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裕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建议

裕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
原创
微信号15981715571 手机号:15981715571
收藏

裕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创新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活动内容,在全县青少年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的浓厚氛围。科普基地开办以来始终坚持“公益办中心服务青少年”的宗旨,以“特长发展”为重点,以“品牌活动”为特色,以“彰现个性的假日乐园,开启智慧的文化高地”为目标,不断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现将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建议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作用。**以中心科技、科普教育为引领,成立以县直中小学、幼儿园、乡村校外活动站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科技、科普教育工作推进会议,制定工作计划、制定详实的科技科普活动方案,聘请科技科普活动辅导员,要求学校配备有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在中心组织的各项科技科普活动中发挥辅导作用,在日常兴趣小组、课后托管服务中,认真组织日常科技活动。同时,依托科学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增加科技含量,强化青少年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对中心推广的科技活动,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从而层层落实、定期检查、评比奖励,在全县形成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

(二)科技驱动发展,科普助理未来。****一是裕民县邀请地区科协、县科协的科普大篷车走进裕民县第二中学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期间,在科技辅导员的讲解和指导下,400余名师生先后观看体验了三维立体画板、科普展品等,涉及到有关力学、光学、红外影像、电磁技术等场景的体验。活动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不仅趣味性强、互动性高,也对启迪青少年科学思维、激发科学兴趣、开阔科学视野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精神,组织青少年儿童“了解气象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基本气象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三是中心天象厅全年公益免费开放。科技类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辐射功能,将优质资源送进校园,丰富乡村学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让更多的青少年享受到优质的校外教育。

)规范、多样化开展学生兴趣特长****班。****一是2023年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培养和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精神为目标,根据前期兴趣特长班的基础上,开设了舞蹈、声乐、器乐、体育、绘画、书法六大类17个专业49个培训班,通过印发招生简章、海报等方式进行招生公告,利用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招生宣传,让广大家长和青少年学生了解活动中心兴趣特长培训班开班情况。二是培训期间通过与学员家长面对面沟通、发放征求意见表、家长课堂等多种形式诚恳征求意见和建议,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三是2023年全年开放天数为116天,兴趣班总课时量182课时,全年培训人数为2315人,为支持生活困难家庭孩子的学习培训,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立公益免费制度,对贫困、低保家庭学员实行免费培训。

**(四)举办****公益性、普及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校外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在兴趣培训和公益性活动中,始终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和活动的全过程。2023年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艺术及社会实践活动10余场次,参加活动的教师、青少年2000余人次。

**(五)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随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持续推动“文化润疆”工程,营造我县青少年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县直小学,开展“阅读 悦读 乐读”一起向未来全民阅读活动。此活动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教师及家长参与,预计举办13场次,截至目前已举办5场次,共参与450余人次。

(六)加强宣传,广大社会科学普及的影响。****一是通过周一举行的“国旗下讲话”、广播、走廊墙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二是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以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前景及科技应用实例等方面的知识。另外,邀请相关校外辅导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法制讲座、防诈骗、生理知识等讲座5场次。三是组织师生观看由新疆科协抖音号直播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新疆主场活动”,通过观看直播,让师生了解到各行各业在科技方面的一个创新,在师生心中埋下一粒“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二、特色工作

为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辐射功能,将优质资源送进校园,丰富乡村学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23年10月13日,塔城地区科协、裕民县科协、裕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联合县交警大队、县锦裕医院、县气象局赴吉也克牧业寄宿制中心校和阿勒腾也木勒乡中心校两所乡镇学校开展了“艺术伴我成长 科普筑梦未来”为主题的流动少年宫进校园活动。

三、问题不足

**(一)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后劲不足。**青少年科普基地在后续资金投入方面存在后劲不足的现象,部分实验教学器具、科普展品布展更换周期较长,辅助设施设备较为传统,青少年的互动体验感较差,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科普氛围不浓,削减了青少年参与实践探索的主动性,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没有得很好的激发。

**(二)科普教育配套师资力量不强。**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在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创新实践探索,特别是在书法、美术、舞蹈、音乐等人文艺术方面的加强了师资力量,但在青少年科学实践探索和科普拓展活动等方面配备的师资力量不强。

**(三)****青少年科普活动覆盖面不广。**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途径和形式较为单一,科普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化明显,存在城区热、乡村冷“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受交通出行和安全管理因素影响,青少年走出学校、进入科技馆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普教育的频次较少。

四、工作建议

**(一)****创新活动载体,让科普资源“动”起来。**借势借力盘活现有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对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成为具备日常教学实验与科普实践两用功能。同时,化被动为主动,尝试通过流动科普教育的形式创新科普活动载体,让科普资源“动”起来,让乡村青少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

**(二)配强师资力量,让科普氛围“浓”起来。**将青少年科普教育列入每学期社会实践教育计划中,合理分配学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开展课余科技创新和科普拓展活动,提升智育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让“相信科学 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的科普氛围在校园里“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