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黄艳红
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温室效应”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那么,究竟什么是“温室效应”,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被大气吸收,使得地球表面类似于温室,温度不断上升。
在农业领域,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为保护农作物免受极端气候影响,温室农业逐渐兴起。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却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在温室中劳作的工人而言,“温室效应”的危害尤为明显。许多温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极高。比如在一些温室中,夏天温度会飙升到华氏 100 度(将近 38 摄氏度)甚至更高,达到 105 - 115 华氏度(41 - 46 摄氏度)的情况也并不罕见。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工人极易出现热应激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脱水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中暑、昏厥,甚至威胁生命。并且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对于一些本身收入较低、居住条件差,家中缺乏空调、通风不良的工人来说,健康威胁更大,尤其是黑人、拉丁裔和其他有色人种,由于经济和居住条件等因素,更容易受到极端高温的影响。
另一方面,从监管和保护措施的角度来看,当前美国针对农业工人的联邦热保护措施存在空白,没有专门要求温室测量温度和湿度的联邦指导方针。州一级的防中暑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如工人休息时间过短、担心遭到报复而不敢报告工作场所状况等。同时,对工人的安全培训严重不足,导致工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有哪些解决方法呢?
从技术层面,温室企业应加大投入,安装和升级温湿度调控设备,确保温室内部环境维持在适宜的范围。比如一些现代化的温室,利用技术实现完全的气候控制,将温度保持在 70 - 85 华氏度(约 21 - 29.5 摄氏度),并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工人的作息时间。
在制度层面,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温室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温室工作环境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例如,制定温室热保护措施,要求企业测量和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为工人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安全培训等。
在意识层面,无论是温室企业还是工人自身,都应提高对热应激危害的认识,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企业要重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状况,工人也要了解热应激的症状和应对方法,在工作中注意自我保护。
只有通过技术、制度和意识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在利用温室农业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问题的同时,保障工人的健康和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您对这篇科普文章还满意吗?如果您有其他需求,比如对内容进行补充拓展、调整结构等,欢迎继续找我。
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温室效应”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那么,究竟什么是“温室效应”,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被大气吸收,使得地球表面类似于温室,温度不断上升。
在农业领域,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为保护农作物免受极端气候影响,温室农业逐渐兴起。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却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在温室中劳作的工人而言,“温室效应”的危害尤为明显。许多温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极高。比如在一些温室中,夏天温度会飙升到华氏 100 度(将近 38 摄氏度)甚至更高,达到 105 - 115 华氏度(41 - 46 摄氏度)的情况也并不罕见。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工人极易出现热应激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脱水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中暑、昏厥,甚至威胁生命。并且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对于一些本身收入较低、居住条件差,家中缺乏空调、通风不良的工人来说,健康威胁更大,尤其是黑人、拉丁裔和其他有色人种,由于经济和居住条件等因素,更容易受到极端高温的影响。
另一方面,从监管和保护措施的角度来看,当前美国针对农业工人的联邦热保护措施存在空白,没有专门要求温室测量温度和湿度的联邦指导方针。州一级的防中暑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如工人休息时间过短、担心遭到报复而不敢报告工作场所状况等。同时,对工人的安全培训严重不足,导致工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有哪些解决方法呢?
首先,从技术层面,温室企业应加大投入,安装和升级温湿度调控设备,确保温室内部环境维持在适宜的范围。比如一些现代化的温室,利用技术实现完全的气候控制,将温度保持在 70 - 85 华氏度(约 21 - 29.5 摄氏度),并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工人的作息时间。
其次,在制度层面,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温室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温室工作环境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例如,制定温室热保护措施,要求企业测量和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为工人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安全培训等。
最后,在意识层面,无论是温室企业还是工人自身,都应提高对热应激危害的认识,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企业要重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状况,工人也要了解热应激的症状和应对方法,在工作中注意自我保护。
总之,只有通过技术、制度和意识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在利用温室农业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问题的同时,保障工人的健康和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