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走!跟我一起开启海洋地质调查之旅 Ⅰ

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收藏

图片“海洋地质九号”船即将起航了!

让我们走进有趣的海上地质调查生活,

体验一场逐梦深蓝的科学探索之旅吧!

“海洋地质九号”

“海洋地质九号”船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是一艘以短道距地震电缆二维(三维)多道地震为主,集地球物理测量、水文环境测量和中深海钻探技术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物探(地质)调查船。

船舶总吨位达5178吨,总长87.07米,型宽17米,型深7.8米,最大吃水5.8米,最大航速15节,全船载员60人,设计自持力60天,续航力10000海里,适用于全球海域,冰区加强B级。

期待已久的登船

通常,调查船停泊在码头,调查队员通过架设在船侧的舷梯登船。

随着潮涨潮落,船的位置会上下变化,安装在悬梯底端的活动式轮子,会根据潮水涨落的情况改变悬梯的倾斜角度。

涨潮时,船上升,舷梯坡度变得更加陡峭;落潮时,船下降,悬梯坡度则随之变缓。

图片图片图 |“海洋地质九号”船舷梯

充满欢乐的起航

随着声声悠长的汽笛声,调查船缓缓驶出码头,螺旋桨在船尾甩出了条条白色浪花,浪花之上是展翅飞翔的海鸥。它们是来给我们送行的嘛?

答案说出来你可能要失望了!当螺旋桨搅动海水,朵朵浪花翻起时,海洋中的小鱼、小虾等微小的生物被卷送至海面,聪明的海鸥便可悠闲地享用这场饕餮盛宴了。

此外,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船尾会形成一股上升气流,这让海鸥们的飞翔变得更加惬意轻松。所以,当船出发后,我们经常会见到海鸥与船只如影随形,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图片图片图 |“送行”的海鸥

调查船逐渐往大海深处航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趣景象也多了起来。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不断加深的海水颜色。

太阳光由多种颜色、波长不同的光组成,当阳光照向大海时,波长不同的光在水中的反射不同,红色光、绿色光等依次被吸收,因此海水的颜色也随之逐渐加深。

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近岸、1000米水深、2000米水深和3000米水深的海水颜色。

图片图片图片丰富的船内生活成功登船后,穿过长长的走廊,狭窄的楼梯,便到达了根据工作需要预先安排好的房间。沿着走廊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你会发现标配的黄色扶手。船舶晃动时,可供我们抓扶,防止跌倒。图片“海洋地质九号”船内走廊与楼梯

图片房间内配备有电视、空调、桌椅等,如果没有救生衣的醒目标示,我们会误以为入住了快捷酒店呢。上世纪,调查船的住宿条件比较简陋,房间以多人间为主,公用卫生间少之又少。

在我们的“海洋地质九号”船上,住宿条件已经有了极大改善——房间以单人间和双人间为主,同时多配有独立卫生间,舒适度与卫生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有效保障了调查人员工作之余的放松。洗手间跟居家基本一样,最明显的特点是多了几个扶手,可供船舶晃动时抓扶。

图片图 |双人房间全景照

走进海上餐厅

忙活了半天,到了午饭时间,让我们一块儿参观一下“海上餐厅”吧!餐厅内,你会发现所有物品都排列整齐、装饰精致。如果不是圆形舷窗的暴露,恍惚进入了一个职工餐厅。

仔细看,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桌椅都固定在地板上,保证了船晃动时餐厅内不至于乱作一团。

图片“海洋地质九号”船餐厅一角

图片顺道瞅一眼我们的“移动厨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整洁明亮、干净卫生”。仔细看,你会发现,这里区别于传统印象中厨房“热火朝天”的样子(左图),海上厨房的最大特点就是无“火”作业,通常使用电力炉灶(右图),从而杜绝了“明火”这一安全隐患,也避免了燃气储存、管道设置这些潜在危险。

图片图片美味的餐食是如何保证供应的呢?

出航前,根据人员配置、出航时间等情况,做好食品的采购,储存于调查船底舱的冷库中,以供支撑整个调查任务中的食品供应。

由于长时间执行调查任务无法靠岸补给,造成了储存食物中维生素的严重缺失,所以调查队员经常会遇到口腔溃疡频发等困扰,可见长时间海上工作还是非常艰苦的。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船载无土栽培的广泛推广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了解了“海洋地质九号”的各项基础设施

真正的海上地质调查又是怎样开展的呢?

图文:杨传胜(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