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对患者在早期进行正确、科学的康复、治疗和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缩短住院天数。那么,你知道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本文为您简单介绍。
1.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也叫“中风”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名称。这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内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使血流不到脑内,从而导致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等脑组织损伤。颈内动脉、椎动脉的闭塞或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出血性脑卒中有很高的死亡率。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患脑卒中的原因
2.1血管性风险因子
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内存在小栓子,这些小栓子从血管中脱落,引起动脉-动脉栓塞,也就是所说的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硬化是颈内动脉、椎动脉狭窄、闭塞的重要病因。
2.2性别,年龄,种族等等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心脏疾病。
2.3不良的生活习惯
大多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身体肥胖、不爱运动,大量饮酒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还可能是因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这些因素均可致使中风风险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行为、智能及语言障碍,以及使用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早期规范的脑卒中康复对提高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脑卒中经系统的康复治疗后,大约能有60%的病人能正常生活,30%的病人能够第一年就能恢复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急性脑卒中病人,在病情稳定之后,要尽快进行康复治疗。中风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 h以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没有明显的进展时可以开始进行床边康复,以及离床的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后3个月是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期,越早进行康复治疗越好。及时、安全、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与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还应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只有充分了解脑卒中早期康复条件,严密监测危险因素,才能改善病人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进行上肢力量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重复经颅磁刺激、镜像疗法、经颅直流电和冲击波等治疗方法,对脑卒中的一些后遗症进行有效地干预。
3.1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活动
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可以按照下述情况进行:
3.1.1促进传导技术:利用不同的神经生理反射原理,达到促进肌肉收缩、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
3.1.2物理疗法:采用光、电、热、冷、水、机械等多种物理因素,促进患者的脑血液循环,促进身体肌肉收缩,降低肌肉紧张度,减轻肌肉痉挛及挛缩。
3.1.3医学运动:肌肉力量方面的训练,包括被动锻炼、积极锻炼、助推锻炼及抗阻力锻炼;平衡与行走方面的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由辅助、自支撑逐步过渡到独立站立,然后练习平衡力,辅助行走等;医学体操等。
3.1.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在肢体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尽量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比如穿衣服脱衣服、小便、大便、自己吃饭等。
3.1.5作业疗法:医学运动达到一定水平后,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且安全、科学、规范的活动训练,比如:缝衣服、练习刺绣、画画、写毛笔字、下棋、打牌,以及乒乓球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3.2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活动
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等,患者常因误吞咽、呼吸道感染而加重脑卒中,甚至死亡。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时,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不能进食,而是需要静脉补液来补充营养,如果吞咽功能没有恢复,就需要鼻饲饮食,等病情稳定以后再做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首先要做颈部活动训练、口周和舌肌运动训练、鼓腮和面部按摩,同时还要做呼吸训练和咳嗽训练。按照上述训练,有一定的训练效果时,可以进行直接吞咽训练,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口咽腔干净,然后再进行,可采用冰块刺激口腔、舌根和咽部等部位,增强吞咽肌的反射功能。吞咽训练时,患者取坐位,颈部略前倾,增强吞咽肌功能;对于迷走神经受损的病人,吞咽时,可以将头转向瘫痪侧,缩小咽腔的瘫痪侧,扩大健侧食道口,方便食团从食道口通过,避免食物残留在梨状窝处,每一次吞咽前都要吸足空气,自觉屏住呼吸,闭住喉咙,吞咽后轻咳一声,保持呼吸道的清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进食的初期,要选择有适当粘性、不容易松散的糊状有味道的食物,不要吃米粒分散的食物,等吞咽功能好了以后,可以吃流质食物,慢慢地恢复正常饮食。吞咽功能训练时,一定要保持口咽腔的清洁,吃饭前和吃饭后都要做好口咽的清洁工作,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要暂停吞咽功能训练。
3.3言语功能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如失语、构音障碍等,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3.1 进行Schuell刺激训练:通过听觉刺激等多通道的言语刺激,也就是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刺激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与重塑,包括听,说,读,写等。
3.3.2认知、记忆和思维刺激方法,主要针对患者的语义认知实验、语义记忆实验、语义思考实验等;
3.3.3口型发音及嘴唇和舌头的功能等训练;
3.3.4训练手势沟通;
3.3.5 读书和写字训练;
3.3.6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舌头、嘴唇、下巴运动功能、鼻咽腔功能训练及呼吸发音训练。
3.4心理障碍和情感认知方面的康复训练
在对认知和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训练。让病人观看实物,讲图画内容,或者在看完电视后,再和病人交谈,让病人对内容有更深地了解和回忆,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记忆恢复。脑卒中患者以情绪紊乱、焦虑、抑郁为主要特征。除药物治疗外,可运用心理治疗,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性质以及功能恢复正常的艰难过程,在康复训练中应当配合医生,使其更快地恢复神经功能。
4. 结语
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愈早介入康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愈后功能恢复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