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TopMD
Top Medical,为医学而生
收藏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2020年11月19日TopMD《约吧大医生》第42场患教直播探讨的内容是“谈磨玻璃结节色变”有必要吗?

本期节目为TopMD2020国际肺癌关注月特别节目,做客直播间的专家是我们的老朋友: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

磨玻璃结节是所有类型肺结节中最危险的类型吗?多发磨玻璃结节比单发的危险?发现磨玻璃结节到底应该怎么查?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这低剂量CT又该怎么查?查出磨玻璃结节需要吃药吗?

陈教授多年来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90多篇研究,其中有16篇文章20次被10个国际指南引用,解决了很多临床当中的实际问题,改变了临床实践,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次直播陈教授带来了有关肺磨玻璃结节他的最新研究,把磨玻璃结节讲清楚了!

本期直播在TopMD全媒体矩阵:新浪看点、腾讯新闻、腾讯视频、搜狐视频、趣头条、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百度健康9家平台同步直播,观看量高达654762次!整场直播引发网友高度关注,病友们在直播间内的留言提问近百条!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TopMD肺癌病友群及TopMD直播间部分留言)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部分在线观看量与首页推荐)

我们将本次直播按大家关心的topic进行了精心剪辑,并在全网进行二次播出,今天是第(4)集:我家里也没有肺癌患者,我也不抽烟,体检里的低剂量CT还有必要做吗?肺癌的非高危人群该怎么查?

55岁到77岁之间、吸烟指数30包年、戒烟不满15年的既往吸烟人群,都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现在关于肺癌的科普越来越多,大家也都知道肺癌的高危人群需要每年通过低剂量CT进行肺癌的筛查。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不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但我们单位的体检套餐里有低剂量CT,我做还是不做?”相信这也是不少人目前正在经历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体检套餐里这个让你纠结的低剂量CT。

肺癌这个病在国内外历来都是老大难问题,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主要是因为筛查手段有限,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医学专家们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做大量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到能早期发现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检查手段。

在历经了胸片、痰脱落细胞实验、支气管镜等研究的失败之后,美国国家肺部筛查试验(NLST)终于在2011年公布了研究结论:低剂量CT筛查肺癌可以使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下降20%。荷兰的NELSON研究也表明:接受低剂量CT筛查的男性,肺癌死亡率可以降低24%,女性肺癌死亡率可以降低59%。里程碑式的结论使得低剂量CT广泛用于肺癌的筛查,并在后来多年的实践当中证明了在肺癌高危人群中开展低剂量CT筛查的必要性。

那如果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查低剂量CT吗?单位给这样的体检算得上是个福利吗?陈海泉教授团队近日发表了研究结论:非高危人群有必要筛查,但是筛查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这篇文章非常实用,今天我们就把陈教授这篇研究结论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不是高危人群也有必要查个低剂量CT?

先给大家分享一下了不起的陈海泉教授曾经带领团队做过的两项研究:

第一项研究:从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上海市闵行区几个社区对11,332名居民进行了低剂量CT筛查,得出的结论是:与吸烟者159.06/10万相比,不吸烟的人里原发性肺癌的发生率为336.97/10万。

第二项研究:2012-2018年间通过低剂量CT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六家医院(上海3家,山东1家,江苏1家,广东1家)的8,392名医院员工进行的定期健康检查,结论是女性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2.5%vs 1.3%,P = 0.001),除此之外,这第二项研究与刚刚说的第一项研究竟有相同的结论:非吸烟者的检出率比吸烟者高(2.2%vs 1.4%,P = 0.09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也支持了陈教授的这些发现,年轻不吸烟的女性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日韩国家的一些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 也就是说,非高危人群的肺癌发病率并不低。至少在咱亚洲地区,非高危人群肺癌高发的程度要引起重视了!

在很多大医院的门诊上经常可以遇到30岁左右的年轻肺癌患者,其中有一些是已经转移了才被发现,还有一些年轻患者是术后较短时间内又发生了转移。

国内Li等人也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1月-2018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0岁及3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103名,其中有8例(8.1%)患者分别出现局部复发(2例,2.3%)和远处转移(6例,6.8%)。不光是临床现象,确实有研究表明,年轻人中的肺癌因为容易忽视所以发现较晚导致治疗结局较差。

