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领新耘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领新耘智3D打印
原创
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科普教育及产业化服务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2023年度宁夏领新耘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科普展馆(又名:领新耘智·3D打印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放天数343天,2023年(1月1日至11月23日)接待观众量21740人次。2023年度经常性组织学生在基地开展“3D打印+人工智能”科普游、小小3D打印机操作员、立体模型拼接、金工木艺体验、古韵古香——香囊科技小制作、科学实验秀“盛宴”、三维设计师、我是“神笔马良”、“筷”乐制造、京剧脸谱DIY等多项科普活动1008场次,接待28所中小学校的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青少年科普受益人数达13100人次。科普进校园9次,科普进社区4次;积极参加宁夏科技周主场活动、全国科普日主场和分场活动。

(二)为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充分发挥领新耘智科普教育基地的特色与优势,立足广大青少年需求,走出基地积极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科普进校园9次(开展33场次活动),受益学校9所,受益人次18300余人次;科普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科普进社区活动4次,围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助力广大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三)2023年5月15日-2023年6月15日开展“科技惠民 志愿有我”科技周的科普活动11场次,受益3700人次;2023年5月20日组织领新耘智志愿服务队参加2023年科技活动周主场展示活动,携带3D打印机、机器人、3D打印笔和3D打印作品进行展示;吸引大量前来参观的游客使用3D打印笔、了解3D打印机的操作技术,动手打印出三维实物,体验现代工业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加强对事物的推理判断能力,提高思维的反向思考能力以及对事物探究的逻辑能力;2023年9月17日领新耘智·3D打印创新基地参加全国科普日主场展示活动并在基地开展分场活动“科技创新·匠心筑梦”科技与劳动实践活动,组织贺兰县第二高级中学的738位高一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我基地的分场活动。在9-10月的全国科普日期间,基地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匠心筑梦”科普研学活动上百场次,让青少年了解3D打印的发展、原理及技术;了解 3D 打印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体验数字编程实现机器人运动的乐趣所在,探索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受科技创新对现代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科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素养,深度感悟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四)为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打通科普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领新耘智·3D打印创新基地积极组织职工在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积极宣传“科普中国”平台并发展注册新的科普信息员,持续传播科普知识,2023年度科普传播量达13万次。

(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宁夏领新耘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积极组成“领新耘智科技志愿服务队”依托“领新耘智·3D打印创新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资优势在社区、学校开展丰富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37场次,打造特色鲜明、群众受益、广泛认可的科技志愿服务品牌。

(六)2023年度投入科普活动各类费用合计48.56万元。科普团队专业化:科普团队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有高分子材料、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应用、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团队成员不但在本基地担任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讲解工作,而且担任2021-2022中国流动科技馆区域换展宁夏站的科普活动策划与服务工作,还参加过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科普讲解。同时,我们坚持引才育才,建设专业化科普队伍:聘请西安交大增材制造专家、宁夏大学相关专业硕士和博士组建专家团队,定期为科普团队提供业务培训和指导。培育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打好科普人才“组合拳”,实现科普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效能最大化。

二、特色工作

在3月雷锋主题纪念月,3月2日组织领新耘智科技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前往银川市大团结社区开展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使用3D打印笔绘画雷锋的“钉子”,从而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3月23日、24日银川市金凤区第一小学、金凤区第五小学834名学生前来开展“科技创新 匠心筑梦 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红色科技研学活动,使用专业的3D设计软件设计雷锋相关的作品并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三、问题不足

目前存在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科普形式的多样化不足;专业的科普人才短缺、科普人员流失较高。

四、工作建议

希望能够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基地的服务内容和活动安排,吸引更多的公众前来参观和参与活动。

推动科普教育基地的数字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的科普服务,如在线展览、虚拟实验等。

加强各地科普教育基地的互动交流。取他人所长,丰富基地的活动内容,提升基地科普人员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