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安全用药月 | 顽固的皮肤瘙痒,别只考虑皮肤病,可能是这4种疾病的“信号”!

药葫芦娃
原创
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秋冬季节,不少人感觉皮肤变得特别干燥、瘙痒,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皮炎等皮肤疾病。其实,当抓挠不管用、止痒药膏无法缓解时,这些症状很可能不是皮肤病引起,而是其他某些疾病的“信号”。今天,就请跟随药娃一起去识别4种疾病发出的皮肤瘙痒“信号”。

糖尿病

瘙痒表现

全身或局部(常见于外阴和肛门部位,其次是腰背及下肢)呈游走性、阵发性瘙痒,以夜间发作为重,可伴有感觉异常或感觉减退。

发病机制

高血糖:直接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导致发痒,或者使皮肤处于慢性脱水状态,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外周神经病变:神经反应异常,信号传递紊乱,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或斑疹等。

防治措施

规律使用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建议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对于可能存在外周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酌情给予甲钴胺或补充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

对症止痒,可外用润肤乳或止痒霜;对于存在皮肤感染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细菌或真菌的制剂控制感染;重度瘙痒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

肝病

瘙痒表现

全身性,以四肢瘙痒最为强烈(手掌足底最匹配),傍晚和夜间加重,无原发皮肤病变,抓挠不能缓解。
发病机制

由于肝脏病变,胆汁分泌障碍出现淤积,当胆汁酸盐随血液循环流至全身且沉积于皮肤,刺激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全身瘙痒。

防治措施

注意皮肤保湿,用温热水淋浴,但切忌使用碱性洗浴品如肥皂。

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可使用考来烯胺散改善胆汁淤积。

可使用抗过敏药物改善(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尿毒症

瘙痒表现

常见大面积对称性、间歇性瘙痒,夜间加重,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发病机制

限制饮水以及皮脂腺、汗腺的萎缩,皮肤排汗功能减弱,导致皮肤干燥引起瘙痒(尤其在透析结束时最为明显)。

毒素的蓄积以及经皮代谢,附着于皮肤表面引起瘙痒。

钙磷代谢紊乱(高磷低钙状态),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钙磷在皮肤中沉积,诱发瘙痒。
防治措施

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低磷饮食。

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加强皮肤清洁以及保湿,清除皮肤表面污垢和死皮。

可外用凡士林、维生素E乳等缓解。

肿瘤

瘙痒表现

以顽固性瘙痒为主,伴随有皮肤性状改变。瘙痒可持续或者暂时,局限或者泛发,症状不一。特别需要注意,局限性皮肤瘙痒常提示临近部位肿瘤,如肛周瘙痒(肠癌可能)、外阴瘙痒(宫颈癌可能)、鼻腔瘙痒(脑部肿瘤可能)。

发病机制

可能与癌细胞或者细胞碎屑作用于机体引起免疫反应,进一步释放致痒介质(如组胺、活性因子等)有关。

防治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肿瘤。

肿瘤相关性瘙痒可选择糖皮质激素进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抗组胺药物对治疗肿瘤相关性瘙痒无效。

皮肤瘙痒非小事。面对顽固性皮肤瘙痒,在排除皮肤源性疾病外,需要积极明确瘙痒原因;加强防护,避免诱发或加重瘙痒的因素、控制搔抓行为,减少皮肤感染;尽早就诊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对症处理,以免耽误病情。

评论
smxh676
太师级
皮肤瘙痒非小事。面对顽固性皮肤瘙痒,在排除皮肤源性疾病外,需要积极明确瘙痒原因;加强防护,及时治疗!
2023-12-18
臭皮匠心
庶吉士级
皮肤瘙痒不能只看皮肤科,要查找皮肤瘙痒症的真正原因,是皮肤问题,还是其它疾病造成的,对照下药,以免误诊。
2023-12-18
东明集董玉霞
少傅级
规律使用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