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听别人说过
小孩发烧可能把脑子烧坏
那么具体要到好多度才会烧坏脑子?
当初没有成为天才一飞冲天
难道是因为小时候烧笨了?
最近头痛脑热高发期
小孩的情况更不乐观
关于小孩发烧的这些问题
今天一文说清楚!
如果硬要说个指标,那大概只有体温超过41.5℃,才有可能因为超高热对大脑造成损伤。
其他情况,只要是普通发热,哪怕是39℃这种“高烧”,也只能算是常规温度,不会烧坏脑子。所以长大了聪不聪明,也跟发烧没得啥子关系,不要找借口了。
这个答案可能跟很多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毕竟41.5℃的体温平时听都很难听说,更别说遇到了,明明以前常听说有人小时候发个烧就“烧傻”了,这又是咋个回事?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其实,大家完全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不是发烧伤到了大脑,是得了会伤害神经系统的病,这些病出现了发烧症状。
举个例子,小孩感染了脑膜炎奈瑟菌、乙脑病毒等可能会患上脑膜炎,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而这些疾病在发作时也会发烧。
在这个过程中,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病因。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然,不是说小孩发烧不会伤大脑,大家就可以不用担心了。小孩发烧带来的身体不适是切实存在的,比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惊厥等等;同时,小孩发烧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最近沸沸扬扬的支原体肺炎、流感等等。
因此,小孩发烧该重视的还是要重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意识不清、高烧不退等情况,应该立刻送医。
38.5℃是很多孩子爸妈眼中的体温分水岭,因为根据腋温划分发热程度,38.5℃已经不算是低烧了。
低热:<38℃
中度发热:38-39℃
高热:39.1-40℃
超高热:>41℃
很多人认为38.5℃以上就需要用药,38.5℃以下就不需要用药,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退热药主要用来缓解症状,具体用不用,主要看孩子的舒适度。
如果小孩精神状态还好,或者睡得很踏实,没得精神不振、肌肉酸痛、高烧持续不退等不舒服的情况,那即便体温短时间超过38.5℃,也可以暂时先不吃药,继续保持观察;如果小孩明显感觉不舒服,那就算体温没到38.5℃,也可以吃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发烧是小孩的身体正在处理体内的病原体,一般到后面温度会自己降下来,不用太过担心。如果想让小孩舒服一点,可以用一些物理退热的方法帮助降温,比如:
增加饮水
发热时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
温水擦浴
当腋窝温度超过38℃时,可以尝试温水擦浴。不过也不是擦哪儿都可以!主要擦拭颈部、腋下、后背和腹股沟等处,要避开前胸和腹部,水温不要太高,控制在35℃左右。
冰袋降温
冰袋放置的地方和温水擦浴差不多,主要是颈部、腋下、腹股沟、肘窝等处,注意,冰袋不是直接接触皮肤,要用毛巾之类的东西包裹间隔。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孩子吃药跟大人不一样,注意事项更多,主要关注这几方面:
小孩年龄不同,退烧药选择也不同
6个月以上: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任选其一;
3个月~6个月: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3个月以下:避免自行用药,及时送医。
另外,无论小孩处在什么年龄段,家庭使用退热药退热时尽量选用单一退热药物,不建议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热药物。
严格按说明书用药
孩子服用任何药物前,一定要先看药物说明,以确认药物及剂量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和体重。
同时也要注意剂量和时间间隔,不能因为孩子不退热,而超过规范用法用量。
小孩服药困难,可使用栓剂
如孩子呕吐,无法口服退热药这类情况,当然,栓剂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
复方制剂当中的成分比较综合,可能与正在使用的退热药物成分重复,导致剂量过大。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孩子出现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一些情况不是在家物理降温、吃药就能解决的,该送医院还是要送医院。
年龄越小的孩子,不明原因的发热越要引起重视。比如0~2周岁的儿童,遇到这些情况就要马上去医院:
3月以下的婴儿:出现38℃以上的发热;
3-6月龄的婴儿:发热超过38.9℃,或体温不超过38.9℃,但异常烦躁、萎靡或看起来很不舒服时;
6月龄-2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8.9°C,且超过24小时没有退烧时。
2岁以上的儿童,如果孩子服用了退烧药后精神状态正常(可以和大人有正常的互动),能摄入充足的液体,那么可以在家护理观察。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应该尽快就医:
☛精神状态异常,如反应迟钝、持续昏睡,或烦躁不安、哭闹难以安抚;
☛反复发热超过72小时,仍然没有好转趋势;
☛频繁呕吐,无法摄入任何液体。
另外,小孩发烧时伴随的其他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出现以下任意一种,都不要拖,赶紧到医院让医生来判断:
☛出现皮疹,但发热没有消退;
☛有耳痛、腹痛、头痛等非常不舒适的情况时,小婴儿异常哭闹不止或扯耳朵等表现;
☛呼吸费力、呼吸急促;
☛婴幼儿超过6小时没有湿尿片,年长儿童超过6-8小时没有排尿;
☛发热伴随抽搐(惊厥)。
最后提醒大家一下,如果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红斑狼疮、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那前面说的这些方式可能都不太适用。
对这部分小孩来说,无论是任何程度的发热都值得重视,需要尽快就医。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孩发烧
家长心态要放好
既要重视病情
又不要过度焦虑
帮助孩子尽早康复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本文合作专家
参考文献
[1]王琪,苏绍玉,刘腊梅等.儿童发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和内容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1,36(14):28-31.
[2]白海静.儿童发热的药物治疗[J].健康向导,2020,26(05):10-11.
[3]秦红莉,任菁菁.儿童发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诊治[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07):866-869.
[4]李霞.儿童发热的临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5):5018-5019.
内容制作
编辑:张富耀
制图: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