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涨幅远超金价,也许有一天要和巧克力说再见......| 博览日报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涨幅远超金价,

也许有一天要和巧克力说再见......

可可树对环境极为敏感,主要生长在赤道附近的狭长地带。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疾病正在影响全球可可产量,导致价格飙升。

西非是全球最大的可可生产区,但遭受了洪水和干旱的连续打击,导致可可树产量大幅减少。

2023年12月,西非遭遇了强降雨,导致可可农场被洪水淹没。2024年2月,该地区又遭遇了严重干旱,气温飙升至40°C以上,酷热指数达到了约50°C,属于“危险”级别。

除了气候变化,可可树还面临着黑果病和可可肿枝病毒等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可可树的产量。

国际可可组织预测,可可产量将无法满足全球需求,与2022/23年度相比,2023/24年度的可可产量预计将下降11%,存在约33万吨的缺口。

可可期货价格已从去年4月的每吨不到3000美元,飙升至今年4月的每吨超过11000美元,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同期的黄金。

制造商警告,由于成本上升,消费者可能很快会看到巧克力价格上涨,产品变小,或可可含量减少。

好在,科学家们正在实验室中培养可可树细胞,并开发不含可可的巧克力风味产品。等到我们真的和可可树说再见的那天,或许还能有其他产品,让我们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太空水族箱养斑马鱼,

是为了消遣吗?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正在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现我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并探究其影响。也就是要在太空养鱼。这次上天的太空鱼缸里,配备有4条斑马鱼,还有金鱼藻。

为什么偏偏选择斑马鱼呢?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饲养简单,繁殖和再生能力强,生物学家可以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

“太空鱼缸”其实是由斑马鱼和金鱼藻在一个小的密闭容器里面,构成了一个二元生态系统。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供给鱼呼吸,鱼的排泄物又给藻提供营养物质。

在太空中要控制水不能出来,只能被封在里面,固体的鱼食就不好放进去。因此科学家设计了一款牙膏状的特殊鱼食,用注射器的方式每天推进去喂一点,让鱼尽量吃完。鱼吃完产生的排泄物,可以通过管道输运到金鱼藻那边,促使它生长。

为了保证生态系统中的氧含量能满足斑马鱼的生存需求,在载人飞船上行过程中,上行水生支持装置将为金鱼藻提供LED光源,保持金鱼藻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入轨后,航天员会将实验组件转移到问天舱的生命生态实验柜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开展在轨实验。

图片

图片来源:力学科普

父亲肠道里的微生物会影响后代寿命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人类肠道里的微生物可能才是人体真正的主宰。

它们除了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肠胃之外,还能够通过多种深远的方式影响人的大脑和内分泌系统,从内向外地影响人体。

在之前的动物研究中,人们已经发现,怀孕雌鼠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对于胎儿的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微生物连大脑都能影响,所以它们能够影响胎儿似乎不是什么“大新闻”了。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科学家近日发现,父亲肠道里的微生物居然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来自位于意大利罗马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Jamie A. Hackett领导的团队,用抗生素将雄性小鼠肠道内的大部分微生物杀死,然后令其进行交配产生后代。

结果发现,与正常雄性小鼠的后代相比,失去肠道微生物的雄性小鼠的后代,出生时的体重更低,平均寿命也会更短。

过了几星期之后,这批雄性小鼠的肠道菌群逐渐恢复,此时再让它们交配产生后代,这些后代的出生体重和平均寿命就又变得正常了。

这样一正一反的结果就表明,小鼠父亲的肠道微生物确实是会影响后代的发育。

那么,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呢?

首先,研究者排除了细菌混进胎儿体内的可能,这从物理上来说是不可能的,毕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并不相通。

而对于怀孕雌鼠的解剖发现,发育胚胎的胎盘受到了影响。肠道微生物被改变的雄性小鼠,其后代在胚胎发育中,胎盘发育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胎儿出生时的体重更轻。

针对这一现象,科学家提出了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解释。他们猜测,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影响体内的生化过程,而体内的化学环境变化又会引起遗传物质的修饰。

这种修饰虽然不会改变基因本身,但是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精子细胞中的这种修饰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子代的发育和寿命。

图片

改变雄性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对其后代有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nature.com)

太阳镜晒多了太阳,也会变老?

盛夏将至,烈日灼人,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出门都戴上了太阳镜。但你知道吗?太阳镜也会老化失效,还有人说寿命只有两年。

太阳镜镜片本身的基础材质能够吸收一点紫外线,镜片镀层也能反射掉一部分紫外线,很多太阳镜的镜片里还会加入吸收紫外线的原料。这么一来,就能将绝大多数紫外线“拒之门外”,没法再伤害我们的眼睛。但是这种保护并不是永久的。

太阳镜的防紫外线能力,确实会随着使用逐渐下降,有必要更换。紫外线携带很高的能量,会让太阳镜的材料老化,让防晒成分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下降。而太阳镜外那层亮闪闪的镀层,其实是金属气相沉积的结果,而这些镀层可能磨损、氧化,反光能力下降。这些都会让太阳镜的防紫外线能力打折扣。

但是对我国多数地区的朋友来说,并没有必要非得两年一换。两年一换的说法,源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团队。但他们是按照巴西那边太阳镜的工作强度来计算的……也就是每天都戴 2 小时太阳镜。然而,巴西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南美国家,国土有一大半都在热带,太阳镜当然是负重前行。因此,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戴一两年再换。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霸王龙这么凶,

怎么揣着一双小短手?

“霸王龙”是指君主暴龙,一种体形巨大的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作为广为人知的恐龙,它的形象深入人心——大脑袋、长尾巴、小短手、让人害怕的牙齿。

霸王龙体长十几米,但它的手,也就是前肢,却非常短小,看起来与整个身体不成比例。不过,霸王龙的前肢还是很有力量的,骨骼结实并且有较大的肌肉附着区。

这双小手连给自己挠痒痒都做不到,那么它们到底是一种退化的、没有用的结构,还是有独特的功能呢?

结构往往与功能相适应,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等证据,提出了关于霸王龙前肢功能的几种假说:(1)当霸王龙伏在地上时,前肢能撑起前半身进而能更快地站起来;(2)交配时,前肢可以将配偶固定;(3)行走时,前肢可以拿握东西;(4)在捕猎时,前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还有科学家认为,霸王龙可能是群居动物,它们会共同捕猎、分享食物,如果前肢太长,很容易被同伴咬到。因此,经过漫长的进化,霸王龙就有了这双“小手”,避免在进食时被误伤。

图片

图片来源:科学世界

内容综合自中国科普博览微博、环球科学、力学科普、科学大院、科学世界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贡士级
太空养鱼实验不仅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更是人类探索宇宙、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一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科学实验在太空进行,为人类揭开更多宇宙的奥秘。
2024-05-14
萌萌哒-加油
大学士级
因为可可树对环境的要求高,现在的大气候的极端天气多,这个对可可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原材料受损的话,价格就会上涨
2024-05-14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保护好我心灵的窗户,让我们更好的欣赏世界,太阳镜在保护我们的眼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定期维护和更换,以确保其有效的防晒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使用寿命只有两年。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频率来决定何时更换太阳镜,以确保眼睛得到最佳的保护。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