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地方戏曲传习基地:探索戏曲传承新路径谱写科艺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长期坚持师范传统和传统文化并重的“双传统”理念导向,致力于将戏曲艺术引入教学课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多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海峡两岸戏曲与国学传承交流基地、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交叉研究中心、江苏地方戏曲师资培训基地、江苏省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

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唱响地方戏曲主旋律

课程教材有特色,文化传承全覆盖。学校在常态化公共艺术课程的基础上,借助名师工作坊、六艺大讲堂增设以戏曲为代表的江苏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课和社团培训。同时,根据各二级学院的专业方向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逐步形成专业必修课+艺术公共选修课+社团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学生学习全覆盖。目前,学校已为地方基础教育直接培养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能力的特色教师近千人。

社团建设有成效,名家名师作保障。学校邀请戏曲名家、地方非遗传承人和校内相关专业教师打造专业互补、内外互动模式的名师工作坊,通过训练、选拔、分层分类建立了各艺术团和艺术工作坊,创作一大批既可以上台演出宣传又可以走进校园实践教学推广的优秀作品。2018年由学校创排的娃娃锡剧《双推磨》受文旅部邀请参加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2019年原创校园戏剧《五四青年周恩来》获批江苏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同年又荣获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戏剧展演最高奖项“风华大奖”,2022年学校3项原创传统校园艺术作品入选“2023年江苏省高校精品扶持项目”,2023年,学校戏曲艺术团学生受央视11套《一鸣惊人》栏目组邀请参加现场拍摄工作。

打造社会科学普及主阵地护航戏曲文化高质量发展

线下博物馆群初具规模。学校建立的以江苏地方戏曲传习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承基地集传统文化教学、培训、研究、交流于一体,占地面积约4300多平方米,内设戏曲馆、白局厅、戏曲文化体验空间、梨园清梦美术馆、六艺大讲堂、文化长廊、篆刻长廊、尚美剧场等十余个教学实践场地,开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课程近20门。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江苏地方戏曲文化,学校在省内建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60家,协同地方建立校园博物馆4所,努力构建“大手拉小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辐射中小学的全新架构。

以大数据现代技术为依托,线上资源库开发步入正轨。2021年江苏地方戏曲进校园资源库工程--“大运河江苏戏曲文化地图”初步建成,通过运河江苏流域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直观展示以锡剧为代表的江苏地方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江苏大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的实际情况,同时开通“水路·戏路·传承之路”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努力探索线上线下戏曲文化传播推广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途径。

关于未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地方戏曲传习基地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不断完善科普设施条件和功能,推进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为全面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力量。

评论
叶尔波里·克得尔别克
进士级
已阅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