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健康科普:别让猴痘“逗你玩”

科普驿“沾”
致力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
收藏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

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非洲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可能为其自然宿主。

2、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 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4、疫情特征

2021年以前的猴痘疫情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传播,所引发的人传人疫情传播链较短,主要为儿童及青壮年的散发病例及聚集性疫情,通过家庭或旅行方式偶尔播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国暴发的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简称MSM,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中经性接触传播,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男性,通过大型聚会以及后续在社区的MSM扩散,并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潜伏期

潜伏期: 5-21天,多为6-13天。

传染期

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痴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有调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现症状前1-4天存在传染性。

早期症状

可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

皮疹和黏膜疹

通常在热退后出现,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皮疹发生常经过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至痂皮脱落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皮疹可同时存在,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痂皮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病程及严重程度

猴痘病程约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来全球多国猴痘暴发疫情中,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部分病例无全身症状,皮疹仅限于生殖器、肛门直肠黏膜部位,死亡病例主要为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病例的病死率约为0.1%。

预防措施

1、通过限制与猴痘疑似或确诊患者或可能感染猴痘的动物密切接触,降低感染猴痘的风险。

2、定期对可能受到具有传染性的感染者所携带病毒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3、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猴痘疫情,并与那些你曾经有过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的人开诚布公地谈论你或他们可能出现的任何症状。

4、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患有猴痘,可以就医,并在评估和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与他人隔离,以保护他人。

5、如果你可能患有猴痘或已经确诊,你应该与其他人隔离,直到你的所有病灶都已结痂且脱落,并在下面长出一层新的皮肤。这样会阻止你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6、在对猴痘通过性传播有进一步的了解之前,康复后12周内进行性接触时,应使用安全套作为预防措施。

温馨提示

尽管当前猴痘病毒主要在特定人群传播

但仍有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风险

猴痘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愿我们可以克服偏见

增强防护意识

爱护自己

也善待他人

评论
科普62d7b9474e443
少傅级
学习了
2023-10-09
夏龙滨
大学士级
了解了
2023-10-08
刘海飞123
少师级
已阅读
2023-10-08