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宝贝发热,您选对退热方法了吗?

福棠儿童用药咨询中心
儿童医学研究、儿科诊疗新技术推广、儿科人才培养、儿童健康教育
收藏

一、宝贝是真的发热吗?

发热的定义: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

定义为发热。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

发热的类型: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37.5~38.0℃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0~40.9℃为高热,≥41.0℃为超高热。

体温测定的方法:直肠测温(测量的金标准),腋窝测温(可做直肠温度的替代指标),红外颞动脉测温/红外鼓膜测温(由于误差较大,不推荐用于较小的婴儿)等种类。

药师友情提醒:

宝贝发热,请记录好发热的时间/最高温度/退热方式/退热药名称/药物剂量等,带宝贝看病的家长务必记牢孩子的病史,准确提供给医生,作为诊治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确定孩子发烧了,“我”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还是先服用退烧药居家观察?

小于3月龄的婴儿,若孩子的直肠温度不低于38℃,您应带孩子就诊,即便他或她貌似正常或无生病表现,也必须就诊。不建议自行给3月龄以下的婴儿服用退烧药,请就诊后遵医嘱用药。

3-36月龄儿童的直肠温度≥38℃且超过3日,如果孩子一般状况欠佳、易激惹、粘人或拒绝饮水,应立即就医。

3-36月龄儿童的直肠温度≥38.9℃,应立即就医。

任何年龄的儿童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口腔、直肠、耳或前额温度≥40℃;腋温≥39.4℃;发热引起抽搐;反复发热;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发热时;发热伴新发皮疹等。

药师友情提醒:发热是疾病的临床体征,一旦明确了发热原因,治疗发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儿童的舒适度。

三、应该选用哪种退热药物?

常用的退热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月龄以上儿童,一次10-15mg/kg(最大单次剂量为800-1000mg),口服,每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可使约80%的发热儿童体温降低1-2℃,大约30-60分钟起效,3-4小时内达到最大效果,作用持续时间为4-6小时。本类药安全性高,适宜剂量给药极少出现副作用。

布洛芬:可用于6月龄以上儿童,一次10mg/kg(最大单次剂量600mg),口服,每6小时1次,日最大剂量为40mg/kg,一日不超过2.4g。布洛芬在60分钟内起效,3-4小时达到高峰值作用,即温度降低1-2℃,作用持续时间为6-8小时。

布洛芬通常是安全的,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不推荐小于6月龄的婴儿使用布洛芬,与较大儿童相比,小于6个月的婴儿肾功能相对有限,肾毒性风险可能会增加。

药师友情提醒:1、正在使用退热药物的儿童不应该再应用咳嗽和感冒复方制剂,这些制剂品种常含退热药物,同时给予复方制剂和退热药物可能导致药物过量,带来不必要的药物伤害。2、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家长更不能急于退热擅自加用此类药物。

四、简单聊一下“物理退热”的方法!

建议在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同时使用退热剂和物理降温:

体温升高原因不明确(中暑或者发热);发热合并中暑(如包被过多、药物引起等);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这种情况下儿童可能会有温度控制异常和对退热剂反应不佳。

方法:建议用舒适的温水或微温热水擦拭,水温一般在30℃左右;擦拭比浸泡更有效;虽然冷水可能使体温降得更快,但也会带来较多的不适感,不建议使用;不应该使用酒精擦拭,因可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

五、2种或者多种退热药物可以交替吃吗?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属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退热的效果,虽然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使用较单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降低体温的度数略多一点,但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不能提高患儿的舒适程度;两药联合使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各国儿童退热药使用指南均不推荐两药联合或交替用于退热治疗。

单一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与含有相同药物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有重复用药,甚至药物过量中毒的风险,因此这两类药物应避免联用。

评论
🐲龙潭老鼠🐭
少师级
科普中国、普及科学。
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