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判断是否骨折,常规一般都需要拍X线片。
X光检查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检查方式,其成像直观、明确,无论是观察整体结构,还是评估骨骼情况,都能快速协助临床医师做出诊断,指导意义强。X线片检查具有价格便宜、检查快速、成像整体性好、辐射量小等优点,但因组织的影像会相互重叠,对细节的评估欠缺,只能提供很少的软组织信息。
做了X光和CT为何还要做MRI
同样是看骨性结构,为什么有时做了X线片,还要做CT?
对于部分患者,X线片初步判断骨性结构存在问题,但无法明确细节的情况下。CT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它能够对整体结构进行层层扫描,每一个切面都能形成一张对应的影像,我们便可以从多张影像中找到具体的病变位置。
做了X线片和CT,不是就能看清楚结构了吗?为什么还要做MRI(磁共振成像)?
对于一些如关节受伤或者老年脊柱疼痛的患者,X线片或CT检查了解骨骼情况后,还可能需要MRI检查。MRI对于软组织分辨力较X线、CT高,能显示如软骨、韧带,半月板等,并且对于骨髓挫伤、隐匿性骨折、判断新鲜骨折等方面诊断较X线片、CT更明确。
骨折愈合主要分为四期
那么,骨折发生后多久需要进行拍片复查呢?
骨折发生后,医生会建议定期拍片来了解骨折治疗的效果,比如是否出现骨折再移位、骨折的愈合情况等。那多久拍一次比较合适呢?首先我们得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主要分为四期:
一、血肿炎症机化期(2周左右)。当骨头断裂时,断裂处的血管破裂,形成血肿,这有助于控制出血和提供愈合所需的细胞和营养物质。这个阶段类似在伤口上结痂。
二、原始骨痂形成期(4周-8周)。血肿开始转变为一种叫软骨的软组织,这种软骨逐渐将断裂的骨头两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柔软的“桥梁”。这个阶段类似用橡皮泥,暂时固定断裂的木棍。
三、骨板形成塑形期(8周-12周)。软骨逐渐被更坚硬的骨组织取代,形成所谓的硬骨痂。这是骨折愈合的重要阶段,骨头重新获得强度。这个过程类似橡皮泥逐渐变硬,最终形成坚固的连接。
四、骨折塑形期(1年-2年)新形成的硬骨痂会不断被重新建模,以恢复骨头的原有形状和功能。这个阶段类似对已经修复的木棍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恢复原样。重塑期可以持续几年,其间骨头会逐渐变得更加坚固。
X光片检查的时间安排
骨折后X光片检查的目的和时间安排:
1. 初次X光检查的目的
骨折发生后,医生通常会立即进行初次X光检查。确认是否存在骨折,了解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同时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帮助医生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例如是否需要复位或手术。
2. 骨折复位或手术后的立即X光检查
在进行骨折复位或手术治疗后,医生会再次进行X光检查,确保骨头已正确对齐或者确认内固定器械(如钢板或螺钉)已正确放置。
3. 随访X光检查的目的和时间安排
骨折治疗后的愈合过程需要定期进行X光检查,以监测骨头的愈合情况。这些随访检查的时间通常包括:4周后需要初步愈合评估:检查骨折部位的早期愈合情况,确保骨头正在正确愈合。内固定器械检查:确认内固定器械是否仍在正确位置,没有移位或松动。
3个月后需要进展评估:详细评估骨头的愈合进展,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愈合情况,医生可能会调整康复计划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治疗。
4. 长期随访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复杂骨折或愈合速度较慢的骨折,医生可能会安排更多的随访检查。
受伤后拍片没有发现明确骨折,又高度怀疑有骨折,医生会要求患者隔段时间复查拍片,或者已经明确骨折,还要定期复查,是因为骨折变化过程通常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所以在两周后再次拍片,就会发现较为清晰骨折征象或者其他隐匿性骨折。另外对于一些不稳定型骨折,比如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胫骨骨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必要时也会建议一周拍一次,确保及时发现再移位等情况。
骨折后进行X光检查,是确保骨折正确愈合的重要手段。从初次诊断到随访检查,X光片在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关键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通过定期的X光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问题,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温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鲁建作 副主任护师赵锡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