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
原创
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收藏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峡中医药文化馆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科普服务工作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是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的中医药文化专题展览馆,场馆立足三峡,服务全国,按照全国专业性展览馆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建立有完善的场馆开放运行管理体制,各类设施设备齐全。除特殊情况外,场馆基本实现全年免费开放,2023年度接待观众达到2万余人次。

(二)科普助力双减工作

2023年度三峡中医药文化馆紧紧围绕科普助力“双减”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场馆以“弘扬中医药文化 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开展中医药文化专题研学活动,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红光小学、宁波小学等学校的近2000名小学生参与。在百安移民小学建立了中医药文化工作站和文化室,打造校内的中医药文化角,以中医药文化带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场馆还赴万州区余家小学,开展了知识竞赛、中药识别、中医体验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项目,推进中医药科普进校园活动。2023年场馆以服务中小学生达到4000余人次,很好地促进了“双减”实施,增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专题科普活动情况

2023年场馆积极围绕全国科普日、重庆市科技周、万州区科普日、博物馆日等主题日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主题科普活动。如在重庆市科技周期间开展了“我是小中医”体验活动,来自万州区南京中学、新田中学、道生中学的近千名学生到场馆开展了中医药体验活动,学生们对中医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全国科普日期间在万州区和平广场开展了中医药科普和体验活动,现场吸引了近1000名群众学习和体验。2023年度,场馆先后开展了20次的专题活动,参与活动的人数达到1万余人。组织学校师生参与首届川渝公民科学素质邀请赛暨第六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并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单位”。

(四)宣传报到情况

场馆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场馆建立有专门的网站(www.sxyyc.net/zyywh)定期更新内容,发布相关开放通知。同时,开设有“三峡中医药文化”“趣读本草”2个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各类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2023年总计推送30篇中医药科普文章,开发中医药文创及展教品20余个。为了推广中医传统健身导引功法,场馆组织专业人员拍摄了“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马王堆导引术”5个中医导引功法推广视频,将陆续在“三峡中医药文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2023年基地报送的《三峡中医药传统技术》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获评全国劳动教育主题研学旅行经典案例。我馆原创的《世间草木皆有故事》和《世间本草皆有故事》2部科普读物获评2023年度“典赞·科普重庆”年度科普作品奖。场馆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平台创建了科普公众号,积极投送科普信息。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基地组建有一支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队,每年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企事业活动。场馆志愿服务队在科普中国平台注册有“三峡中医药文化科普服务队”,现有注册志愿者130名。每年还新招募30名左右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专门的科普培训,参与科普讲解与活动组织。2023年度,基地组织志愿者先后进入20余个社区、街道、单位开展以中医义诊、寻医问药、日常体验、中医体验、养生功法等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科普活动,参与活动的群众达到2万余人次,开展的活动深受民众喜爱。

(六)科普经费及人员情况

基地工作经费有保障,学校大力支持开展中医药科普,每年投入科普活动经费50余万元,设立专款专用。基地现有专职科普工作人员5人,兼职科普人员35人,其中市级科普讲师团专家8人,形成了一支基本功扎实、科普能力强的专业科普队伍,有効支持保障了基地各类科普活动的开展与实施。2023年度基地获得重庆市科技局科普项目2项,万州区科普项目2项。

二、特色工作

2023年是基地以国家“双减”政策为契机,把中医药文化研学工作作为特色和重点工作推进。依据基地的优势,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小学研学活动。

(一)医旅相融,打造特色研学课程

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学旅行基地的研学课程分为游览、影视和体验三大类,共有中医药文化、药用植物、现代医学、中医药常识、中医传统技术、中药传统技术、中医运动养生以及趣味拓展课程八个篇章,分别设计常设课程20个,可选课程17项。并且,基地还在持续与三峡地区传统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洽谈,不断增加新的具有三峡特色的传统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研学课程。

(二)医文结合,中小学研学有声有色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为让中小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中医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养,2023年服务和接待中小学生的科普和研学达到4000人次以上。基地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性和身心特点,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和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中医药伟大,在体验中体悟中医药的神奇,从心身上建立对中医药文化的感知,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中小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三、问题与不足

(一)基地创新服务能力需要提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普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开展科普活动是亟需提升的一项能力。基地在中医药借用现代技术开展互动性、体验式的科普项目上还需要不断提升。

(二)科普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需要对科普人员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进行系统培训,提升科普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科普技术更新和储备,提高科普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四、工作建议

(一)希望中国科协和省级科协对基地建设进行指导,加强对科普人员的培训和交流学习,提升基地的服务能力。

(二)搭建各科普基地的交流互动平台,增加相互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科普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