年轻”
每天走路30分钟(快步走,走到微微出汗)。
农活算运动,但别过度劳累!干完活别马上躺下。
糖尿病人饭后散步15分钟,能降血糖。
- “药不能停,定期检查”
高血压/糖尿病药要天天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月去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测血压、血糖,一年查一次血脂。
记个健康小本本:记录血压、血糖值,看病时带给医生看。
- “戒烟限酒,全家健康”
抽烟伤血管,一根也别抽!
喝酒限量:白酒不超过1两/天,糖尿病人最好戒酒。
四、常见误区,千万别踩坑!
- “没症状就不用治”?
→ 错!三高像“沉默杀手”,等有症状时可能已心梗、中风了。
- “西药伤肝伤肾,偏方更安全”?
→ 错!正规药物副作用可控,偏方可能耽误病情。
- “邻居吃什么药,我也跟着吃”?
→ 错!每个人情况不同,必须找医生开药。
乡亲们,管理“三高”就像种庄稼,需要耐心和坚持!咱们农村人勤快,只要管住嘴、迈开腿、按时吃药、定期检查,一定能守住健康。下次赶集时,记得去卫生院测个血压血糖,健康才是咱最大的本钱!
谢谢大家!有问题随时来找村医或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