陈海泉教授也在门诊遇到了不少年轻肺癌患者,有两个患者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位患者是一名14岁女孩,因为持续发烧咳嗽在2018年5月在当地医院做了个胸部CT,显示右下背部肺段有一个6mm的磨玻璃样结节。观察一年后结节仍然存在,还比以前大了2mm。经过3个月的进一步观察,结节无明显变化。在2019年8月的时候做了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后病理显示为微浸润性腺癌。

另一位患者就没那么“幸运”了,这是个38岁的女性,通过低剂量CT发现了3cm混杂磨玻璃样结节,即刻进行了胸腔镜下右上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显示为腺癌,第12组(1/9)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T2aN1M0(IIB分期)。

一正一反两个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后者在5-10年前接受肺癌筛查并进行浸润前的手术,结局就会截然不同。如果前者不是偶然一次胸部CT的检查,那这个磨玻璃结节在10年20年后会给这个孩子带来怎样的结局可想而知!关于不吸烟的女性为何肺癌高发,目前国内外医学专家们还在共同努力寻找答案,在找到真相和预防办法之前,查个低剂量CT帮助我们对病变早发现早治疗确实是有必要的!

我们还要了解,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分为三种类型:“惰性”、“低侵袭性、“侵袭性”。动态角度来看,这三种类型的肺癌在生长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19年已有文献报道,惰性和低侵袭性的磨玻璃样结节就算经历5年随访平稳期,依然可能进展为需要手术治疗的侵袭性肿瘤,这也说明了在非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的必要性。

非高危人群查低剂量CT怎么查?年年查?月月查?

陈海泉教授告诉我们,不吸烟的人群得肺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都与吸烟型肺癌完全不一样。所以,非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与高危人群的一定也是不同的。

提到低剂量CT的筛查,就会有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第一个是CT的辐射伤害。低剂量CT放射的有效剂量每次检查约为1.5 mSv,增强CT的剂量可能达到8mSv;PET-CT约有14 mSv。辐射最令人担忧的是它的累积效应。有数据表明,每筛查2500个人中,CT辐射可能导致大约1例癌症死亡。

第二个问题是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一项意大利的观察研究认为肺癌筛查伴随的过度诊断率可能达到25%,一项基于NLST数据模型预估出的过度诊断率也在18.5%左右。过度诊断之后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比如很多人对结节产生恐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切除,过早给他们贴上了“肺癌患者”的标签,更增加了他们的风险和痛苦,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

IASLC组织(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认为手术的良性比例应该控制在15%以下。陈海泉教授所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月进行的MM(morbidity and mortality)汇报数据看来,他们医院肺结节的良性手术率基本控制在6%-8%,做的非常棒。

陈海泉教授的门诊上不少初诊患者,三月内做过三次CT的不在少数,一次体检CT,一次二级医院CT,一次三级医院CT,其中有的CT可能还是增强的,就这还不包括紧接的随访CT。所以,要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损伤,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这个研究结论很及时很重要!以下两个策略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普通大众有所指导:

策略1:第一次低剂量CT可在30岁左右做

建议非高危人群在30岁附近进行第一次的低剂量CT检查。很多时候这种检查都是非刻意就完成的,有可能是对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或鉴别诊断的需要,或者是公司的健康检查等。单次的低剂量CT辐射低、代价小,检查结果将成为以后筛查、随访、复查的基准和证据。但必须要把握好低剂量CT检查的“度”,毕竟剂量再低也有辐射剂量。

策略2:随访的间隔时间应延长

第一次低剂量CT后结果如果是阴性,那么间隔时间将根据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而有所不同,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少诊断前CT随访的次数、增加发现癌症进展的机会。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对于50岁以下的人群,间隔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年。对于50岁-60岁的人群,如果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则间隔时间为5年;如果存在至少一种其他危险因素,则间隔时间缩短至3年。对于60和70岁的人群建议分别间隔三年和两年。对于7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其他危险因素如何,建议的间隔时间均为2年。如果第一次低剂量CT有结节发现,它就属于另一个结节评估和诊疗的过程了。

非常清晰的非高危人群筛查策略图!还在困惑这个问题的您,是不是要动一动手指马上转发给身边有同样困惑的朋友们了?有一类肺癌,一经发现就为时已晚,而且手术效果也不理想,这是不是磨玻璃结节惹的祸?有一种类型的肺结节一旦发现必须注意了!明天的节目陈教授会告诉您哪类结节最危险。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单位体检里的低剂量CT,我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做吗?

【法律声明】本栏目为TopMD原创,版权归出品方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剪辑及修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期节目为医学科普目的,不可代替医生的面诊,相关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