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白鲸逆境:海洋升温威胁北极聚居规模与生存关系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白鲸生活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寒冷水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转动头部的鲸类,与其他鲸类相比游动速度相对缓慢,平均速度大约是3-9公里/小时。白鲸的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没有背鳍。幼年白鲸身体呈灰色,随着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变淡,呈独特的白色。白鲸是最“爱唱”的鲸类,有“海中金丝雀”之称。

白鲸的生活群体或大或小,在迁徙期间或食物充足时,数百只鲸聚集在一起。它们能用各种复杂的词句相互交流,保持沟通,帮助它们导航、捕猎。幼鲸也要通过观察和模仿群体中的其他鲸鱼来学习捕猎和导航等重要技能。群居对白鲸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十分依赖彼此的社会关系来生存。

图源: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近日,发表于在《海洋科学前沿》的一项新研究中,专家们透露,不断上升的海洋温度正在扰乱和破坏白鲸至关重要的社会结构。

在位置偏远、环境恶劣的北极,研究白鲸是很困难的,需要大量的工作,而且覆盖区域很小。因此,来自西班牙加的斯大学、阿利坎特大学和莱昂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CNN)来分辨卫星图像,直接从太空中识别白鲸群。团队分析了来自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州北极地区的开放卫星图像,确定这些地区白鲸的生存现状,将海面温度与白鲸聚集模式进行比较,并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数据,创建21世纪末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浓度路径 (RCP) 情景,基于气候变化预测白鲸聚集与海温的关系。

这种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在某些地区,当存在与白鲸大小相似的冰山时,其准确性会下降,需要对图像进行手动检测。

在夏季,白鲸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觅食和社交。研究人员注意到,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白鲸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模式在所研究的11个白鲸种群(共1980头白鲸)中结果一致,表明了一种广泛的趋势。

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证实了水温与群体规模之间的负相关的关系。他们测量了群体中单个鲸鱼之间的最小距离,发现这个距离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同时,研究证实在较冷的水域白鲸聚集更多。研究小组指出:“这可能反过来将它们的分布模式推向较冷的南部地区,与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物种向北的分布转移重叠,增加栖息地和资源竞争,甚至导致种群急剧减少,具体要取决于物种适应新气候环境的能力。”

研究强调了解白鲸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它们能否找到新的栖息地,调整迁徙模式,甚至改变饮食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预计到本世纪末,11个白鲸聚集地的水温可能会上升3°C,表明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紧迫性,研究人员呼吁限制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强研究,促进全球合作,并让当地社区参与保护白鲸。

编译:Sara 审核:LYJ

参考资料略

评论
smxh676
太师级
白鲸的生活群体或大或小,在迁徙期间或食物充足时,数百只鲸聚集在一起。
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