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 战钊
10月22日,以“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备受瞩目的主论坛上,六位科技工作者分别围绕强激光与加速器发展、我国深空探测现状与未来、功能分子和材料研究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疫苗研发创新与公共安全、量子科技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发展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记者发现,这六个报告主题涵盖了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的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与会院士专家聚焦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大事、难事、急事,论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内容求真务实、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学术前沿与高端科普实现了“同频共振”。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介绍了我国超强超短激光实验的国之重器——羲和一号和正在建设的羲和二号。“羲和”源于《山海经》中的太阳之母,她的十个孩子都是太阳。羲和一号的峰值功率高达10拍瓦,相当于地球收到太阳总辐射聚焦到头发丝大小对应光强的十倍——所以,他们把能够制造出10倍太阳强度的激光器命名为“羲和激光装置”。
李儒新表示,激光装置在科学前沿上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近20年来,这个领域快速发展,先后开辟了极端非线性光学与阿秒物理学,相对论的物理和光学,以及光核物理、核光学等前沿领域。其中,激光非线性光学与阿秒物理学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指路,“天和”遨游星辰,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突破,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太空之家”。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报告中透露,“未来15年,中国深空探测将在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运载技术等三个领域,论证实施若干工程任务。”
据悉,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计划开展的工程包括首次实施近地小行星采样任务。“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我们将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采样探测。”吴伟仁说。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金波报告的关键词是“氟”。他介绍,国际氟科学界用两个英文单词概括氟元素的重要性——第一个是Unique(独特),它是所有化学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氟碳键是最强的化学键。含氟材料非常稳定,比如被誉为“塑料王”的特氟龙的成分聚四氟乙烯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另外一个单词是Useful(有用),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含氟牙膏、空调制冷剂、抗丙肝病毒药物,大到原子能、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氟元素。
“从‘两弹一星’工程出发,铀235的分离奠定了我国氟科学技术的基础。那时,我们国家基本上没有一位科学家本科和研究生科班出身学氟,一大批科学家为了国家需求专门学习氟科学技术。”胡金波说。
自然界中天然有机含氟化合物非常稀少。因此,含氟有机分子的高效合成,是一道前沿课题。胡金波带领的研究小组找到了让氟“乖乖听话”的方法,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负氟效应”新概念,被写进了教科书,原创的氟化学合成试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胡试剂”。
电子显微镜下,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很像中国古代的“如意”,不过,这柄“如意”是需要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操作的烈性病毒。在非洲,埃博拉病毒被称为人类生命的“黑板擦”。这个可怕的病毒是中国科协副主席、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和团队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研究对象。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塞拉利昂大规模暴发。在此之前,陈薇和团队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前瞻性研究。他们只用了短短4个月,就将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相关科研成果在《柳叶刀》上发表。
“在非洲(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到最严重的国家开展临床研究,这是中国自己创新的疫苗第一次走出国门,实现了零的突破。”现场,她还围绕mRNA疫苗研究的故事,讲述了60多年来全球科学家的接力探索,“所有的科学都是一代代人、一个个课题组、一群群科学家的努力,推进人类的进步。”陈薇说。
来到安徽合肥,不能不提量子。据了解,合肥是中国最早对量子科技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的省会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自主量子计算机整机硬件和操作软件系统的城市,也是中国唯一具备量子计算机芯片生产线的省会城市。
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作为青年科学家的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带来了一场稍显“烧脑”的量子科普课。经典物理学认为,物质和能量是连续的,但是一旦把尺度缩小到比头发丝还要小100万、1000万倍的时候,我们发现,(物质和能量)就像走楼梯台阶一样,它是离散的,一个台阶就相当于一个量子。
“20世纪,量子力学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包括晶体管、激光、核磁共振、原子弹等,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目前,量子科技已成为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布局的重点,“第二次量子革命”方兴未艾,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
从“墨子号”飞向太空到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中国的量子科技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飞跃,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如何理解通用人工智能中的“通用”二字?中国科协常委、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解释说,将海量多元多模态数据(文本、语音、图像等各种数据),送到统一网络认证大模型,通过统一的模型参数进行记忆学习和训练之后,再通过人机协同的强化学习,机器就具备了跨领域的“智慧涌现”,一定意义上说,相当于人类的“触类旁通”。
科大讯飞把当前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概括七个维度: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多模态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可以实现信息分发获取模式的重大变化,革新当前内容生产模式,实现人机的全自然的交互。
除了公众熟知的认知大模型、翻译大模型外,科大讯飞还推出了科技文献大模型、代码大模型等,有望助力广大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效率。“本轮通用人工智能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相当于PC和互联网的诞生”,刘庆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